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化与开展,人类进入了一个数字符号化的生存空间.在此空间之内,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对象将越来越多地被"符号化存在"所取代:活动本身也因信息技术符号化、虚拟化所具有的模拟能力,具有使人可以亲身体验沉浸在这种虚拟环境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能力而为人类文化符号能力的施展提供了某种契机,从而也使人们相对独立、有效、全面地开展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成为可能.一种突显深度符号化的人类文化创造--信息符号型文化创造实践将越来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创造方式,这是一种强调符号之于文化创造的一种更为普遍、彻底的有效性以及符号在当前信息文化创造中的某种关键性价值的文化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
普世伦理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理性,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人类活动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在一般的意义上,当代世界各民族认同的普世伦理具有四大主要特性与基本内容:其一,普世伦理具有植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因此它包含为公共理性所认同的普遍真理性内容。其二,普世伦理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公度性,因此包含优先于各特殊文化价值的可公度性内容。其三,普世伦理具有当代工业文明提供的现代性,因此涵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性话语系统的内容。其四,普世伦理具有最基本起码的人类底线性,由此决定了它涵纳不容违逆的基本人权内容。由此,普世伦理的最大功能是其能服务于和谐世界的建构,而这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仅是一种因果性活动,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上产生的,也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首先体现为人本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人本向度,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增殖。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的角度看,人性实质上是一种使得人成为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中的具体的人的可能性;它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先天的规定性,通过这些规定性,文化及其多样性成为可能。真正的普世伦理应当建立在作为一种可能性的人性之上,必须以人性本身作为普世价值,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才不至于偏袒人性中的某种规定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就是因为偏袒人性中的理性规定性所以不能成为真正的普世伦理;另一方面,我们才能避免把特殊文化中的特殊价值理念幻化为普世价值,因为以人性整体为基点的普世伦理不接受任何一种文化或个人对人性及其某种规定性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必然会带有理解上的偏见。这种普世伦理强调底线意识,是判断实践主体行为的尺度,具有约束、调节和范导实践主体特别是国家的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傲慢与偏见的最新版本莫过于"普世价值"说了。资本主义文化价值普世主义的内在意图与外在努力在于宣扬并力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永恒的最为美好的社会制度。这当然是一种意识形态偏见与文化陷阱。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科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及其文化价值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暂  相似文献   

6.
论作为普世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把西方文化直接看做人类共同文化,而忽略了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以世界文化为中介,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实践中达成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自身的成就证明了人类文化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因而获得了"平视西方"的力量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着普世价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了普世价值的成分.中国应当在世界舞台上去证明这一点,而不是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7.
政治既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价值选择活动。源于政治实践活动的政治正义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类"优良的生活"。"优良的生活"既意味着一种政治正义所预设的合理秩序,也意味着一种"共同善"。当政治正义使"优良的生活"逐步从理想演变为现实时,也就趋向"内在于善"的公共利益,并达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这也是政治正义终极目的"优良的生活"的本真所在。  相似文献   

