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行政公告行为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告行为不同于传统的行政行为类型化讨论中的行政行为,它是以告知方式的公开普遍性为标准分类的行政行为,具有主体的职权性、性质的多样性、方式的公开性三个特征。行政公告的法律性质具有不同表现形态。在目前的立法框架下,性质上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告应该可以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行政事实行为状态的公告如果对相对人的权利有影响,则应当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抽象行政行为类型的公告则只能有条件地纳入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2.
持有的性质问题包括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持有是行为还是状态;第二层次是持有是作为还是不作为,抑或是第三种行为方式。本文从这两个层次出发,认为持有属于行为,在行为方式上属于作为。  相似文献   

3.
犯罪行为可以分为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犯罪的性质是由实行行为的特征决定的,而不是由预备行为决定的特征决定。有司法实践中,盗窃罪与诈骗罪往往存在难以区分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对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没有正确区分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一个案例的研讨,对相关问题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4.
论刑法中的复合危害行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复合行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具有规范性、实行性、组合性和整体性四个特征.我国刑法中的复合行为有牵连式、递进式和并发式三种基本类型.复合行为在着手、共同犯罪、行为单复判断等问题上呈现出与简单行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激励是领导者调动下属积极性经常采用的一项极其重要所方法.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而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条件称为需要,一是外在条件称为激励.人的内在条件是指人的生理,心理上所缺乏的某种东西,也就是是人们在生理、心理上所需要某种东西.外在条件是指存在于“自我”之外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刺激,包括物质、精神、信息的刺激,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便是激励.而外在的刺激只有通过内在的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内在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本源,外在的刺激只有依据个体的需要,并且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才能激发起个体的动机,从而提高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新凯 《法学》2004,(1):95-103
在认定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时 ,应当对职工作出合理的界定。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有别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有多种表现形式。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在性质上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三种情况。对职工侵犯商业秘密权的行为追究何种法律责任 ,主要考虑职工行为的性质、程度及职工身份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极端犯罪的共同心理现象是行为性质极其严重;诱发因素与行为及结果相比明显缺乏逻辑联系;犯罪人经历过早期的挫折及心理创伤有严重情绪积累。极端犯罪行为人心理有共同本质即需要获得对生命、财产的控制权。其形成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极端犯罪行为的预防与应对包括社会和警察两个方面:即全社会需要对极端犯罪行为加强预防;警察对极端犯罪行为也要有特别的应对。  相似文献   

8.
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研究——与王青斌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规划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有单一性质说和非单一性质说等,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行政规划并不现实地产生、变更或消灭权利义务关系,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通过后续行为才能现实化,规划本身不以法律效果为目的。但这种观念值得反思,影响和限制也是行政机关追求的效果,某些细部的、具体的强制性规划的影响和限制具有"直接性"和"必然性",应视为直接的法律效果。行政规划分别构成不同的行政行为和事实行为,并有自身的特点。目前对于"规划确定程序"有诸多的认识误区,规划和确定规划裁决是两个独立的行为,规划的性质由规划的自身内容和因素决定,那种认为只能由"确定规划裁决"的性质决定规划的性质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具体的强制性规划的争议解决应针对规划本身,而不是针对后续行为,以尽早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犯罪 ,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社会问题。近年来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日趋泛滥的态势 ,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 ,其防范对策和控制方略与其他一般团伙犯罪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正> 凭业务介绍信签订合同,是我国八十年代始流行的一种不规范性做法,并已为有关司法解释所确认。但此类行为表现形式复杂,法律属性较难把握,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定性"、"定人"不准的问题。为了减少和避免此类错误,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和诉讼参加人,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的法律特征,归纳了一些审查要点并就完善相关立法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的分类及其特征把握事物的特征,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审查案件也不例外,只有弄清"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的分类及其特征,才能正确认定经济合同纠纷中涉及的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性质,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和诉讼参加人。所谓业务介绍信,是指单位为发展自身业务而出具的一种对外联系的信件,主要用于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刑法理论通说,盗窃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夺是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前者作为一种秘密的取财行为,其行为手段必然是平和的(即行为人不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因为秘密与暴力本身是相对的;而后者作为一种公然的取财行为,其行为手段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强力性质,如趁被害人不备突然夺走其手中的提包.秘密与平和、公然与强力,是一般情况下两种行为所具有的并据此相互区分的重要特征.但是,在现实的侵犯财产犯罪中,除了秘密平和和公然强力这两种常见的行为类型之外,还存在第三种行为类型,即公然平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出具收条、借条、欠条凭证条据时不规范的行为,较详细地介绍了三种条据的具体含义及其异同。作者对借条凭据的法律性质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法律意义和诉讼时效两个方面阐述了三种条据在法律性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王海燕 《政法学刊》2008,25(4):75-78
性变态系列杀人犯罪是系列杀人犯罪的一种,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根据性变态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将其分为两类,不具有暴力攻击倾向的情景性自我满足型性变态和具有暴力攻击倾向的实质性非自我满足型性变态。厘清不同性变态类型的心理满足情景、行为方式、是否具有暴力攻击性等特征是确定案件性质、勾画犯罪人特征、划定重点侦查对象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责令改正是当前社会管理中大量采用的手段,但它的行为性质却难以认定,常被认为属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乃至行政指导。从责令改正在现行法制中的分布状态来看,在责令的名义下寄生着远不止一种性质的行为。以体系化、谱图化的方式来解读它,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适用情形下,存在着劝诫指导、行政命令以及作为行政处罚的天然效果而存在的三种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掌握经济犯罪分子自首心理,正确运用促成经济犯罪分子自首的方法,我们对沧州地区1986年以来的63例经济犯罪自首案,进行了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自首心理的特征: 从调查情况看,行为人的社会环境、文化水平、社会阅历、犯罪程度不同,自首以前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怀疑观望型。持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有悔过思想,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严重性,有争取得到从宽处理的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深知自己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是严厉的制裁),因此,对自首后能否得到自己所想象的从宽处理持怀疑态度,于是,他们对待自首是“一慢二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诉讼契约理念日益进入民事诉讼理论中,其中对诉讼契约法律性质的讨论直接关系到诉讼契约的法律适用问题,从而决定着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诉讼契约的概念加以界定,然后将私法行为和诉讼行为的内涵加以廓清,继而通过分类比较揭示诉讼契约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7.
周金坤 《法制与经济》2008,(8):35-36,38
本文针对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出具收条、借条、欠条凭证条据时不规范的行为,较详细地介绍了三种条据的具体含义及其异同。作者对借条凭据的法律性质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法律意义和诉讼时效两个方面阐述了三种条据在法律性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腐败心理是支配腐败行为人实施腐败行为的复杂心理现象的总称。腐败心理不仅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因,其构成要素的组合状况和特点还决定了腐败行为的性质、类型和发生频次。因此,抑制腐败心理的生成,需要培育积极的心理动力结构要素、合理的心理认知结构要素和有效的心理自控结构要素,从源头上构筑起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防线。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玲 《法学家》2006,(1):136-142
企业社会责任是建构现代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制度.新修订的<公司法>第5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然而第5条毕竟是一个原则性条款,旨在宣示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等并没有明确地予以界定.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作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地有组织犯罪的情况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过去的斗气逞强、欺压群众、滋事生非,向霸占市场和资源、牟取暴利、渗透政治体制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方向转化。其涉足多领域大肆攫取经济利益的特征日益明显。研究和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其犯罪动态,建立有效的防控理论体系,维护正常、安定的政治局势和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