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语又说"游必有方",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父母亲在孤单地望着我所在的方向。夜静静的,经过一整天的执勤,我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脑中的思绪斡旋盘绕,超越手底的键盘,飞回了更久远的昨天。2010年底。时值大三,休息在家,和父母围桌而坐。"儿子,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父亲问我。"就走一步看一步呗。"我应付着。"  相似文献   

2.
董能 《检察风云》2011,(12):76-78
我的大学:没有合适的教室。所以有时候我们上课在露天,坐一个马扎。现在记忆里面最深的就是马扎。记者(以下简称"记"):初入北京政法学院,您第一时间的感触是什么?舒国滢(以下简称"舒"):北京政法学院在当年招了21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在公安部上班时,每天都坐公共汽车,坐着挺晕乎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啪"的一声。抬头一看,一个大嘴巴打在了40多岁男人的脸上,这是为什么呀?原来他趁车上拥挤,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篇别样形式的"普法"文稿。该文对法律了解不多但生活经验较丰富的人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多一条认识"民事行为"属性的途径。作者试图帮助人们在遇有"民事行为"时,以法律和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同与遵守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为标准与尺度,去分析"民事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该文结合案例、事例分析,提出了即使"民事行为"主体不熟悉法律,也不了解诉讼技巧,但切莫漠视当今人们普遍认同与遵守的道德观这一观点。撰写此文的另一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助人们尽可能避免因对"民事行为"属性的不了解而作出误判。  相似文献   

5.
与犬共舞     
夏鼎 《江淮法治》2012,(8):18-19
孙传洋,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犬大队的一名带犬民警。十年间,他与4只警犬朝夕相处过,用真情和汗水与警犬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情谊。与特殊"警察"的特殊情谊"茜航,坐!"随着一声口令,刚才还蹿上蹿下的一条警犬,瞬间便坐在孙传洋的脚旁。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犬训练基地,孙传洋和警犬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动作。  相似文献   

6.
日前,深圳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深圳地铁11号线上将设置"买双倍票可有座位坐的VIP车厢"。这一计划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地铁作为一个公共性服务平台,难道还要分出三六九等?(7月10日《法制日报》)可以想象,"分等级"、"VIP"、"双倍票即可享受坐票"等词汇将极大刺激民众的视觉神经,引起广泛争议也在意料之中。这表面上反映出公众对"VIP"服务从心底里升起的排斥感,深层次则体现了对公共服务过分追求差异化、忽略确保均等化原则落实的深层担忧。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1,(27):10-10
东方网2011年8月28日登载江锡钰文章:"昨天骆大使坐我们飞机回京,拒绝地面VIP引导,拒绝VIP旅客名单,拒绝头等舱座位,拒绝落地小车接送。坐在经济舱一路礼貌且低调。相反,同一航班头等舱某旅客登机时便要求将其超大行李箱放置紧急出口,号称坐专机时都可以随便放置,又称行李太重自己抬不动让乘务员想办法。瞧,不管是否作秀但这就是差距。"  相似文献   

8.
王春南 《政府法制》2011,(21):46-47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 坐"直升机":从侍卫到"相国" 提起和坤,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但是又有谁知道,和坤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  相似文献   

