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想做官,有人想辞官,人生选择多样化,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的人经商发财,有的人从政当官,有的人治学出名,有的人散淡有闲,人们发展的志向与机会都是多元的。但在我国,崇官、尊官、当官的传统极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官袍加身”。“学而优则仕”的心理基质至今仍然潜在多数人的内心。人们为什么想当官?这是历史与社会造成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劳心者治人”,若想“修齐平治”,手中得有权力;想改变生存状态,只有做官,才算“人上人”,“升官”才能“发财”。新中国成立后,虽说政府…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一种独立于“貌”和“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根本的內在要求就是品质优秀、人格高尚,它是影响和带领群众的精神向导,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动力。塑造共产党员人格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志向要高。这个“志”,就是理想信念。理想既是生活的动力,又是生活的指南。没有理想,人生会一塌糊涂。人的一生,总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样的一生才是充实的。什么是价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会有不同的追求。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底线伦理”,即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比如不能强迫他人,不能杀人越货,不能坑蒙拐骗等,即把人当人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对“底线伦理”的认知与共识,寻求道德建设的动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人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有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还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还有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关系问题。人生具有不可逆性,“人生没有草稿”,人生的特点是一次性、不可重复性。所以一个生活于社会并走向成熟的人,在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何谓理想?科学理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理想的内容是单一的还是分层次的?理想与物质利益、社会现实是否对立或冲突?远大理想与阶段理想的关系何在?搞清这些问题,对于理想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大为必要的。一、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点就在于人有理性,会思维。人在实践中,凭借理性的指导和想象的作用,可以在头脑中预见到尚未产生的事物,其中如果是对于未来美好的设想的企求或憧憬,则总称为理想,它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生活中,理想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尽管人们都称自己追求的目标为理想,但其中却有  相似文献   

6.
《半月谈》2004,(24):54-55
身处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理想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近来,“校园话题”栏目接到了许多老师的来信.对于一些中学生朋友把“金钱和权力”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示担忧。“金钱和权力”可不可以成为理想?一个人一旦手中有钱、有权。应该怎么看待和使用?究竟什么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相信有助于廓清我们的认识。因为关于理想的答案.最能彰显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谈谈党员的生活情趣黄爱民生活情趣,是指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志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只不过有的高雅纯朴、求真尚美,有的低级庸俗、腐朽沉沦。有的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洋溢着进步精神的生活情趣;有的人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  相似文献   

8.
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但凡是人们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来人们便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我们置足社会中,未必把每一个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为不同层次,有的是于事业有益的、有的是于生活有益的,有的是于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于娱乐有益的,每一种朋友应该交到何种程度才恰到好处,才于人生有益,并没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来的。深交也罢、浅交也罢,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这“益”并非信手拈来,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样交友,怎样获得朋友之益。许多青年人交友处世常常…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关于信息的讨论日渐活跃,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信息所属范畴方面,有的人认为信息是客观的,是物质的,是不由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的人认为信息是主观的,精神的,是为人们所接受的,是对人们有价值的,能利用的,能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反映差异度的;还有人提出信息属于所谓“世界3”,并认为“世界3”有着极大的自主性。在给信息下定义或进行描述时,有的侧重物质的属  相似文献   

10.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的成熟(包括生理、心理、知识、品德、性格等)而逐步形成的。更重要的是,理想作为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反映,只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通行的永恒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理想还总是打着阶级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代“皇宫中的人所想的,与茅屋中的人所想的不同“。理想又总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不仅理想产生于实践,而且社会实践也是人们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最基本条件和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作为人的人生观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那就等于失却了精神的灵魂。因此,理想的培育、确立和追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不仅具有肉体生命,而且还具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 ,生与死自然都会引发人们共同的关怀。传统儒家文化“贵生、乐生、轻死” ,道家却以一个智者观察和审视人生 ,对生死关怀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其一是“全生避死” ,其二是“生死如一”。佛教提倡轮回说 ,其影响有两点 :一是有效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将人的生活限定在今世的生死观 ;二是通过因果报应 ,使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使世界人生具有了某种道德秩序和意义 ,因而也满足了人对意义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2.
乘车人生     
人生如乘车。 要乘人生这趟车,你首先得有个健康的身体。尽管有的人拖着病病歪歪的身体勉强上了车,但行不多久,恐怕也得忍痛下车。即使不下车,其旅行也肯定是了无生气痛苦不堪的。所以说健康的身体是乘车的首要条件,切勿轻视。 要乘人生这趟车,你总得有个目的地。无论它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你必须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13.
有些人以为“科学家是不关心政治的”、“科学家是不讲理想的”。其实,为搞科学而搞科学的人是很少的。相反,很多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科学的。爱因斯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爱因斯坦有正确的生活目的,有正确的人生理想。他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真理就一直使人激动不安。有的人为了寻求真理历尽艰辛,有的人为了坚持真理死而无憾。李大钊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进真理。”鲁迅说:“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为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几经历劫的中国,深切认识到真理之可贵,多少代人的前仆后继也正是为了获得真理和实现真理。  相似文献   

15.
谈“争”     
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常常离不开争取,离不开努力。但是,争不争、争什么、怎么争,不是小问题。争取的方法、努力的方向,对人们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工作态度和生活情趣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人都有“争”的欲望和潜意识,总希望通过努力争取,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走在前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争与不争的问题上,人们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总是保持着一股“不松懈、不怠慢”的劲头、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一颗不服输的心,为真理、为群众,孜孜以求,越争越勇。相反,有的人则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也有人当争不争,对明知…  相似文献   

16.
理想是现代人们常用的概念。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沿用、解释理想这个概念的。比如,有的人替别人办事情,不合人意说办得不够理想。又如,近年来,为克服普通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发出许多规定,但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在这里,人们是从办事的实效性上去沿用理想这个概念的。在伦理学、人生观教学上所谈的理想,是指人生理  相似文献   

17.
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对人生目的的评价标准不同,电就存在着不同的人生观。封建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苍或上帝主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夭入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或企求来世的幸福。资产阶级的人生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主张自我保存和追求个人幸福。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现则认为,“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主义者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和人…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世界观的人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和人生的目的意义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我是一名党外知识分子,现已55岁,我想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成长的道路来谈谈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的我,由于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等问题,虽经历过磨难,但我更多地是得到党的“重在表现”政策的阳光沭浴。我是在学校里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略)教学重点: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巨大作用教学难点:理想属于社会意识课型:新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学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也了解了在社会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意识。下面思考一个问题:理想属于社会存在还是属于社会意识?生:属于社会意识。讲授研课二、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板书)师:谈到理想,我曾私下问过许多同学,他们都有自己对理想的看法。如:有的同学认为,理想能使人精神振奋,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也有的同学认为,有理想也生活,没理想也生活,有没有理想…  相似文献   

20.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