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46年菲律宾取得政治独立以来,菲律宾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农村迄今为止尚未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根据菲律宾国家调查统计局的调查数字,1985年全菲所有家庭中,有59.3%的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其中都市地区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占52.1%,而农村地区占63.7%。此外,菲律宾也是当今亚洲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高的国家之一,1985年城市家庭平均收入为46,209比索,乡村为21,409比索,农村  相似文献   

2.
本文企图说明菲律宾主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探讨阿基诺政权如何借助中期六年开发计划来改善这些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60年代的5.1%增长到70年代的6.3%;进入80年代暴跌到负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038比索增长到1965年的1253比索;1975年、1980年和1982年分别增长到1618比索、1919比索和1949比索,1985年下降到1655比索。在马科斯政权产生以前的1955至1965年,十年期的经济增长率(GDP)为21%;此后,在1965至1975年的十年间,经济增长率为29%;在1975至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试以菲律宾为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问题。一、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的缩小和农村的收入分配根据有家庭收支情况典型调查数字的1956—57年、1961年、1965年、1977年这四年的数字看,菲律宾平均农户年收入额分别为989比索、1,203比索、1,755比索、2,818比索,  相似文献   

4.
[概述]1983年对菲律宾经济来说,是危机深重的一年。上半年,菲律宾政府针对1982年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逆差激增,财政赤字庞大,债台高筑,经济状况显著恶化等问题,采取了紧缩政策,抑制信贷和外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削减预算赤字,提高各种税收,实行比索贬值,停建出口加工区,推迟耗资达60亿美元的11项大型工业项目中的五项工程的建设等,以图改善经济状况,但收效仍不显著。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02.23亿比索(以1972年固定价格计算),比1982年同期增长3.0%。下半年,由于反对派领袖阿基诺8月21日被害,菲律宾政局日益动荡,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大量资金外逃(据世界银行估计,外流的资金可能高达25—30亿美元),国际收支赤字骤增(赤  相似文献   

5.
一、1990年外资投资的增势减弱1987年以后菲律宾的外资投资虽然从1986年的下降趋势转为增长趋势,但进入1990年以后又转向下降。就外资投资额看(根据菲律宾投资委员会的批准投资额计算,下同),1986年的批准投资额为15.94亿比索(1990年的比索汇率为:1美元=12.311比索),1987年为34.27亿比索(比1986年增1.2倍)、1988年为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的工业部门包括有矿业、制造业和动力工业等。目前在菲律宾工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业,据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公布的数字,在1982年菲律宾工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359.16亿比索中,制造业占68.3%。本文所探讨的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即是探讨作为菲律宾工业部门主干的制造业的发展。一、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发展代替进口工业时期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0年至七十年代初期;第二个时期自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研究都预测随着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实施, 菲律宾将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中受益。然而, 8 年的实践结果表明, 菲律宾并没有享受到更加自由的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贸易自 由化反而给菲律宾农业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对菲律宾成为WTO 成员国8 年后农业所面临的 困境以及成因进行探讨, 以便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泰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十年代末期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自1960年起便一直是泰国居首位的贸易对象国。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是泰国对日本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贸易额从1957年的23.41亿铢增加到1973年的234.88亿铢,平均年增长15.5%。日本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1957—59年的年平均16.8%,提高到1960—73年的年平均29.6%。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泰国对日贸易的发展速度有所减  相似文献   

9.
在太平洋战争以前宾律菲制造工业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经济活动部门,那时就已经以一种加速的步伐在成长扩展.现在它已是菲律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了.菲律宾制造工业拥有十亿比索的资本投资,为350,000以上的工人提供着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依靠它生活的人口在二百万人以上.它提供了12亿比索的国民收入.它动用着相当大量的菲律宾天然资源.菲律宾工业的巨大发展,可以进一步从前任总统拉蒙·麦格赛赛(President Ramon Magsaysay)1957年1月15日在马尼拉饭店(Manila Hotel)召开的宾律菲工业总会月会上对该会成面所发表的演讲中看到,其中有关的一部分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进入1998年,货币、经济危机的影响表面化 尽管有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菲律宾两大促进外资投资机构,菲律宾经济特别区管理局与菲律宾投资委员会批准的1997年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分别为1597.52亿比索(比1996年增长1.4倍,指协议投资额)和1955.46亿比索(比1996年增长68.1%,指缴纳资本投资额),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比被称为“空前的外资投资高潮年”的1995年还要多。1997年外资投资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日本商业会社营建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来,东盟各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东盟各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它们的出口总值从1970年的61.54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2087.57亿美元,增长近33倍;进口总值则从1970年的73.72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2259.09亿美元,增长近30倍。其中对亚太地区贸易的数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1970—1993年,东盟对亚太地区出口商品的总值从43.6亿美元增至1544.8亿美元,增长34倍多,  相似文献   

