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抛出了“新老欧洲”之说,把反对美国对伊战争的法、德等国称为“过时”的“老欧洲”,把支持美对伊开战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称为代表欧洲未来的“新欧洲”。其意图是分化、分裂欧洲,以便分而治之。但欧洲联合和走一体化之路是历史潮流,美国的图谋难以得逞。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美国代替英、法成为操控中东事务的主要超级大国。确保中东地区远离 苏联阵营, 确保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目标。然而, 9· 11 事件的发 生使中东伊斯兰地区被美国视为当今世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经反复酝酿和策划, 美国抛出了“大中东计 划” , 力图通过“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来达到消除恐怖主义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优势的目的。这种“民 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 , 必将带来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11月28—29日,北约26国领导人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北约东扩以来的首次峰会。从表面看,此次峰会的重点是解决北约在阿富汗的军力不足问题,但实质是要进一步推动北约战略转型,将其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虽然美欧在北约“全球化”问题上仍有分歧,但双方将继续加强在阿富汗、中东和  相似文献   

4.
9·11之后美国霸权下的中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主导下的“稳定与和平”可以说是中东地区形势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在中东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与立场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美国的力量与影响也不是万能的,国际与地区盟友的支持、大国的协调与谅解依然是美国中东政策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对中东地区形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各国围绕国际反恐战争所展开的政策调整更是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当前,我们隐约看到,一个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正在迅速转变为美国霸权下的中东。  相似文献   

5.
中东在苏联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战后,苏联的中东战略有一个演变过程。大体讲,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以打破西方的包围,保卫其南部边界安全为目标,具有防御性质。进入七十年代,苏联在中东的战略发生明显变化,由防御转向进攻。目前,苏联在以美国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重点,“准备战而胜之,争取不战而胜”的全球战略中,已把中东作为它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苏联中东战略的核心是要控制中东石油和以中东为枢纽,建立一条经过北非、海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弧形战略地带”。如果苏联实现了上述意图,它将可迫使依赖中东石油生存的西欧和日本“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渗透经历了悄然崛起、迅速扩张和扩张停滞三个阶段.其活动特点也随之调整,从和平宣传招募转向暴力控制威慑.阿富汗政府治理缺失、安全力量不足、经济落后是“伊斯兰国”势力在其境内蔓延、扩张的根本原因.当然,“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扩张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有意识形态上的抵制、部落传统文化的对立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的牵制.目前,“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已无力恢复到全盛期的规模,但其圣战萨拉菲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能排除其可能进行战略北移,从阿富汗北部向中亚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和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二世界”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式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式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和“第二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中东计划”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战以后,美国逐渐将目光从伊拉克转移到更广阔的“大中东地区”,寻求对整个“大中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造。目前,虽然布什政府还未正式宣布其“大中东计划”,但为试探各方反应并尽量争取支持,布什政府已在各种场合大力宣扬其“大中东计划”。一、美国推出“大中东计划”的背景美国所指的“大中东地区”包括2 2个阿拉伯国家①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美国政府认为,该地区缺乏政治自由,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极端主义、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现象极度盛行,严重威胁了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尤其是威胁到以美国…  相似文献   

10.
阿富汗与美国"大中亚计划"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提出的"大中亚计划",是要以阿富汗为中心,整合中亚与南亚,企图通过在安全、民主、经济、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中亚五国和阿富汗为主要成员,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参与的新的地区组合,以此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谋求美国的霸权.但是,实施这一计划将存在诸多困难,不仅阿富汗难以承担重任,中亚国家整合度有限,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的合作同样非常有限,而且中、俄两国的态度也将大大削弱计划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1.
6月27日至28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俄美关系新动向”研讨会。会议由基金会会长、前中国驻美国大使朱启祯主持。前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和前驻比利时兼驻欧盟大使夏道生、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等多位前驻外使节和来自京沪一些著名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30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就俄美关系最新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展开热烈讨论,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e quarter-century since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in 1989, the former Soviet Union's disintegration in 1991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China-U.S. relations have support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two countries extensively and intensively have engaged in dialogue, close personnel exchanges, unprecedented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bilateral coordination on intemational and regional issues.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ver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but, while total confrontation and crisis is not on the horizon,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ir future disagreements will not become serious or intractable. In this past quarter-century, the U.S. has repeatedly used and threatened to use force against China, a sign that military conflict between them, even a local or relatively large-scale war, is not out of the question. The U.S. global strategy has not changed, the basic content and goals of the U.S. strategy towards China have not changed, and the nature of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is yet to be defined.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会就中国PNTR地位的辩论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美国国会就中国PNTR地位的辩论范围和内容几乎涉及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它一方面说明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对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视和维持中美经济战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国会众多议员对"中国威胁"保持戒备心理的程度.这场辩论折射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A number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scholars in the U.S. have recently suggested that the country rethink its Taiwan policy, arguing that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need to be reconsidered. However, the mainstream still emphasizes Taiwan’s strategic value to the U.S. and advocates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policy on Taiwan.  相似文献   

15.
Aheated debate arose on the nature of China-U. S. relations among scholars inthe two countries. Are the two "strategic partners"? "Competitors"? "Neitherfriends nor enemies"? Or even "Potential enemies"? But largely since 1997, along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amework for "a construct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the definition seems to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mainstream in th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 By contrast, Governor George. W. Bush,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是美国对政府最有影响力又无明显党派倾向的思想库之一。80多年来,它一直致力于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理念和具体策略。秉着“眼光向外”的全球理念,集中体现美国东部财团利益的对外关系委员会在一战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积极主张和影响美国  相似文献   

17.
China's policy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systems and multiple voices," but we currently lack a coherent, clear and accurate strategy. As such, Beijing's strategy towards Washington is beset with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 author raises five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欧既是最引人关注的责任方,也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全球治理制度的关键建设者,这些构成了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基本要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推进,中美欧三边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分别表现出欧美合作高于中美和中欧合作、中欧合作超过欧美和中美合作、"浪漫三角共处"、美中联手使欧盟被边缘化等不同关系形态,并揭示出其总体的合作性、局部具体问题上的竞争性以及动态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美核领域对话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12日,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到访中国第二炮兵司令部.二炮领导会见盖茨一行并介绍中国核政策和核战略.盖茨邀二炮领导尽早访美.尽管没有6年前拉姆斯菲尔德首访二炮那样轰动,但此行仍受到美方高度重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与我二炮的对话看成是两军交流的重要内容,认为是中国军事透明的具体表现,盖茨本人就是核领域对话的积极推动者.中美核领域对话[1]主要是指双方官员和学者围绕着核政策、核战略、核武器现代化等诸方面进行的交流活动.它从非政府层面延伸到政府层面,历时数载,但到目前为止结果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双方核力量水平相差甚远、双方核战略内涵与处延均有不同所指、两国理论界对核领域对话定义不同以及核对话动机与期盼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核领域对话.  相似文献   

20.
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能源合作是中美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点内容和两国经济与战略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有不少亮点和重要成果.但美方存在市场壁垒和政策性障碍,以及对中国某些政策的误读,严重制约两国在这一领域合作潜力的发挥.双方应从相互利益的大局出发,加强协商,弥合分歧,克服障碍,努力开创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