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较全面地论证了中国古代法医学理论和法医学知识对犯罪侦破中的应用。其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独占鳌头。同时,此文对法医学在犯罪侦破的基本运用方法作了介绍,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医学内容已法律化。  相似文献   

2.
陈相贵(演员) 当年的“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的口号喊遍全国,因而在这个骗局被揭穿的一刹那,其众多客户震惊了,想不到自己当初的发财梦一夜破灭,而此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在《刘老根》中饰演“马书记”、在《圣水湖畔》饰演“陈书记”而为人们所熟悉的陈相贵。2007年9月28日,  相似文献   

3.
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  相似文献   

4.
刑案规律是刑侦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刑案侦破,就是利用刑案特殊规律的辩证认识过程。那么,如何获取刑案一般规律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陈抒管见,就正于刑侦界同仁。 刑案一般规律客观存在,起着作用,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获取刑案一般规律,就是要通过艰苦的实践、认识过程,将这些客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行政郑秦行政,在中国古代指的就是执行政务的意思.政,即政事、政务,泛指国家、公众的事务.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韩非子云:"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书传》亦道:"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先秦典籍中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学骑自行车.刚开始,爸爸帮孩子扶车把,孩子专心蹬踏板.逐渐地,孩子自己扶车把,爸爸扶孩子的小臂.接着,爸爸扶孩子的背,确保孩子不摔伤.偶尔,可以连背都不用扶.很快,孩子学会了独立骑车.整个过程,孩子都很轻松,没有摔过一次跤.  相似文献   

7.
科学证据何以可能——兼论常识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证据是诉讼证据的当代特征.它是对常识证据的超越,但超越并不是否定,并不意味着常识证据退出了诉讼舞台.在诉讼过程中,人们优先使用的仍是常识证据.“科学将会将经验常识从事实认定中彻底清除”的断言有所偏颇.科学的发展使科学证据呈现出开放性外延,与此相适应,其内涵应受到较少限制.科学证据由物证、书证等法定证据转化而来,其转化的途径就是在证据的收集、生成、举证、质证环节使用了科学原理、技术和方法.这些环节犹如跨栏赛中的障碍,又如流水线上的过滤器,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的协同、制约作用,科学证据的本质属性——科学性才得以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待春节刚过,空气中微微有了春意,孩子便跟着爸爸开始学起了轮滑.头盔、护手、护肘、护膝,孩子被全副武装起来.“一定要带这些吗?”孩子觉得挺麻烦.“初学的时候,一定要戴啊!”爸爸说.孩子颤巍巍地站起来,跃跃欲试.爸爸说:“我们不能先学滑行,要先学摔跤.”“摔跤还用学吗?”孩子问.“是呀,学轮滑肯定要摔跤.只要觉得要摔了,就不要勉强支撑,因为你越不想摔,可能摔得越严重.主动摔、会摔,能保证我们不受伤.”爸爸说,“摔跤时要这样:膝盖弯曲,弯腰降低重心,让膝盖先着地,接着手肘着地,然后手掌着地”.  相似文献   

9.
论古代中国家族司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司法是古代中国法制中的一个独特现象。要认识这一独特现象 ,需要从其存在的原因、司法的主客体关系、运行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古代中国家族司法具有两面性 :其积极作用是有效地调整了基层社会关系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而其消极影响是窒息了人们的诉讼意识。  相似文献   

10.
品格证据是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在我国的证据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品格证据问题虽有提及但不多见。应该明确品格证据的法律地位,通过规定品格证据的内容形式、取证程序、质证规则及采信标准,确立品格证据在少年司法程序中作为法定的定罪量刑证据之一的法律地位。可以先通过颁布相关的司法解释或者出台一些司法操作文件加以界定,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开展有益尝试,待时机成熟后通过证据法的制定等刑事立法予以规定,以解决目前品格证据的立法欠缺和司法认识模糊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复仇犯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种观念渊源于何时,我们现在无从考证.但是说,这种观念不但古已有之,而且在现今社会,在人们的内心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应该是不会错的.当一个人杀了别人的时候,人们往往认为应该一命抵一命,特别是当其手段残忍,情节恶劣时,社会舆论总是群情激愤,认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种激愤的舆论往往最终影响,甚至是决定着司法审判的结果.当我们透过这种激愤的情结来探求其心理本源时,可以发现,其实质是一种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复仇"观的显现.  相似文献   

