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胡锦涛民生思想,全面把握其主要特征,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推动民生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笔者认为,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关注和改善民生,要采取良性互动的方式,要具备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关注与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推动了党的民生理论创新,即确立了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构建了发展民生的科学理论,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民生工作的具体思路。认真总结这一时期党对民生理论的创新成果,对于开创我国民生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概括,又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高度关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学者们在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实现路径以后,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来的,但毫无疑问,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宁也倡导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文章主要探讨讨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术研究的专业化;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教育农民;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理论灌输;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  相似文献   

12.
施秀莉  张士海 《求实》2012,(3):14-17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教育与自觉相结合的基本路径。当前,运用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方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这既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最主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宗教因素、民族意识、国际因素及经济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接受和传播。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正确处理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要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经验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宁也倡导“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要义就是要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所固有的思想观念、思维品质,成为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进程.其次,要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征.最重要的是要系统扎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部分,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谓大众化?就是使这个理论体系为大众认同,被大众掌握,并被大众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十七大赋予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8.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幼小走向成熟,经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俱进,并努力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广和普及,使其大众化.其主要经验有:关注实际、服务民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干部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文学艺术的多样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理论界的深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对民生理论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探讨尚未走向深入。毛泽东民生思想是在取之于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精髓,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吸收了党内正确的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民生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在中国实践的第一个形态。  相似文献   

20.
占建荣 《理论导报》2012,(12):31-31
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新年贺辞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讲话表明,我们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