9.
捍卫法条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语境中,法条主义俨然是一个充满"贬义"指称的"稻草人"概念,但这一指称概念是由反法条主义在一种"自我想象性"的立场上"型塑"出来的。在西方,人们在对待法条主义的"是"与"非"问题上从来就没有达成过任何"共识性"的认识。在当下的中国,尽管人们都在极力地批判法条主义,但这种处于"穷途末路"的法条主义却是需要我们予以坚决捍卫的。法条主义所处的"穷途末路"困境恰恰说明了中国法律学研究的贫困,努力推进对中国"法条"的法律学研究是中国法条主义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章法 《法庭内外》2011,(5):37-38
几年前,在人们眼里尚属于稀罕物的电子监控摄像头,如今已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然而,小小摄像头在替主人"看家护院"的同时,也向个人隐私权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马楠 《法制与社会》2011,(32):247+253-247,253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中,类似于"见死不救"这样的不和谐音符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视听神经,其所造成的社会不良效应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在道德的约束和示范作用不足以规制人们的行为时,刑法介入的可能性和应然性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一场是否应将"见死不救"的道德丑相纳入到刑事视野的争辩悄然展开。本文围绕刑事立法理论,从"见死不救"行为自身的危害性入手,并结合刑法自身的特性,对此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教师或者心理咨询专家子女教育"灯下黑"的现象,近年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2009年9月24日晚,河南商丘再次发生一起"灯下黑"式教育悲剧:身为高级心理咨询师的谢娟,在如何对待青春期女儿早恋的问题上亮起红灯,结果女儿跳楼自杀,悲剧再一次刺痛了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名叫罗伯特的英国网民,年初在法国"全能专家网"上留言,称他和妻子今年夏天打算搭乘法国高铁,从巴黎旅行到阿维尼翁(又称罗马敦皇之都)罗伯特说,他数年前也坐过同一线路的高铁,因座位顶上行李架偏小,他的行包只好与其他旅客的包堆放在门口边一个大箱里。罗伯特担忧行李被窃,发帖问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崔晓旭 《法制与社会》2011,(20):198-198
在流动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流动儿童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提上"议程"。本文将从"流动儿童的生存现状"以及"其社会救助现状"两个角度出发,通过社会救助供需不平的对比,提出了七项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面粉增白剂"与"反式脂肪酸"的去留争议中,人们发现,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竟然是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向前 《行政与法》2012,(4):50-53
新私塾教育所引发的"失学而不失教"的"失学"状态,相较于传统失学儿童案中单纯"辍学"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新私塾教育的存在及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对体制内"学校教育"的质疑。为此,以维护"体制内"教育为最高宗旨的传统失学儿童救助制度,因无法解决私塾教育所带来的人们对教育个性化的"合理"要求所产生的"合法性"纠纷而丧失了当然的正当性。本文认为,加强对私塾教育规范化的管理而非一味地排斥私塾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海一笑 《检察风云》2014,(11):16-19
警示录"起诉书指控的三项罪名属实,我认罪。我存在滥用职权行为,对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18多亿元应该承担责任。我受贿1600多万元属实,我认罪。"2014年4月16日上午,在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庭上,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杨先静一次次诚恳地向法庭坦白认罪。他还多次提到社会上流传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句民谣,表态他不信这话,相信法律公正,彻底悔罪,希望得到从宽处理。一个厅级官员,受贿1000多万元,挖空心思帮助矿老板窃取国有铁矿,造成国家财产损失18.9亿余元。杨先静贪腐案庭审,揭开了这起数额惊人的矿产腐败黑幕。  相似文献   

18.
电影《秋菊打官司》让人们有了"讨个说法"的意识,更有了"讨个说法"的行动。影片中卖棉花糖的贾桂花"讨个说法"的一纸诉状,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因拍摄电影引发的公民肖像权的诉讼。  相似文献   

19.
蔚然  吴迪 《检察风云》2011,(16):65-67
"旅游团"、"购房团"、"炒煤团"、"炒蒜团"、"炒油团"、"波士团"等由富人们组成的各种令人羡慕、有地位的"团队",在媒体已不鲜见。然而,"乞讨团"在媒体上很少见过,有谁愿意把这一"团体"的"行动"诉诸报端呢?  相似文献   

20.
张建平 《法制与社会》2010,(17):200-200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思想,认为男人就该在外打拼,而女人只适合在家相夫教子。甚至很多女性为了照顾家庭,主动或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专心做个家庭主妇。这对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家庭分工的变化,人们对"男主外,女主内"这一说法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了"男主外,女主内"观点中存在的不合理性,指出这种观点产生的背景,用奥特娜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这一观点不合理的原因,进而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进一步证明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片面性,来提醒人们认清这种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