8.
政治价值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政治价值具有鲜明的党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不但在内涵上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形式上也大相径庭。对此,需要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真理与价值)、哲学抽象和政治实践等不同层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向英  梁建新 《探索》2011,(1):184-188
基于对"价值"概念的错误理解,"普世价值"论提出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独断论假设:一是假设了一个虚幻的"人类利益共同体"作为"普世价值"的主体;二是假设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宣传中关于"共同人性"的设定;三是假定了某些超越时空的价值的存在。正确认识价值的普世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四对范畴的关系:实践性价值思维与思辨性价值思维,意识形态性价值与非意识形态性价值,"普世价值"与价值普世,阶级价值与人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亚里斯多德以来,政治学家们普遍持有这样一种观念:政治体系总是以某种方式涉及权威、统治和权力.当然,说合法的强制力量是贯穿政治体系活动中的主线,这并不是说政治体系仅仅同强制力量、同暴力或强迫联系在一起,比如,人们通常也把某种意义上的公共活动归结为政治的一个特征.但是,同强制手段相联系是政治体系的显著特性.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社会风气乃是作为社会意识的外化和表现的、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社会风气作为一种非制度的现象,主要是通过遵从、模仿和感染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法律法规等的强制而得以流行的.社会风气的传播过程具有很大的自发性,人们对某种社会风气的随从、仿效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但是,虽然同强制手段的联系是政治体系的显著特征,同自发性、自主性相联系是社会风气的显著特征,然而,政治状况和社会风气还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政治的状况总是要影响社会风气状况的,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一、政治制度与社会风气的状况政治制度之所以会给特定的社会风气状况打上烙印,是由于社会风气是在某种社会意识的驱动、引导下表现出的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而正如帕森斯所指出的,人类的行为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中进行的,制度不仅是组织的结构、而且是规范的模式.用来规定在一特定的社会中,什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本人对"自由"、"解放"有着不同的认识.基于此,马克思对"人权"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解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以"政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人权追求与无产阶级以"人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政治解放"的实践价值在于使人从某种狭隘的群体附属状态中独立出来,从神权专制和封建特权中解放出来,使"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成为普遍的东西.而"人类解放"的实践价值则不仅仅在于人的独立性的实现,它的意义重在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在于克服人类自身由于不断受到具有物的形式和偶然性的社会关东的统治而早致的人的个性的丧失,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2.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对文化发展的价值显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保华 《唯实》2003,(3):67-72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的活动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除与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外 ,同社会文化发展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背后总存在着某种特定的文化模式作为其支撑。思想政治工作对文化发展的价值显现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选择、整合、传播和创新四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论者在关于普世价值存在性的讨论时,忽视了论争的逻辑起点,即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的界分,就是说他们往往把普世价值误解为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追求或者普世伦理,而这源于把价值误解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徐治立 《探索》2004,(2):44-47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政治和科学技术 ,科技与政治的价值取向就根本上存在着统一性、吻合性 ;同时 ,科技与政治价值取向的差别和背离也始终相伴。这种状态也许还要延续很久 ,只是其程度、方式等情形随时间变化而已。从现实上讲 ,政治的价值与科技的价值是根本无法相互取代的 ;二者又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达成某种具体的妥协。我们应当坚持科技价值与政治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又要保持二者价值取向的历史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普世价值"?这大概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概括起来说,"普世价值"的主张大致如下:一是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二是这些价值观念的内容,是西方主张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三是"普世价值"覆盖广泛,不仅"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普世价值的结果",甚至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认识和实践"普世价值"的过程,如此等等。对此,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眼光,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6.
实际上,普世价值当然是存在的,它是针对人本身而言的一种价值判断,包括人的生活、人的权利等多方面内容。但客观地说,包括普世价值在内,任何一种价值都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我们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但普世价值的标准却不应该  相似文献   

17.
田志文 《求实》2012,(10):54-57
从客观根据与主体根源的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生成根源。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不是西方政治价值话语在中国的普世化,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改革发展实践活动规律中生成的。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是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定。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生成的主体根源是最广大人民,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享有主体、建设主体和评判主体是最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其提出者和倡导者。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中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一是生活话语、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三个语境的混淆不清,二是在方法上存在夸大普遍性忽视个别性的倾向,三是夸大人类性忽视阶级性.为此我们应当严格区分三个语境的"普世价值",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普世价值",并注意其浓厚的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真理"是一个哲学范畴,但更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图腾。社会原生态的思想文化生活中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着这个符号与范畴。政治生活也不例外。政治在不同维度、不同理路上同"真理"概念相关联,其中最突出的是"真理"作为话语权力象征符号,或是作为民主政治模式的参照项与超越物。当然,真理观与真理信念经历了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同政治文明的推进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主"并不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共识,而是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化的发展和共和制的普及而逐渐被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共同认可的。在中世纪及以前,民主制并不是普世价值观念,君主制才是普世价值观念。又如"平等",在中世纪及以前,也不是普世价值观念,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