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前期物业管理,在法律上尚没有足够的法律进行规范。由于物业管理权具有"社会法"意义上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涉及到公共利益,因此,前期物业管理方面的立法亟待加强。应采取经济法的调整手段,对前期物业管理形成全过程进行控制,以达到开发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
高芙蓉 《前沿》2002,(3):56-58
随着物业管理的迅猛发展 ,物业管理规模和覆盖面的迅速扩增 ,广大业主权利意识的觉醒 ,物业管理中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 ,无疑最终都会归结到物业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立法对策上来。本文正是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入手 ,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 ,为物业管理继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在我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信仰这个源自西方的命题不加审视地视其为真理而简单接受。笔者在考察伯尔曼法律信仰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法律信仰是将二元论下两个根本有别的秩序体简单联合在一起的失败努力。同时,基于对引发法律信仰思考的问题意识的肯定和公民宗教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在一元论社会条件下应该提倡的是"法律信心"而非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清末扬州教案的处理中,英方要求清政府对其传教士受到的损失进行"赔偿",然而中方视给予英方的经济补偿为"赏恤"。对经济补偿这一法律行为的理解不同,反映了中西法律文化之不同。"赏恤"是基于在上者对在下者的恩赐与怜悯,反映了专制体制下的官民关系;"赔偿"则是基于平等的法律关系而发生的,是行使法律义务的表现,反映了法治社会中当事人之间平等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旧有的法律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攫取世界霸权在法律上的反映,表现在法律上的谋略为西方法律霸权主义。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新兴发展国家和弱小国家要求在全球化时代中维护自己的利益,表现在法律上的谋略为法律全球多极化。中国面对西方法律霸权主义要勇于捍卫自己的利益,对于符合自身利益与世界发展趋势的法律要能够包容。中国应当坚持弘扬传统法律文化,坚持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加强法治现代化建设,提高对外法律沟通的能力,提高对霸权行为的反制能力,加强"一带一路"等多极化发展路径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法律发现之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证理论近年来获得我国学者的显著关注,作为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词汇"法律发现"自然成为谈论的热点。然而对于"法律发现"内涵的理解却有颇多争议。本文拟对欧美和国内学者对该词汇的不同理解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在当下中国最为合适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法律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考察"法律文化"的实际"所指"就成为明晰"法律文化"的多个面向和多重内涵的好方法。所谓法律文化之"所指",是指探究学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律文化"一词,又是采取何种方法对"法律文化"该层意义进行研究。历史和社会是法律文化的两重维度,它们分别指涉从传统延续下来的价值及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法律文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典型范式:以"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民间规则和自发秩序的描述、从象征符号出发的意义阐释以及进行"理想类型"划分的文化模式归纳。在中国语境下,"法律文化"与"法律"存在紧张关系,这使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并酝酿着新的方法论超越。  相似文献   

8.
中华法系是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公元11~13世纪,西夏与中原王朝的法律文化交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二者法律文化交流中"继受"和"创新"两个侧面的描述和分析,试图对中华法系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古代各民族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进行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9.
由于物业管理条例对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规定比较粗疏,由此引发了诸多法律纠纷。因此,从物权的视角解析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性质、对业主的效力及其解除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对证据法律模式理论的研究和论证,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几近空白.对这一新的证据理论的研究,既需要法哲学的指导与启迪,充分运用"法律模式论"的理论,又需要对诉讼模式和证据法律模式的关系的正确把握,同时,亦需要对各国证据法律模式进行充分的认识与深入的比较.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与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剖析了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律模式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律模式的结构特点,以证据法律模式与诉讼模式的互动关系为基础,首次提出了证据法律模式的双重含义理论.即证据法律模式应包括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这两层含义,证据法律的宏观模式与其诉讼模式相一致;而证据法律的微观模式则是指抽象意义上的证据法的结构样式和证据法的各个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将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法律模式界定为宏观上的现代职权制模式和微观上的"原则-制度-程序--规则-概念"模式;而将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法律模式界定为宏观上的对抗制模式和微观上的"规则-概念"模式.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我国现行证据法律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目前证据法的模式,从宏观上看,应属中国式的时抗制模式;而从微观上看.则属"原则-制度-规则-科技-概念"模式.无疑,证据法律模式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理论,对我国统一证据法的制定和理解及适用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规民约是基于法律授权而制定的,是用来填补法律空白的,不能替代法律,更不能与法律法规桕冲突。"合法"是对村规民约最基本的要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0条第二款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如果规约中含有侵犯村民权利的条款,即使经过村民会议的多数同意,在法律上也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主人》2012,(6):18-21
一审(2011年11月28下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陈安众副主任说,物业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如果没有物业管理,社会将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因此,规范物业管理势在必行。严平委员建议,条例应加上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内容,或出台我省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办法。政府应对保障性住房小区前期物管收  相似文献   

