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2.
《奋斗》2004,(6):1-1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期,党中央提出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治久安。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及其变项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经济社会行动的协调发展,包括协调发展主体、协调发展环境、协调发展手段和协调发展目标四个基本要素,而且从宏观上看,发展目标、发展手段的选择与发展环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结构性要素之间的配置和嵌入,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和互动决定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华 《学习论坛》2003,(9):88-90
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一种新型文明发展观。走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与生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发展相对迟缓.存在这个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因素,也有思想认识的原因.现代化既要求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且要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从而也提出了如何在地方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浙江省情实际,结合专家学者的论述,结合个人社会发展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尝试性地探讨了如何看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衡量和把握协调程度、如何推进社会发展工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提升境界是推动思想解放的基本前提,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是推动作风转变的力量源泉,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关键是牢牢抓住提升境界这个根本,把提升境界贯穿于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为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促进妇女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妇女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置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促进妇女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蔡玉胜 《求实》2006,(5):35-37
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区域增长的差异。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四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表现为:东部地区政府竞争的重点是从个体增长取向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西部地区政府竞争的重点是公共品供给和区域市场培育,东北地区应强调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和现代市场制度的转型,中部地区则应强化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和政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发展生态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开创者,他在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耕耘,集中体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其中的成功和失误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正确对待毛泽东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认真汲取其中的合理内核,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会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其不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其发展,具体来说,区域一体化理论的演进可概括为区域一体化的传统理论、理论的拓展以及理论的新进展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包括区域均衡增长论、区域非均衡增长论、区域阶段发展论以及区域分工合作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总结这些理论,对新世纪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瞩目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涉及有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诸多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建设。经60年的探索发展,新中国在有关社会建设的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美丽中国"作出了战略性规划,大竹县委也鲜明提出了"建设美丽大竹,实现宜居宜游、人气提升"的奋斗目标。通过分析大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从强化宣传、提升意识;加大投入、完善保障;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协调发展有内在的规律性和规定性。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均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社会发展是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华龙区作为市辖行政区,是市委、市政府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承担着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协调、维护城区稳定的重要政治责任。华龙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意大利的南北差距曾一度威胁到国家的统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意大利政府从法令的制定、项目扶持、税收支持、兴办教育等方面对相对落后的南方进行特别干预,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其南方开发政策及措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基础、采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手段、探索新的区域划分框架和多元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观变革作为牵引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改革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的演进,为新中国五年发展周期的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正确处理政府(计划)与市场、中央与地方、速度与效率、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等四大关系是新中国五年发展周期的重要主线。周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战略性与整体性的协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复合性、短期计划(规划)与国家中长期目标结合等特点贯穿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五年发展周期与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人民立场上推动发展观与五年发展周期的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推动五年发展周期规律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秀芬 《理论学刊》2004,19(3):65-68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选择,这不仅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忠告,更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优势、基本任务和价值目标所在,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未来形象和未来命运所系。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道德协调发展的途径,一是作出制度安排,二是作为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三是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行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三个层次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岚 《党史博采》2007,(10):37-38
大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本文概括了大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的认知度、适应度、参与度三个层次,分析了大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在这三个层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思想观念、制度保证、途径灵活三个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