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蹿红秘诀     
如今的文坛已不是清净之地了,到处都是刀光剑影,一不小心就被别人砍一刀,或是一不小心就砍了别人。要想在文坛迅速蹿红,而且也跻身于名人之列,也得掌握一些诀窍。第一蹿红的方法是骂,而且要骂名人。最好的方法是骂过世的名人,最好是近代的,因为无论学者还是老百姓对这些人都是很熟悉的。当然,骂现在活着的外国名人也是不错的方法,因为没有谁那么老大远地来找你打官司。等你一骂成名之后,你就想骂谁就骂谁了,你骂别人脸上有光,被骂的人脸上也有光,他虽然嘴上说要和你打官司,其实他自己巴不得天天有人骂,媒体上也好天天有他的…  相似文献   

2.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3.
真实地活着     
郁离子 《工友》2010,(10):49-49
最近,好多朋友问我,当下,我们应该如何活着?我只有一句话:真实地活着。在中国这个面子大国,绝大多数人为面子活着,因此,想真实地活着,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李之群是一个很另类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说,包括他的亲人。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本来有着远大的前程:但他却放着好端端的中级法院的职位不干,也不顾《周口晚报》主编的再三挽留,不顾父母兄弟妻子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回农村做他想做的事情了。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魏剑美 《工友》2012,(3):46-46
一个乞丐饿得不行了,有气无力地举着一只空碗向路人乞求:“行行好,给我一碗饭吃吧。” “吃饭吃饭,你就知道吃饭。”离他最近的那个路人生气了,胖胖的脸上堆满了愤怒和蔑视:“饭吃多了有什么好?上周还有人被饭噎死了。饭吃多了还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家发达国家都主张节食呢,你还喊什么吃饭吃饭,真是违背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6.
山东寿光。 这里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阳光下,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一望无际。 一大早,葛树庆和妻子就忙开了。他们来到自家的大棚前,拉起盖在上面的草帘子。冬末春初,乍暖还寒。可大棚里好像生了火炉似的,热气扑面。 与葛树庆一样,葛茂学也早早起床开始忙碌,但忙的内容不同。他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每天清晨一睁眼,想的就是全村2968口人的事。 集市上出现葛怀莹的身影,他是来采购的。妻子让他买点豆腐、蘑菇、食用油,再称些猪肉。5天一个集儿,来一趟,得多买点。他数了数钱,担心没带够,因为豆油和猪肉都涨价了。 下午,葛树庆和葛怀莹接到通知赶到村书记的办公室。听说记者要采访。两人都问葛茂学:“让我们谈什么呀?”葛茂学笑了笑:“随便聊。”说着。给这两个弟兄泡上茶……  相似文献   

7.
邱刚 《农村青年》2007,(6):33-34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当年离家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定地拒绝了。我说,一个男孩子,如果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8.
易安 《工友》2011,(6):18-19
主人公:小林 小林刚进公司的时候发现自己比同事们都要年轻,他们在一起讨论的家长里短,自己既不感兴趣也不懂。开会的时候,要么他没办法插话,要么想说的话被人抢了。渐渐地,小林自己也不再与同事主动交流了。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时代风采》2011,(2):32-32
有个小孩的头很像砖头,同学们都笑话他!他回去问妈妈:“我的头像砖头吗?”妈妈说你去水井旁边照一下就知道了!于是小孩就来到水井旁边往里伸头照,就听见下面有人在喊:“上面的人不要扔砖头啊!”  相似文献   

10.
新新寓言     
快乐的渔夫樵夫背着高高的一篓柴火向山下走去,在山下的水潭边,他碰到了正在钓鱼的渔夫。渔夫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把钓上的鱼扔进鱼篓,还招呼樵夫停下歇歇。樵夫卸下小山一样压在他背上的柴火,不禁哀声叹气起来“太累了,每天这样劳作,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怎么你还这样轻松呢?”渔夫说:“我喜欢钓鱼,乐在其中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辛苦呢!”说话间,一条大鱼又上钩,把个渔夫乐得美颠颠地。劳动着就应该是快乐的。奶酪去哪儿了?两只老鼠在迷宫里发现了一块特大奶酪,那块奶酪好大呀,有一所房子那么大,吃几辈子都吃不完的那…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6):64-64
嫁给谁 女儿:“今天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他爸爸在县里当局长,他叔叔在市里跑外贸,他舅舅在旮里做经理,条件不错吧?”母亲:“真不错,可是你要嫁给谁呢?”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工友》2011,(6):48-48
我有一个陕北农村亲戚进城打工,他的日子过得其实不宽裕,家里老人有病,两个娃正上学,欠了不少债,属于标准的弱势群体,可是问他过得咋样?他却既未哭穷,也未示弱,反倒颇为满足地说:不赖。住上砖窑了,用上沼气了,吃上细粮了,看上电视了,还三天两头有荤腥。  相似文献   

