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明 《前进》2014,(11):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办好山西事情,实现弊绝风清,推动富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有道是:"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坚持法治轨道,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干部法治素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法治信仰。领导干部做守法模范,通过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杜绝拍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性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毋庸置疑,要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要牢固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工作的前瞻意识;准确把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  相似文献   

4.
熊瑛 《重庆行政》2015,(4):59-61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提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法治思维”一词首次出现于世人面前,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反映出法治国家的建设也是一不断积累共识的过程,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认识的深化。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它的提出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更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习近平同志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屡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如:2012年12月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中重申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在2014年1月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政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凸显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依法做好群众工作,建设法治贵州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缪蒂生 《群众》2013,(1):60-6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论断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南开区人大常委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更应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建设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为促进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推进依法治国做出积极贡献。一、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治国方略。具备法治思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严格按照法律精神和原则,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严格依法办事、走法律程序,办事速度慢、效率低,甚至办不成事。事实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看似程序多一点,速度慢一点,但能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发酵发生,从而降低维稳的成本,有效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9.
陈云龙 《今日浙江》2014,(16):36-3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法治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法治建设重点内容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之中。在全面开展法治建设的大命题中,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工作,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给检察工作带来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3,(2):43-43
《人民政坛》编辑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也需要在履职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请问,这方面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15,(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最根本的是要靠法治,法治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立足实际,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引领,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要自觉把法治建设放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局中来谋划,不断提高法治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并强调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现结合现代法治有关理论和实践,就法治、法治思维和方式及其运用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概念,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的思考和行事提出的要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是否合法的合法性思维;探究权利义务的主线思维;清晰的法律位阶思维;现代契约思维;程序既法的法定程序思维;区分不同关系的分轨思维。  相似文献   

14.
杨小军 《群众》2013,(5):I0016-I00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所谓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种"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改革导航,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6.
熊瑛 《重庆行政》2016,(3):50-5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从党的十五大"增强法治观念"到十八大首提法治思维,表明党对领导干部思维层面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此后,中央对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强调到了遇文必写、遇会必讲的程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  相似文献   

17.
梁太波 《当代广西》2013,(19):29-30
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治国之需 国因法而治,因法治而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报告首次将法治思维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写入其中,充分显示出法治思维在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不仅法律学者、法律工作者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各级领导干部也都应该自觉运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治理念、法治观点、法治逻辑对事物认识、分析和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就意味着必须具有尊重法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理念。同时,法治思维也包涵了对公正、平等、正义等法律基本价值的认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正2014年第12期《求是》法治思维及其养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养成法治思维,既需要国家和社会由外而内地推动,更需要我们由内而外地自觉培养。一是要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我们要深谙权力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二是树立对法治的信仰。要树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觉把法治顶在头上、记在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法治思维如何“根深蒂固”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种“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养成“法治思维”。要在形成“法治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