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舒圣祥 《法庭内外》2010,(11):44-44
国庆前夕,武汉公安局交管局告知当地一批拍摄交通违章的"拍客":"市民举报违章有奖"这一举措将于今年底取消。据悉,武汉是继广州、深圳等城市之后,第三个开展市民举报违章有奖活动又停止的城市。对于有奖举报违章,隆重推出后又黯然叫停,背后缘由和考虑究竟是什么?有人把账算到所谓"职业拍客"头上,认为有奖举报扭曲了社会价值观。可是,市民拍违章拿奖金不同于"钓鱼执法"里的"钓钩",为此付出了相应劳动,即使拿到点钱,也绝非"不劳而获"或"不当得利",有什么好批评或眼红的呢?  相似文献   

2.
一、"城中村"与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33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其相得益彰,大多数城市的规模较之改革开放初期扩大了3-5倍,有的甚至更大。[1]时至今日,全国很多城市仍在制定进一步扩张与发展规划,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城市周边的村镇或"城市内的农村"。这些农村在这一历史巨变中,逐渐被卷入了城市化大潮,有些学者形象的称其为"城市包围农村运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性贿赂”立法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贿赂"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其它有权主体,在接受行贿者或第三人的性服务后,利用职务之便,为其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随着权色交易现象的大量涌现,最近有学者提出将"性贿赂"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立法是否适其时,一时之间成了很多专家学者争论的话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性贿赂"进行刑事处罚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行贿人向受贿人行贿时,只有行贿人和受贿人两个人在场,没有第三人证明的情况。这种案件即使只有行贿人或受贿人一方承认,  相似文献   

5.
张沥丹 《法制与社会》2010,(25):157-158
随着外国媒体对"两会"关注度的提高,"两会"的翻译也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的官方网站人民网英文版将"两会"译成"twosessions"是值得商榷的,session指的是"议会会期",那么"twosessions"指的是两个议院同时开会吗?"两会"的翻译要以"两会机制"为依据,最关键的是要分清楚"两会机制"与"两院制"的异同,否则会给外国人造成误解。本文运用动态的政府过程方法,以立法决策为切入点,对中美两国立法过程中的"两会机制"和"两院制"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为合理翻译"两会"做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0,(14):8-8
"吊床"与"蹦床"反映的是城乡低保制度的目标取向。"吊床"是指纳入低保的城乡困难群体长期持续依赖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供给,短期内难以退出。"蹦床"则指低保是城乡困难群众通向劳动力市场的"跳板",具有临时、应急、过渡性质,旨在积累自主脱贫能量。  相似文献   

7.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3,(12):48-49
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目前用户4,57亿户。互联网深刻改变中国人的社会和生活,是商业营销的平台,也是民意表达的平台。近年来,"网络水军"成为当前网络上出现的新词、热词。所谓"网络水军"是指客户通过雇用网络公关公司,由公司组织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这些雇佣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由于他们人数众多,被形象地称为"网络水军"。  相似文献   

8.
"黄花",指菊花。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不少歌咏重阳,或颂菊花的佳作,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都是。本文从几首古诗词阐述了"黄花"在古诗词中所代表的意境以及"明日黄花"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自傍自名牌"是指驰名商标权人利用其品牌的影响力销售与驰名商标核定使用商品或服务无关的商品或服务,对生产该类商品的其他生产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自傍自名牌"不但对正当竞争秩序构成了侵害,而且最终也将造成驰名商标的自我淡化。防范驰名商标的"自傍自名牌"现象,对企业及其驰名商标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逃债案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逃债案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司法认定作一初步探讨。一、逃债案件情况简要分析本文研究的"逃债",是指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无正当理由拒绝或逃避履行按照债权合同及行政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形成的义务,[1]该债限指债权合同和具有经济交付内容行政合同之债,不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形成的债。  相似文献   

11.
开通联系群众"网络直通车",深化党员志愿者服务,依托党建项目制打通"服务绿色通道"……近年来,黑龙江边防总队基层各级党组织突出"警务+党建"两大阵地,创新"网上党务+微信公号"两大手段,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走出一条"指上"党建的"新模式"。 党建信息化链条式 服务"没想到,现在评议党员都能在手机上操作。"已经卸任2年的漠河县北极镇洛古河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方,对现在村党支部用微信评议党员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一个伴生的新词汇"蚁族"应运而生。所谓"蚁族",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本文主人公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着地开创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在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2010年1月26日,河南省沁阳市检察院以抢劫、抢夺罪对姬晨光等人提起公诉。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正在见证全球经济复苏、城市化急速发展新阶段以及新一轮绿色科技革命这三大历史转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定将满载着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标准化"创新硕果,透过"城市最佳实践区"精选案例中低碳生活的样板与剪影呈现,揭示出"绿色财富"生成与演进的国际化进路,并给出属于"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生活的法律指引。  相似文献   

14.
梅子 《检察风云》2014,(16):40-41
吉普赛人有段歌谣说: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对应"身躯是用来相爱的",中国的文字是"肌肤相亲"。本意是指肌肤之间的相互接触,但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于指男女之间发生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审视刘星"法不禁止使自由"是指: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人们便可以自由选择行为模式,并且在选择行为模式后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从罗马法学时代开始,这一原则或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某些国家所接受。例如,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5...  相似文献   

16.
惠之 《检察风云》2012,(24):22-25
近年来,浙江在查处贪官腐败案中,贪官背后的"贪内助"现象引人关注。众多案例表明,在一个个利令智昏、徇私枉法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内当家。她们或对丈夫的腐败行为熟视无睹,或同流合污,有的甚至赤裸裸地跳到前台帮助丈夫受贿、索贿、转赃,或订立攻守同盟,为其开脱罪责等。一个个反面教材向我们发出了血淋淋的警示:这些"枕边人"何以成为贪官走上犯罪道路的助推器?俗话说得好:"清官有个贤内助,贪官有个贪内助。"  相似文献   

17.
陈江华 《法制与社会》2010,(17):269-269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由各种矛盾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也日益增多。所谓"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指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冲突事件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而是因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下不满情绪,感觉到自己是显在或潜在的被权力侵害者,于是借机表达、发泄不满情绪而参与冲突事件,致使小规模的利益冲突迅速转化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锅得缸”商标谐音“郭德纲”之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未规定知名人物或形象"商品化权"的情况下,商标中谐音名人姓名的模仿行为合法存在的条件可以界定为:非贬义性地对非政治及公益知名人物姓名进行谐音模仿,且有实际的商品、服务相联系,且用于与原名人所属的行业不相关的领域,且该名人或知名形象名称未被注册为知名商标;但是,商品广告作品中对名人作品或形象进行整体式模仿时"引人误解"或"误导消费者"者,可以构成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民工群体的组成结构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第一代农民工日渐淡出社会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正崛然兴起。农民工的代际更替与社会转型的"共时展开",极大地增添了城市政治问题的复杂性。新生代农工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抗争活动在受到当前城市政治制约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将重新塑造城市的政治生态。本文尝试从阶级理论和抗争政治的角度,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政治倾向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有否可能成为"城市新阶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非阶级"状况下未来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抗争形态及其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录囚”“虑囚”考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录囚”“虑囚”考异马作武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录囚"与"虑囚"是同一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录囚"条:"中国封建时代一种由君主或上级长官向囚犯讯察决狱情况,平反冤狱,纠正错案,或督办久系未决案的制度,亦称虑囚"。这一定义在文学上是否妥当另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