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其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其时代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其文化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党建价值体现在有助于丰富党的执政理论,培育和形成强大的执政党文化软实力,巩固和夯实党执政的文化基础,以文化强党建设带动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南梁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旗帜,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加大红色遗产的保护力度、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创新红色文化的产业模式等措施来传承、弘扬南梁精神。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形成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红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引人们的价值取向,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了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并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国情决定的,是吸取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决定的。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许多方面的挑战,如对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的认识不够;对软实力的侵入和对国家的影响警惕不够;对外文化交流缺乏对其他文化的系统调研等。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面提高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开启,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自身现代化的历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建设上探索出一条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道路。作为崭新的文化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得到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才能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才能够找到光明的道路,有效地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对中国化认识主体本身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具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共同信念组成的阶级性的政治组织,又是一个由具有不同的经历、经验、文化水准、职业、年龄的人群构成的复合文化体,这种由个人、群体组成的中国化主体本身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个体价值取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及今后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全球化将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霸权与抗争将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政治文化存在的基本样态。中国政治文化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创新的模式取向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其基本特征是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民主性的有机统一。创新的根本点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核心是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关键是使全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与主导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此外,还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国力竞争加剧的客观现实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化的现状,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思想指南;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精神风貌,为构建和谐文化指出了发展方向;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出发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主要论述三方面问题:一是近代中国儒家文化的困境及其独尊地位的终结;二是西方思潮的传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主义观视角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信 《实事求是》2010,(5):107-110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能更好地勾画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蓝图、培育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情势、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路向。应对全球化挑战,从学习和信仰马列到继承和发展马列,直至宣传和普及马列,是推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之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力量之源。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盲目的,而是历史的、理论的、实践的、价值的多重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自信的指引与灵魂;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文化自信的实践与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价值根基。  相似文献   

14.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广义而言,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全体党员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在行为和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先进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追求的,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指向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严庆王跃 《探索》2022,(5):79-95
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不仅有助于清晰解释当下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政治关联性,而且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制度及行为的由来。历史政治学的历史视野、经验研究取向和求治导向适用于解释中国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历史合法性与内在机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大一统”政治哲学及政治价值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整合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党中心模式”凝聚人民的具体方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了历史中国的国家发展路径和政治经验,是党基于历史逻辑和历史经验建构现代国家、实行民族整合的重要举措,满足了应对当下内外复杂形势、化危为机的现实需求,能够在民族向度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远景探索提供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践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当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并优化民族工作实践,把培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作为长远、根本措施。历史政治学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的研究路径,而作为案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则为历史政治学增添了新的学术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统一性。这四大理论成果提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理论价值上体现了人民性的统一性;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理论内核上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统一性;积极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品质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就是生活"体现了中国人健康的知识价值观。文化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文化化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优越和人性化的文化精神。唯有为了生活的知识才是健康而有益于人类幸福的知识,唯有充满文化的生活,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人的生活"。主张文化知识的发展和运用必须坚持生活导向原则。文化知识的价值目标从"力量"到"生活"的转变意味着共同体建设宗旨和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化,并以此带动政治、经济、教育诸多方面的转变和文明跨越。"文化就是生活"的依据: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念的民本取向、生活导向和文化至上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逐步摆脱人的异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生活的确立",而真正的"人"的出现有赖于人类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致的共同体目标:生活共同体,并同样反对"战斗共同体",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对“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已有一些论述,但是鲜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进行探讨。实际上,“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路、思想实质、理论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深化对“中国梦”理论意义的认识,是学界进一步从整体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去理解“中国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由于当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向国别化、在理论领域向现代化发展,进而给中国社会主义者研究这一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难题出发;二是要联系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三是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当做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密不可分,也与他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精深的把握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与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以下关联: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新式文化的熏陶共同作用,为刘少奇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本质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直接体现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学风的复兴;刘少奇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所形成的个性特征与工作作风,使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理性取向与务实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