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在地方政府结构调整、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减少行政干预以及增强各方协调性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将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竞争本质长期存在。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总体上没有跳出一放即乱,一收即死的治乱循环。有必要从财政角度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不同层级间政府的职责分工尚不明确,中央协调地方政府行为空间有限,导致政府履行经济职能越位、错位,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缺位。要以混合型行政管理体制重构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对地方的激励与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4.
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迫切要求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要积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遵循责权对称原则和法治原则,并采用法治推进法、重大宏观调控措施效果评估法、税制调整法、均质化推进法等积极推进央地事权划分。  相似文献   

5.
陈新 《理论月刊》2014,(4):112-115
在宪法话语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我国第一部实现中央与其组成部分——香港关系法治化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中央与香港各自专有职权、共有职权及双方职权冲突解决机制,使二者关系走上法治化轨道。中央与香港关系法治化的实现,是由香港特殊的历史地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方式及香港法治传统等因素决定的。当然,在二者关系法治化进程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中央关系、权力冲突协调机制及有关组织机构的性质地位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立的中央与香港关系法治化模式,对整个国家范围内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与地方分权化的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的经济地位得到增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地方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上,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考察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及其方式,有助于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后的分权程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政府间关系的现状,认为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较好的集中了中央财力,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事权划分不清及大量预算外资金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调节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然后对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几点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立财政事权的理论前提,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也是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前置条件。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举,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需要财政理论创新,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支平衡,缓解地方收支矛盾,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现状及改革的进一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贺波 《求索》2007,(1):34-36
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是我们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的出发点。本文对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进一步进行政府问财政关系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经历了重大调整,一系列制度改革有效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对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必须完善央地关系,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不同事务上的权责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内容充分体现了财政治理现代化理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中国的财政治理包括国家财政治理与地方财政治理两级架构,而财政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城镇化建设亟需实现财政治理现代化。为此,中国政府要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力度,积极实现财政收入治理现代化、财政支出治理现代化、预算治理现代化、财政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地方财政风险产生的原因地方财政风险 ,是指地方财政无力给出足额的财力 ,严重阻碍地方财政机关正常运转的损害度。地方财政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是地方政府在实现其职能时 ,超负荷“就地取财” ,当地方政府的强制超过社会承受力时 ,财政风险随之出现。如国有资产的变现、大量土地的出让、超前收取个人、单位税 (费 )等 ;二是财政监管不力 ,局部风险累积整体风险 ;三是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财政风险进行及时化解 ,进而导致地方财政危机。地方财政风险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方显得十分严重 ,这不仅影响地方政府正常行使职能 ,而且严重制约当…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国的财政体制似乎理所当然地沿袭了中央集权制的权力结构。中央不仅掌控了大部分财税资源的分配权,而且垄断了几乎全部的财税规则制定权,因而可以随时全面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分配。然而,中国历次集权和分权试验表明,就和事权分配一样,财权分配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国家治理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方财政问题千头万绪,不但有收入不足、不规范问题,也有支出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当然,近年来地方财政的创新也不乏亮点。审视地方财政问题,为破解困局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意义。这也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我刊策划了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地方财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也有一些地区的经验介绍,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日,人民论坛记者到黑龙江采访调研时,一位副区长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的区别在于:中央的官员是上面让做什么做什么,自主性比较小,而地方官员则是想干什么干什么,灵活性比较大。在这种大胆心态下,近年来,造就了诸多的政绩工程,产生了说不清的巨额地方债务,出现了不管中央的三令五申,我行我素,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0,(16):62-63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201O年初公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万民的期待中,终于因为“或已胎死腹中”的结局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9.
财政体制不是地方保护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利益主体地位的确定,还会伴随出现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问题。直观地看,财政竞争的积极效应是有助于对各级地方政府产生激励作用,促使其提高地方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0.
贺虹  秦其文 《求索》2012,(5):197-198,206
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1987~2010年以来31个省级单位的地方财政支出、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计量检验,得出分税制下由于地方政府加大干预金融体系的力度,使得地方金融没有充分起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结论,并从通过完善分税制改革来提高地方政府财力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对规范地方财政与地方金融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