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徒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五种法定刑之一,是后世徒刑制度的基础。徒刑的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封建刑制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由于封建社会徒刑的主要执行方式是服劳役,研究封建社会徒刑执行的方式和特点,对于搞好监狱对罪犯的管理和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光起 《法人》2011,(10):78-80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被称为“商圣”的范蠡折射了延续2500年的政商关系和商道轨迹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赘婚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较为低下,尤其是随着封建集权的不断加深,男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女子的地位则越来越低。就婚姻关系来说,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则必须从一而终。这些都是封建社会中的非常普遍的婚姻现象,但也不能排除极个别现象,比如说赘婚。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特别是封建社会,赘婚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形式,与传统的男婚女嫁的婚姻方式背道而驰,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夫为妻纲"的做法。本文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代作为研究背景,对古代的赘婚制度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韩一民专栏·漫画·石碑受“审”记刑讯逼供与吏治腐败一直就是封建社会的两大诟病,是封建社会自身所无法根除的固有顽疾,因而导致了无数冤假错案的发生。但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认为的,封建社会里虽然出现了无数的贪官污吏和冤假错案,但同样也涌现了许许多多坚持正义的官吏,他们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沿海贸易、采矿业等几个方面,以思路纲要的形式,来重点谈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及统治者对其制度压抑。  相似文献   

6.
从唐律中对杀人罪的处罚来看待同罪不同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等级社会,封建社会的法律必然体现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对待不同社会地位的犯罪现象打击的手段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同罪不同罚,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的差异上。本文主要从唐律疏议中对杀人罪的处罚结果入手对同罪不同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法制初探侯欣一本文所称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法制,是指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1840年期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制定的用以调整、规范对外贸易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众所周知,严格意义上的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先秦时代就形成了户籍管理制度。在封建社会 ,户籍制度是以国家、家族为本位 ,是封建国家据以征税派役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在近代社会 ,户籍制度以个人为本位保障个人私权 ,与封建社会的户籍制度有本质的区别。但作为人口管制的一种手段 ,依然存在着身份之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法律制度是指我国公元前476年至公元1840年长达二千三百余年间的封建社会的经济法制。它是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它的探讨和研究十分重要。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法制的特点(一)无法可依的状况相当严重,即使有法可依也不能自始至终地贯彻实施。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时代国家都采取以皇帝为最高首脑的专制主义政体,皇帝不仅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大的审判官。“法自君出”,皇帝的意志,他的话是最高效力的法,全国臣民得无  相似文献   

1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陕西澄城县,就有一位“红杏出墙”的杰出人物,他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雷民孝。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时期,中国逐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使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活跃起来,尤其是在政治方面和法律思想方面。这一时期,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派别,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等。各个学派都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以后的历史,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家。儒家法律思想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造,逐步演变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长期影响着封建社会与法律相关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史学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持土地国有制之说的以侯外庐先生为代表。他说:“中国中古封建是以皇族地主的土地垄断制为主要内容。而土地私有权的法律观念是没有的。这里所谓的法律观念是指着所有权在法律上的规定,至于在法律之外的事实如由于特权而得的占有权,是另外一件一件事”(《中国封建社会史论》第11页)。对于侯先生的以上结论,主张中国中古社会为土地私有制的学者们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士或士大夫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位居士、农、工、商四民之首。那么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是要思考如何服务于底层社会的民间宗教团体,还是道貌岸然的注册政治商标的国家宗教集合体,这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分子如何公共化进而为底层代言的道德问题,更是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处理自身在道德与政治夹缝中困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的法律制度、官吏考核制度对封建社会乃至今天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秦朝官吏考核制度.既包括一般行政官员的考核制度又包括监狱官吏的考核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狱吏考核制度与司法实践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社会王朝政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第三阶段的儒法斗争,从宋朝(公元九六○年)建立,经元朝、明朝、到清朝(鸦片战争前)约九百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地主阶级已经走下坡路了,愈来愈反动、腐朽。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更突出;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中、小地主阶级则要求削减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反对兼并土地。到了明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同时,这一时  相似文献   

16.
宋太祖赵匡胤惩贪治吏的启示左连壁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以后己进入衰落时期,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始终没有摆脱外患侵扰的被动局面,长期“积贫积弱”.是封建社会由高度发展时期跌进衰落时期的起点。尽管如此,宋太祖赵匡岚在全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吸取以往贪...  相似文献   

17.
当官应该德才兼备,择官重在选贤任能。这是古今通用的法则。封建社会的科举纳士,当今组织的选拔考核,都是为此而设。然而,有规则,就有“潜规则”。在官员任用上私定“标准”,暗箱操作,这在封建社会已司空见惯。尤其一些封建皇帝,凭借一言九鼎的独裁大权,在封官上为所欲为,其使用的“标准”也十分荒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讨论刑法修改问题时,不少同志对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类推制度提出了责难,建议予以废除。笔者认为,废除类推制度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下面分析之。主张废除类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曰:类推是封建罪刑擅断主义的表现形式,容易导致滥罚无辜,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说类推在封建社会是罪刑擅断的表现形式,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说类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罪刑擅断的表现形式,则是不正确的。这些同志忽视了我国现行刑法中的类推与封建社会刑法中的类推的一个重大区别,这就是,是否规定了限制适用的条件。在封建社会的刑法中,都是只规定类  相似文献   

19.
赵晓耕 《法学家》2000,(6):55-59
一、祖制及其作用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皇帝尽可以玩弄法律于其股掌之中,但对他来说,也有不得逾越的戒条,这就是所谓祖制.祖制一般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历代相沿的传统或曰成宪;二是先帝(多为开国皇帝)的诏令.对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来说,能够制约其言行的,正是这类既可是法律又不必是法律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晋书·刑法志》中记载了刘颂关于"法治"的观点,本文认为其观点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内容主要是三个层次,是封建社会流行并实践着的制度设计,其形成是封建社会"任人"和"任法"两种思想融合的结果,刘颂的"法治观"为我们揭示了实现法治离不开"人、法、制度"三个要素,并足以反驳认为中国古代"毫无规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