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确认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必须通过架构具体、科学、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否则,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就只能停留在原则、概念的层面.发展党内民主很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保障党员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当前,党员权利保障存在党员不能自由充分地行使党内日常活动的权利、不能充分行使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监督的权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思想观念上和党内法规上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上和实践运作层面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让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国 《求实》2003,1(10):16-18
一个政党不怕自己的党员“挑毛病” ,就怕党员对党内事务漠不关心 ,不怕自己的党员积极行使权利 ,就怕党员放弃权利 ,袖手旁观。因此 ,必须疏通和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创造适宜的环境 ,培养党员权利意识 ,使党员能够行使权利 ,自觉行使权利 ,充分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良和党内选举制吱,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和平区作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区,  相似文献   

5.
为民 《支部生活》2005,(3):44-44
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是指违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损害、践踏甚至剥夺党员享有的权利,导致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难以充分行使的行为。对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都应受到追究,情节严重的必须受到党纪处分。  相似文献   

6.
柏欣 《揭阳论丛》2008,(1):66-71
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逻辑起点,保障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加强对“党员权利”这一基本概念的探讨和研究,能为解放思想,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促进党内民主建设扫清理念障碍。本文从党员权利的涵义、党员权利与公民权利的联系和区别、党员权利的实质与党员权利的限度等三个方面,对“党员权利”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傅在鹰 《思考与运用》2005,(3):55-55,100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员权利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纪检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民主权利中,应着力发挥三个作用,提高健全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以来,北京铁路局南仓站党委在全站各级党组织中普遍推行了党务公开,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实现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扩大党内民主,创立了中国化的党员权利理论。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陈云、张闻天、刘少奇、邓小平都为我党的党员权利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保障党员权利,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党员权利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发展党内民主。制定了一系列尊重和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的方针,为新世纪党员权利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些党员权利理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财富和基本教材,是党员民主权利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颁布实施,在落实和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颁布施行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首先,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颁布施行,是运用党规党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命题,并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做出部署,明确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保障党员在党内的民主权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权利的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党员权利理论的中国化形态。新时期,深刻认识党员权利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澄清当前对党员权利认识存在的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误区;另一方面可以廓清中外政党关于党员权利和主体地位指导理论的差别;同时,研究党员权利理论,可以反映新时期党内不同的利益需求。保障党员权利,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张献  李双辰 《党课》2006,(8):60-60
安徽省霍山县在全县党员中实施“党内温暖工程”,着力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困难党员救助和党员终身关怀三项机制。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主要从六方面保障党员权利:—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党员每年接受4次以上的政治理论、实用技术和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开展党内谈心交心活动;三是满足党员阅读要求,单位和党组织订阅的党报党刊向党员开放,供他们随时阅读;四是建立党员质询制度;五是维护党员申诉控告权利;六是建立普通党员列席党代会制度。  相似文献   

13.
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着力点主要是加强党员权利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党代会制度、完善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论及党内民主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员权利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基本点包括:党员权利是党最高权力机关的基础;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处理的权利;保障党员选举权、罢免权的制度建设;保证党员履行监督权;党员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15.
陈睿 《唯实》2008,14(6):16-19
党内民主是现代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的领导与核心地位,决定了党员权利平等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党的先进性是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奋斗目标。从党员权利、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民主这三个党内民主的内在追求来建设党内民主,将使党内民主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仁权 《新视野》2005,(4):35-37
党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对党的理论和纲领真学、真信、真用上。我们党的理论纲领代表了中国社会的正确方向,它有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应从各条战线的实际出发,具体要求,做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党的先进性建设还要使党员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充分行使权利上用气力。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条主要原理。党内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把党员的权利义务意识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提高党内民主主体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队伍的民主素质决定党内民主的实现和发展程度,党内民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只有在党员民主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决定了提高党员民主素质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党员民主素质的重点是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只有进一步肃清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确立“权利本位”原则、改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员民主素质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中艰难前行。这一时期党员权利跌宕起伏的发展轨迹表明:党员权利与党内民主密不可分,党员权利的规定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反差,必须正确处理党内不同意见争论与防止党内派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的发展离不开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实现是以党内民主为前提和基础的,党员的主体性对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依然受到党员主体意识的弱化、权力关系的错位、程序的虚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通过保障党员权利、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实行市、县(区)党代会常任制等措施来强化党内生活中党员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维护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党员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必须切实维护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四权”。一、增强党内事务的透明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党员的知情权是党员依据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所享有的了解党内生活的权利,也是维护党员各项政治权利的基础。知情是参与的基础,只有充分的知情才会有正确的参与。党员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究竟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实现这些权利的途径和必要的限制,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营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