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突然死亡。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多见,冠状动脉畸形引起猝死的案例报道较少见。笔者检验了一起因冠状动脉开口畸形引起猝死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案例及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检查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10月四川华西鉴定中心所做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猝死以10~49岁男性为主,有25例(69.44%)。18例(50%)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8例(50%)在发病后1h内迅速死亡。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病理类型以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常见,有33例(91.67%)。24例(66.67%)发生于脑底部、桥脑和小脑。破裂出血是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直接死因,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有22例(61.11%)。脑血管畸形部位和形态复杂多变,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满足鉴定的需要。结论脑血管畸形猝死的鉴定百分之百准确比较困难,熟悉其法医病理学特点,掌握多种检查方法,才能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简称冠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在睡眠中猝死亦未见报道,笔者曾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男,42岁,干部。晚23时左右外出回家,自觉胸部闷痛,呕吐约300ml 胃内食物后入睡,次日清晨7时左右其女呼叫不应发现已死。死时两手握拳,呈俯卧位。  相似文献   

4.
<正>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引起猝死案例较少见。本文报告一例由于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引起猝死,其畸形方式奇异,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导,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性,3个月,既往“健康民”。1988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某防疫站接种白  相似文献   

5.
<正> 冠状动脉瘤的发病率文献报告为1.4%~2.5%。因冠状动脉瘤发生猝死者则极为罕见。最近日本的 Murai 报告1例冠状动脉瘤引起猝死,国内王纪芳曾报告3例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但冠状动脉瘤(真性)引起猝死尚无报道:病例报告男,47岁,农民。4月25日全天参加运沙劳动,无不适。下午收工后于4时30分进晚餐,饭后还同其他民工闲谈。晚7时,外出快速步行约400m,觉不适,出汗,口渴,5~10分钟后,在返回工棚的途中突然倒地,目击者见其在地上翻动,并发出呻吟声,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运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ing.CACS)的方法.评价其在冠心痛(coronaryarterydisease,CAD)猝死案例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为虚拟解剖鉴定CAD猝死探索有效手段。方法收集9例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尸体解剖前均进行MSCT扫描。通过Agatston’s法对每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CACS,钙化积分〉400作为存在CAD的评判标准,并与尸体解剖结果比较。结果经尸体解剖证实CAD猝死的9例案例中仅有2例钙化积分〉400,CACS对CAD的预测率仅为22.2%。MSCT检查与系统尸体解剖均发现CAD猝死案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肺水肿改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较其他分支发生管腔狭窄的发病率高。结论运用MSCT并结合计算CACS可对CAD猝死案例中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的进行检测,而钙化不明显的需要辅以如尸体血管造影等其他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猝死的影响。滴注 NA(600μg/kg)后,实验组动物发生猝死,死亡率为63%。其发生机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有关。初步建立了研究心脏性猝死的家兔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肌桥也称冠脉肌桥或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分布走行的发育畸形,为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外膜下的心肌层内。这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分布走行的发育畸形可以引起猝死,在尸体解剖中也较为常见。本文对冠脉肌桥的形态学特点、临床影像学与心电图改变、猝死机制以及法医学鉴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1]分为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血管扩张、静脉畸形,主要表现有头痛、癫痫和脑出血。本病发生率十万分之二,这种疾病主要危险是畸形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其后果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偶尔会碰到脑血管畸形患者受伤后突发出血猝死的案件,伤病关系常引起争议。作者在检案工作中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鹏 《证据科学》2007,14(1):I0005-I0006
脑血管畸形是人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分为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血管扩张、静脉畸形,主要表现有头痛、癫痫和脑出血.本病发生率十万分之二,这种疾病主要危险是畸形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其后果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偶尔会碰到脑血管畸形患者受伤后突发出血猝死的案件,伤病关系常引起争议.作者在检案工作中遇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猝死193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193例因冠心病而猝死的尸检材料进行以分析,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病理改变,心脏病理变化,以及冠心病猝死发生机理和诱因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肌病(PCM)猝死者心肌线粒体DNA(m tDNA4977)缺失情况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8例PCM猝死和28例对照组病例心肌组织蜡块,用常规方法提取心肌m tDNA,以PCR、琼脂糖紫外凝胶成像技术确定扩增产物激光密度,初步定量检测m tDNA4977缺失率。结果PCM猝死18例中,检见13例m tDNA4977缺失,占72.44%。对照组28例中,检见3例m tDNA4977缺失,占10.71%;两组病例m tDNA4977缺失率均值分别为0.5795和0.07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多数PCM,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猝死者心肌可检见m tDNA4977缺失;提示其心肌m tDNA4977缺失变化与PCM猝死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染色变化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分2组(A和B组)检测20例心肌病猝死者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并与14例非心肌病猝死者(C组)的检测结果对照。结果扩张型心肌病(DCM)猝死组(A组,11例)心肌Cx43染色明显减弱,阳性着色斑点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分布不均,有的呈散在颗粒状;其它类型的心肌病猝死组(B组,9例)亦见类似变化;非心肌病猝死的对照组(C组,14例)未见明显变化。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A组与B组和C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平均光密度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肌病猝死者心肌Cx43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减弱,尤以扩张型心肌病明显;心肌病猝死者心肌Cx43变化可能与其猝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26例冠状动脉肌桥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或某些动物冠状动脉主干某一段有时穿行于心肌纤维中,这段被心肌纤维覆盖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muralcoronaryartery,MC),而被覆血管的心肌束称为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bridge,MB),冠状动脉肌桥影响心脏的血液动力学,可导致胸痛、心率失常,甚至猝死等[1-4],有关冠状动脉肌桥病理学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我们尸检中的26例冠状动脉肌桥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报道。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1988年1月~2001年12月尸检档案中750例死亡案例,其中冠状动脉肌桥26例,每一案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案情资料,进行了系统尸检,每例尸检均在死后24小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状动脉IEL,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60例中,SCD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0~83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明显(缺失率=41.64%),未缺失的IEL失去原有弯曲度而变平直;对照组A(冠心病非猝死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1~80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程度较SCD组稍轻(缺失率=30.53%);对照组B(无冠心病的其他死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54岁)的冠状动脉IEL仅有轻度缺失(缺失率=15.67%),多保持原有波浪状结构。统计学分析显示,SCD组与对照组、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IEL缺损率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A在IEL缺损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D与其冠状动脉IEL缺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致死1例竞花兰,郭晓然,毕启明(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广东广州510089)因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发猝死多为青少年,现将一例报告如下:死者女性,10岁小学生、某日学校组织公园活动,晚上其母亲煮好晚饭后仍不见女儿,以为外出玩耍,...  相似文献   

18.
19.
林晓君 《人民司法》2012,(24):80-84
当前对猝死事故是否属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尚无统一的审理思路。本案的审理首先从剖析猝死性质与承保范围的关系入手,认为应结合个案事实判断猝死是否符合意外伤害的要素特征;其次,保险受益人对猝死原因是否符合意外伤害事故完成初步证明后,反证义务适时转移给保险人;最后,在保险人不能证明其由被保险人意愿或内在原因所致时,应认定猝死属于意外伤害事故承保范围,从而适度保护保险受益人的合法权利,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意义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取30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20例正常对照心脏标本的左右心室肌、窦房结、房室结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学染色,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PKC分布及强度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青壮年猝死者心肌细胞PKC平均灰度值及面积代数和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青壮年猝死者窦房结中的PKC平均灰度值大于房室结(P〈0.05)。结论PKC作为体液调节的途径之一,参与青壮年猝死发病过程,并起到保护性作用。PKC可以作为诊断青壮年猝死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