13.
错位     
华琼 《农村青年》2006,(8):45-45
出门的时候妻问了一声:“去哪儿呀?” 他便慌起来,好一响才怯怯地回道:“到外面随便走走。” 妻在用心织他的毛衣,根本没抬头看他,他于是认认真真瞥了妻子一眼,猛然间发觉自己不是东西,心里很有点犹犹豫豫了。  相似文献   

14.
只要有战场     
著名乒乓球国手王楠获得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称号,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王楠:“现在比你更年轻的运动员逐渐地涌现出来,你感觉到害怕了吗?”“没有。”“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把原来的小球改为大球,你有没有感到过担心?”“没有”。“那么,在乒乓球比赛中,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王楠想了想,回答道:“那大概就是取消乒乓球比赛了。”不愧是叱咤赛场的女中豪杰,她的这个答案更多的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确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富翁洛克菲勒。他曾经在一次聚会中对朋友们说:“如果把我全身衣服脱得精光,一无所有地…  相似文献   

15.
赵雄丽 《时代风采》2008,(21):30-31
引子1981年的昆纺。一群青春活泼的姑娘说笑着走进了厂区,厂里征询她们愿不愿意干挡车工?“愿意!”王心吉清脆响老地回答,老工人们回头就说她:“姑娘呀,挡车工可是很苦很累的活,干什么都此它强!”王心吉笑着说:“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啊!”  相似文献   

16.
灵魂深处     
新月都气出了眼泪:儿子等钱上学,婆婆等钱治病,丈夫又没了,自己开个小卖店挣钱多么不容易呀,可咋就稀里糊涂收了张假钱呢?一百元可不是小数呀!笨死得了!新月骂着自己,不由得又辨认起捏着的假钱,没错,就是假的!该死的,拿假钱花,你也太损了!不行,我非得逮住你不可,退给我钱不说,我还得好好的珂碜珂碜你不可!可是新月的大脑像电影镜头似的变幻,是他?是她?……都像,又都不像,头都想疼了,也确定不出是谁。新月一咬泪湿的嘴唇,抓起打火机啪的打着了,突突的火苗将要触到假钱的一刹那,  相似文献   

17.
阿水 《农村青年》2011,(7):58-59
有人说,这世上最好赚的钱有两种:一是女人的钱,另一个就是孩子的钱。今年22岁的徐燕,两年前曾是武汉一家幼儿园的“孩子王”。一次,从湖北卫视的少儿节目中,她偶然发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赚钱新招——玩具出租。于是她大胆地“拿来”,为己所用。仅仅一年多时间,她就赚了100万。那么,她是如何走上成功高速路的呢?  相似文献   

18.
易安 《工友》2012,(5):22-23
留言板:生孩子在现在女性的眼里,已经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生?事业刚到一个阶段,同期竞争的人多,后来人也虎视眈眈,这一生,会不会让自己的事业举步维艰?不生?自己并非丁克一族,再不生年纪就大了,家里的老人又在催。生或不生都纠结。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生了,才发现当你挺着大肚子工作的时候,很多问题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与置放     
有道是:人生就是一场选择。选择自由,失去的可能是官禄。在不一样的价值观天平上,有人以官禄为重,有人以自由为尊,不一样。一个人即使不看重自由和官禄,也要选择,要不停地选择,直到生命结束。比如弃喧嚣、近清静,或者弃清静、近鼎沸。没有不选择的人,选择什么,证明他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20.
    
男人和女人都爱吃藕,从结婚的那天起,他们就经常买藕,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研究藕的做法,他们几乎可以编一本怎么样做藕的书了,比如炸藕,里面可以放上肉馅或者葱花,比如拔丝,比如往藕的眼里灌上米做成饭……当然像凉拌什么的家常菜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发现几乎没有人比他们更爱吃藕,于是他们不光爱吃藕,也开始喜欢莲花。两个人在阳台上放了个大缸,专门养莲花。有人说,看人家夫妻活得多有情趣。他们也确实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分开一会儿就觉得想念。结婚都一年了,还跟蜜月一样,都说纸婚之年不好过,两个人却如胶似漆,男人出去一会儿女人就呼他打他手机,开始的时候有人跟男人闹,“怎么一刻也分不开呀,真是甜蜜啊。”那时他们刚结婚,男人心中觉得特别幸福,觉得被自个的女人惦记着真是好。后来却越来越觉得不舒服了,就是和三五知己去喝酒她也要打电话让他回来,说没他自己睡不着,渐渐地,男人有点烦,结婚前的那帮哥们有点疏远他,都知道他是出不来的,出来了也要快快地回去。可是男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女人也没有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