12.
在西班牙统治的两个半世纪期间,菲律宾的经济地位是由西班牙控制的,只是到了1789年马尼拉港口开放以后,才容许其他国家参与菲律宾的贸易。英国和美国成了菲律宾贸易中两个最强大的竞争者;到1889年,美国在菲律宾出口贸易中占39%,而英国则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菲律宾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石油为主。1970年,石油在菲律宾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达94%,水力和煤合计仅占6%。由于菲律宾不生产石油,所以国内的石油消费100%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从中东进口)。在战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世界石油价格相对稳定和低廉的情况下,菲律宾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这种状况,对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直到1973年以前,菲律宾花在进口石油上的费用从未达到它进口总费用的13%以上,如1972年,石油进口额为1.49亿美元,在菲律宾进口总额中也不过占12%。但是,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菲律宾经济便受到石油危机的很大冲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中国成为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菲中贸易对两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农产品贸易数据,评估菲中贸易对菲律宾经济、就业和民生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亚洲人密切关心注意着本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共同市场(包括欧洲大陆的六个国家:西德、法、意、荷、比和卢森堡).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共同市场国家可能歧视亚洲国家向它输出的粮食和原料,欢迎共同市场参加国的,海外属领的各种供应.而日本在这方面是尤其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通过对马科斯就任总统前后的言论、就职演讲、国情咨文以及媒体访问的报道进行分析,剖析马科斯政府的经济政策内容与趋势,分析马科斯政府任期内(2023—2028年)菲律宾经济的前景和挑战。马科斯政府的《2023—2028年菲律宾发展计划》描绘了未来六年菲律宾的发展路线图,其中包含了历任菲律宾政府经济战略中的关键要素,如贸易自由化、放松管制、减少官僚主义等,保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马科斯及其经济团队也在推动菲律宾国会修改1987年菲律宾宪法的经济条款以更好的发展经济。在基建方面,马科斯继续前任总统杜特尔特的“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承诺保交付,并提出自己的“多建好建”口号。在菲中经贸关系方面,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显著增长,已经超过了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贸易。中国成为菲律宾投资和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国。虽然有不少亮点,但农业衰退,制造业停滞不前以及服务业比重过大等菲律宾经济主要结构性弱点仍然存在,同时还面临着通货膨胀、贫困、就业,以及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和挑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批准可能会给菲律宾带来经济机遇,但仍需要为农业等弱势部门构建安全网。菲律宾海洋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战前,菲律宾作为一个殖民地国家,农业的经营、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不仅受到殖民地政府农业政策的支配,而且受到外国公司农业渗透的影响。但是,总的说来,战前外国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对菲律宾农业的渗透重点多半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以椰子工业为例,1935年椰子工厂的1,189.5万美元投资总额中,美国资本约占一半,约占554.5万美元,英国资本居第二位,为349.5万美元;西班牙资本约100万美  相似文献   

18.
V.V.Bellur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经济系教授.也是四川联大经济管理系容座教授。他在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北美自由由贸易协定有独到的研究。本文编译自他在四川联大的讲学稿。一、自由贸易区的作用一般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自由贸易区,它消除了成员国之间商品服务贸易的一切障碍,但仍由各成员国独立制订针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其次是关税同盟,即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采用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例如欧洲联盟从关税同盟开始,现在己发展成为共同市场。又如玻利…  相似文献   

19.
一、菲律宾经济概况1992年拉莫斯总统执政后 ,经过了几起几落的菲律宾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92年到1996年 ,菲律宾GDP基本保持了递增的增长速度 ,从1992年的0.3%增加到1996年的5.7 %①。虽然经历了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和2001年的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但菲律宾经济较快地走出了低迷状态 ,2002年GDP增长率达到4.6 % ②。近几年来 ,菲律宾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外贸市场多元化 ,外贸总额逐步增加。200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85.33亿美元 ,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5.99亿美元 ③。同时 ,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  相似文献   

20.
《里斯本条约》对欧盟贸易政策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斯本条约》对欧盟贸易政策做出了自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最为重大的调整:一方面,欧盟机构职能大幅拓展,基本涵盖所有贸易政策领域,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以及投资,基本解决了欧盟与成员国在贸易政策领域长期权责不清的问题;另一方面,欧盟贸易政策被明确赋予了外交使命,成为欧盟对外行动政策的工具之一。此外,欧洲议会首次获得了实质性参与欧盟贸易政策的权力。随着欧盟对外贸易运作机制的调整和改变,未来欧盟贸易政策更趋联邦化,决策效率和行动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同时,欧盟贸易政策的政治化倾向将加强,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更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