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体系中,包含着许多保护生态和谐的观念。少数民族群众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观念,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口头文学中,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口口相传。作品对生态和谐思考的表达方式虽然感性、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法律、经济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20,(3)
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千百年来海南少数民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生态优势是海南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有益于拓展、推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创新海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高校有关科研人员要加强对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和梳理;二是政府要重视并制定有效措施保护海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观念习俗;三是少数民族要增强传承创新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刘琳瑜 《人民论坛》2010,(12):156-157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生命平等、相互依存、平衡协调等生态伦理观念体现了卓越的生存智慧。从万物平等、和谐共生、互惠共荣三个方面发展乌江流域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念,对于丰富这些传统理念以及建构更为完善的生态伦理观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生命平等、相互依存、平衡协调等生态伦理观念体现了卓越的生存智慧。从万物平等、和谐共生、互惠共荣三个方面发展乌江流域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念,对于丰富这些传统理念以及建构更为完善的生态伦理观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破坏了这种平衡,人类就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种生态观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中得到了体现。历史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存在过各种丧葬习俗和观念,其发展变化与各民族居群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习俗和观念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保护森林、土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是最大的民生。"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朴素的生态保护观念,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往往也生态优良。根据《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年—2020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要的一项民生工作。此行,我们发现,有一个名为"公益诉讼"的新事物,在云南民族地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对法律规定范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目前应主要关注四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与环境道德;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雏度。  相似文献   

8.
自西部大开发十多年以来,我国西部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能力差,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张,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重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组建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熵值法来计算指标权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进行评价,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特征,能够真正意义上去贯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从而贯彻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民权县有少数民族人口4.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在河南省县份中位居第一。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观念,紧紧抓住民族团结工作不放松。目前,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景象。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且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继我们党  相似文献   

11.
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和谐是生态和谐的良好前提。生态和谐的社会共识是在逐步凝聚观念认识之相同点的进程中把握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发展状况、公众动态思想与社会进步趋势等因素以增强伦理共识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需要真正形成生态和谐的社会伦理共识,一方面以生态和谐全局推动社会和谐整合,以提升和谐能量及优势;另一方面以和谐社会引导生态和谐优化,转变生态失衡,推进生态文明。有确切路径的道德模式须落实在每个公民都可践行的可持续的伦理范式上。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希求塑造的是整个社会机制的生态良心以及在生态良心审视下的生态行动。为了实现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我们对待自然应该审慎思虑、合理行动与有效转向。一种可持续的伦理范式将在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有效推动下以和谐观念为引导支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和谐是生态和谐的良好前提。生态和谐的社会共识是在逐步凝聚观念认识之相同点的进程中把握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发展状况、公众动态思想与社会进步趋势等因素以增强伦理共识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需要真正形成生态和谐的社会伦理共识,一方面以生态和谐全局推动社会和谐整合,以提升和谐能量及优势;另一方面以和谐社会引导生态和谐优化,转变生态失衡,推进生态文明。有确切路径的道德模式须落实在每个公民都可践行的可持续的伦理范式上。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希求塑造的是整个社会机制的生态良心以及在生态良心审视下的生态行动。为了实现生态和谐的伦理范式,我们对待自然应该审慎思虑、合理行动与有效转向。一种可持续的伦理范式将在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有效推动下以和谐观念为引导支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王希辉  余平 《前沿》2009,(8):108-11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及其先民积累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生态观:即和谐利用自然的观念、强烈保护自然的意识和适度改造自然的思想。土家族生态观的内在结构,是土家族及其先民认识和改造自然历史的再现,也是土家族及其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归纳、总结与凝练。深入分析和挖掘土家族生态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独特区域的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缺少相应法律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出现许多矛盾,由此引发的民族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等问题逐渐突现。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该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资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两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立法和执法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利用乡规民约保护生态的传统,这些乡规民约在今天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生态保护部门的认可为乡规民约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民族区域立法极大地推动了其保护作用的发挥,而乡规民约自身的实践为其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乡规民约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利用乡规民约保护生态的传统,这些乡规民约在今天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生态保护部门的认可为乡规民约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民族区域立法极大地推动了其保护作用的发挥,而乡规民约自身的实践为其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海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海洋首先要大力建设和谐海洋文化,为和谐海洋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各级政府要树立起绿色海洋GDP观念,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要对海洋开发进行科学规划,努力保护海洋生态;要十分关注沿海地区的民生问题,以实现陆海和谐。  相似文献   

18.
袁帅 《小康》2024,(10):48-50
<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生态文明时代新的水观念,采用更自然、更可持续的方法来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廖村中廖村隶属三亚市吉阳区管辖,先后获评"2016年中国休闲乡村""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等称号,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游目的地。2015年10月起,三亚市开启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文明和谐新黎村。采用幵放、共享的合作开发模式,保护民俗、修复生态,结合中廖村当地传统农业,导人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蕴含着突出的女性意识,关于女性在创世、感生、文化创造等各方面业绩的神圣叙事,充分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尊重女性的原初观念。这种文化传统中原初的女性意识,与西方社会中历经男权压制后才产生的女性主义觉醒有所不同,是人类知识积累中更为可贵的经验。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在当代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下社会和谐两性文化的构建,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