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道民主推荐、7道民主考察和1道常委会、全委会民主票决制,是干部提拔的"防腐剂",造就优秀干部的"孵化器"选拔干部如何杜绝"跑官要官"?如何避免"领导打招呼"?如何防范"任人唯亲、封官许愿、拉帮结派"?如何改变"一人说了算"或"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孙竞阳  郭洪楠 《学理论》2012,(33):23-24
荀子认为人类以"群"作为基本的社会存在方式,它是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存在的,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论证了"分"是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与方法,合理的社会分工能够消除社会的战纷争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明分使群"。荀子的"群分说"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过分注重和强调情感因素。比如“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感情投资”等等,似乎都成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毋容置疑,关心人、理解人、以情感人的方法,相对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那一套来说,是一大进步,而且在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果仅仅强调这一点,或者强调到不适当  相似文献   

4.
在党内诸多关系中,少数和多数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关系。促进党内和谐,必须正确处理党内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党内少数服从多数即"尊重多数"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党内少数与多数关系的根本原则。但党内少数服从多数即"尊重多数",并不意味着歧视、否定、限制、消灭少数,相反内在地要求"保护少数"。建设充满活力、决策科学、团结统一的政党必须"保护少数"。  相似文献   

5.
《理想国》以对话的文体形式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关于城邦的极致想象,以某种正义观念为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城邦政制。最佳城邦的建立需要最好的个人类型,那么这种类型的人柏拉图认为就是哲人。大多数人认为乌托邦是"理想国"的别称,哲人实现统治的难度很大,但柏拉图认为这非不可能之事,从而使我们重新思考"哲人王"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以情感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所谓"以情感人",即怀着对社会主义事业执著追求的壮志豪情,对同志团结友爱的阶级友情,对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热情,对下属尊重理解、信任依靠的一片真情,来感染人、教育人,使大家同心同德,为实现领导提出的目标而忘我奋斗.但是,如果搀进私心杂念,或者只靠"感化",而忽视"教化",即教育动机不纯,或教育方式不当,就会陷入唯"人情论"的误区.一旦如此,教育效果与主观动机往往是背道而驰.所以,领导者应戒之忌之.  相似文献   

7.
邓伟志 《民主》2007,(11):37-38
孩子在娘胎里先是鱼,再是猴子,在呱呱坠地以后就成了人。是人,就应当享有人权。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糊。不过,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虽然"成了人",但是,他们远远没有成为按年龄段划分的"成人"。孩子决不是成熟之人。不是"成人",就不应当、也不可能享有同成人一样的权利。这就给我们出了一道"人"字第一号的难题。人生遇到的难题数不完,可这是第一道难题。正因为难,才需要把孩子的权利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正因为难,才需要专家与群众一起切磋琢磨,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8.
人非狗之友     
王乾荣 《民主》2006,(8):48-48
狗年,很多文人,“为赋新辞强说‘友’”,到处都可以听到“狗是人最亲密的朋友”这样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言。有的狗主人,甚至自称“爸爸”、“妈妈”,而嗲嗲地呼狗为“宝宝”,像个文明人似的,让自己的“宝宝”管来访的男女客人叫“叔叔”或“阿姨”,仿佛狗已经成为他们平等的家庭成员。本人对于人的这种做派,极其反感。狗是人之友吗?或者说,人是狗的朋友吗?否!远古,几乎在人类组成部落或家庭的同时,人便利用“食物诱惑、鞭子惩罚和行为引导”而驯化了狗,令狗给人们看家护院以及助猎等等。后来,人在战争和维持公共治安时,训练狗搜索敌情,侦查破…  相似文献   

9.
冯丽丽 《学理论》2011,(3):85-86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其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仁人君子"。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的"为仁由己"思想虽然历史悠远,但是这一思想却和儒家文化思想一样,在实践中历久弥新,给后人指出了道德践履的原则和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今,这一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培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彰显了儒家思想文化的时空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僵化的领导体制,对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具体问题的干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共产国际"七大"制定了新的策略方针,共产国际决定改变现有的领导方式,鼓励各国共产主义政党依据本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制定符合具体国情的政策。这一新策略的出台,解放了相当大一批共产党人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根据本国实际、正确恰当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重要性,这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9)
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新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有生力量,培养与发展学生党员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是不断为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逐渐转变为两年制("2+1"培养模式),给党建工作尤其是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党员的培养模式:把严发展关、教育关;完善在"2+1"体制下的党员培养模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制与中学接轨;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主客二元对立"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是一种强调主客绝对对立之"外在关系"的分析性思维,也是一种强调主客体外在关系之"绝对对立"的机械论思维,还是一种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之价值取向的排它性思维,它的这些思维属性特征及其侧重点导向了人对自然的无情破坏。"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文明、人性、制度、科技等因素进行了全面渗透,催生了"反自然"的现代文明、"破坏自然"的现代人性和社会制度以及"反生态"的现代科技,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必然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在思维路径的选择上,全球生态危机的有效缓解应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之不足而谋求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之长处的辨证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罗竞 《学理论》2011,(21):48-49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在详细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本质的几种学说后,认为不应该把"和谐社会"的现象当成"和谐社会"的本质,而应该把"和谐社会"界定为"法治社会",并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这一命题,指明了这一界定为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着力点,为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模式”讨论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这个概念不是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层面谈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谈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类型。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好坏之争,把"中国模式"当做一个解释性的中性概念来使用。"中国模式"无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分量,它意味着"中国特色"从消极表述转变为积极表述。"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发展类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所以"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对形象的"过度"关注带来的从人到物的"过度包装"问题已成为一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困扰的新的异化力量。剖析这种困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发现,在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现代性全方位渗透的过程中,工具理性的膨胀甚至使工具本身成为目标,从而导致了价值理性的边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无论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从社会进步的意义上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温小勇 《学理论》2015,(6):9-10
"接地气"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统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科学性。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论,"接地气"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而且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识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接地气"不仅在哲学层面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夯实了方法论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驳接了方法论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到一个滇西大理的一些地方采访,看到这里一些乡、村虽然自然条件很差,但农村各项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干群关系颇好。我问一位乡干部他们的工作“秘诀”,他回答:“就靠感情,我们是带着感情去工作。” 带着感情去工作!这一“秘诀”颇能给人启示。我们做工作,很大  相似文献   

18.
佛教认为人是兼具善恶两性的,在此法理下,池田大作提出了"人性革命"的思想,透过"善恶不二"的人性观,在道德哲学的范畴中,对"人性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进行研究,从中探寻池田大作具有先进性的德育理念,并结合我国德育的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中,对我国德育工作有很大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树立典型、以行导人,这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常用方式.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往往重视了典型的树立,而忽视了典型树立后的再培育,从而使如何帮助典型发挥最大作用的研究偏弱,造成了典型树立容易推广难的现象,还会出现典型人物的"光荣孤立"现象.有些"典型"从树立到消失,仅是"昙花一现",犹如夜空中的"流星",只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鹿娜 《学理论》2011,(32):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