13.
法律冲突的存在,引发了法律适用的难题。在法律冲突情境下,法官是否有选择适用法律的权力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以《民法通则》第149条与《继承法》第36条之冲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法律冲突情境下的法律适用步骤比普通情形更为复杂和困难。在案件不涉及法律漏洞、法律空白以及法律冲突的情形下,法律适用很可能仅仅是一个"规范+事实=判决"的三段论推理过程。而在法律冲突情境下,法官首先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消解冲突,如果通过法律解释无法消解冲突,则可以根据法律冲突规则选择适用法律,只有当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法律时,才送请有权机关裁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末法律改革的成败得失学界褒贬不一,考察近代的刑法变迁历程,在"亲属相犯"问题上,该观点尚有商榷之处。从清末民国时期关于"亲属相杀"、"亲属相奸"和"亲属相盗"的立法上来看,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人对于法律变革一直持谨慎和小心的心态,而并非是学界所谓的保守和顽固不化。回首百年的刑法变革历程,不难发现,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完全抛弃和对外来法律文化的完全接纳的做法均不可取。  相似文献   

15.
卢祖新 《公民导刊》2011,(12):21-22
如果说审判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的艺术。对于审判工作来说,法律效果是基础和前提,不能离开法律效果去谈社会效果否则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而社会效果则依托于法律效果是法律效果的必然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情谊行为,又称好意施惠行为,是指人类社会的情感交际活动和互惠互助活动。通常情况下,情谊行为的双方当事人主观上并无设定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之效果意思,故部分观点认为其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而属于道德和伦理的调整范围。但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观之,情谊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道德行为,也不一定不会引起法律后果,如情谊行为引起的合理信赖保护与侵权责任。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情谊行为的相关制度与判例中可以发现,法律会介入情谊行为并产生某种法律后果。而这种介入有别于其对法律行为的介入,法律对情谊行为的介入有相应的限度。若能将法律对情谊行为之介入体系化与类型化,或能成为又一个"法律上之发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在酝酿制定一部实体程序兼备、惩治预防并重的《反腐败法》。早在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王汉斌副委员长在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反贪污贿赂法正在抓紧起草之中"。时至今日这部法律还没出台,与"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策略还没有深入人心有关,也与各方面对反腐败立法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有关。本文从预防腐败立法的必要性出发,着重对《预防腐败法》的法律属性、法律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地方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以预防腐败犯罪程序为主的立法构想,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我国反腐败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香港特区拥有了自己的"母法"——《基本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平稳回归,并进入了和平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由于《基本法》自身的"多重属性"以及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法律传统上存在的差异,无论是在法律理论层面,还是在《基本法》的实际运行中,围绕《基本法》都产生了许多的争议和分歧,并最集中体现在"居港权"系列案件中。本文以"菲佣居港权"案件为背景,从终审法院判决出发,探讨香港终审法院法律解释规则之运用,以及人大释法机制之运转。当下我们不应简单放大内陆与香港地区在法律解释领域的分歧,而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谋求法律技术的融合,促进思想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保守性是法律的本性,除去政治上的原因,这是由于人行为预期的需要、形成并维持秩序稳定的需要以及确立和维持法律权威的需要。法律的保守性要求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传统和现状;修改法律时,以审慎的态度;适用法律时,严格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清醒认识法律的保守本性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线短租是一类由承租人通过网上查阅及预订短租住房,通过线上平台支付部分或全部房费,而线上平台则通过房租佣金或广告费模式盈利的新型商业模式。在线短租作为"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诸如治安、卫生、税收、违约、侵权、个人信息泄露等法律问题,給各方主体带来诸多法律风险。如何减少各方的法律风险、创新监管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