12.
何集 《法治纵横》2014,(14):50-53
中国的刑侦技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果辉煌。这些刑侦技术不仅存在于秦代的《封诊式》和宋代的《洗怨录》这类刑侦科技的著作中,而且大量地存在于我国古代公案小说中。探索古代公案小说.研究其中的侦破技术,不仅可以领略一般艺术作品所没有艺术奇趣.还可以了解古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办案方法。古人的办案经验和方法虽然有着阶级和时代局限,但其中也有不少侦查和审案方法,诸如查色辨奸,推理析疑,巧用计谋,靠证据决狱等经验,值得今人去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客列车上发生的案件,从侦察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安人员难以及时获得发案情况,常常是接到报案时列车已距发案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很难再获得有价值的线索。2.多数案件没有原始现场可供勘查,即使少数案件保留有现场,也因条件影响而无法勘查,要想通过现场勘查来获取痕迹线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3.列车空间有限,车上又是高密度流动场所,案犯不仅与被害人有过接触,而且始终流动在人群中。根据以上特点,运用情报资料相貌卡侦破旅客列车刑事案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案件发生后,车上乘警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抓住受害人记忆犹新的时机,结合案犯有别于正常旅客的反常表现,认真帮助他们回忆,描述出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在综合案情分析后检索相貌卡照片让有关人员辨认。也可以通过模拟画像、照片辨认来同其他线索互相印证,并通过检索情报资料来确认案犯,以达到快速侦破案件的目的。如果充分恰当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国际法之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古代国际法之存在孙玉荣国际法,是以国家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国际法?对此,专家学者意见不一。欧美学者大部持否定意见,只有少数持肯定意见。中国当代的国际法学者中,很多人也否认中国古代有国际法。本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刑事政策论纲黄晓明考察中华法系的沿革和特点,我们赞同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国古代刑法史是中国法制历史的主干。①从历史渊疏来看,法制发展早期,法源于刑,刑与法雷同,无严格界限。古曰:"刑,常也,法也",②"井(刑),法也",③又有"苗民弗用录,制以...  相似文献   

16.
李玉福 《法学论坛》2004,19(4):21-28
礼与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两种主要社会规范。本文从礼刑互动交融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礼刑结合过程及其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礼刑结合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一发展过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礼刑结合的实质是反映封建等级特权政治关系和封建宗法血缘家族关系的等级性社会秩序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浅析摹拟画像在侦破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丽 《刑事技术》2003,(4):44-46
摹拟画像是根据受害人或目击证人的回忆,口头描述罪犯或嫌疑人面貌特征,通过操作人员整理后用手工绘画的方法再现其像貌。史料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奴隶制专政的国家机关已采用摹拟画像这一方法缉拿罪犯,时称“画容图形”。现在摹拟画像在刑事侦察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和要求运用的更加广泛、更为科学,作者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略谈对摹拟画像的粗浅认识。1摹拟画像在案件侦破中的成功运用1998年12月9日晚,某镇一名女学生在回家途中被歹徒劫持强奸,由于该镇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量大,单纯的摸排工作收效甚微。一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例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侵权行为一词是舶来品,中国最早于清末编定《大清民律》草案时才开始使用。但从文献记载看,在习惯、礼制及法律上,中国古代都曾存在过同现代侵权行为法相近的一系列规则与作法,我们不妨称之为侵权行为法例,以示与严格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法相区别。本文拟分三部分,对之稍作论析,故名“论要”。  相似文献   

19.
张晋藩 《中国法学》2022,(5):122-142
从夏、商、秦、隋四朝的兴亡史中可以看出,“得民则昌,失民者亡”是一条永恒不变的历史规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实际出发,总结出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兴国安邦,在得民心;以农为本,改善民生;宽以养民,改善民生;爱民富民,民安国强;富则教之,移风易俗;矜恤弱者,重视人命。民本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阶段性和局限性,但依然为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20.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是“机构改革、精兵简政”,以使现行的政府机关达到精简、统一和效能的要求。为了给当前的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提供历史借鉴,本文从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立法经验的角度,提出以下涓滴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