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3,(36):32-32
2001年,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届厕所峰会,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后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以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这种不可忍耐之久,也促使了多地女游客抢占男厕所新闻的频频爆出。当一次次的新闻接踵而至。生活的无奈却转化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在各地重复的上演起来。  相似文献   

2.
汪昌莲 《政府法制》2011,(29):40-40
因政府扶贫为农户家建厕所,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梅村每户至少有两间厕所。然而三年前村里安装的自来水管至今还没通上水。村民认为政府应该优先解决些实际问题。据了解,三亚市计划投资近亿元改建全市13409座农村厕所,每座厕所造价7100元。(8月1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3.
人在尘世中,都是饮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欢"吃豆腐",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常导致其中受伤害的一方大为"吃醋"。可许多人光会"吃豆腐"与"吃醋",而不知其来历,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这"两吃"各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典故。  相似文献   

4.
沈敖大 《检察风云》2010,(12):31-31
去年底,有一议题在网络上"蹿红",余波至今尚存,那就是"白毛女"该不该嫁"黄世仁",据某主流网站极短时间内阶段性统计,点击率3.7万,赞同的居多。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5.
4月9日,微信朋友圈上一段女生在厕所群殴同学的视频传播开来,视频一开头就看到一名女生被几个女生殴打,引起社会关注. 4月10日,河南信阳县公安局证实事件发生在信阳县温店中学,并称已经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顾春的文章:从11月26日起,一年一度的"国考"又拉开序幕。 走过十几年的历程,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让人感受到诸多新意:一些职位考试科目设计采用"2+X";多数职位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强调了"以德为先"的品德选拔,尤为引人关注。这颇令人欣慰。推出"德考",是一种纠偏的努力——它与前不久发生的深圳公务员打骂生父一事,  相似文献   

7.
开通联系群众"网络直通车",深化党员志愿者服务,依托党建项目制打通"服务绿色通道"……近年来,黑龙江边防总队基层各级党组织突出"警务+党建"两大阵地,创新"网上党务+微信公号"两大手段,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走出一条"指上"党建的"新模式"。 党建信息化链条式 服务"没想到,现在评议党员都能在手机上操作。"已经卸任2年的漠河县北极镇洛古河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方,对现在村党支部用微信评议党员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8.
蔚然  吴迪 《检察风云》2011,(16):65-67
"旅游团"、"购房团"、"炒煤团"、"炒蒜团"、"炒油团"、"波士团"等由富人们组成的各种令人羡慕、有地位的"团队",在媒体已不鲜见。然而,"乞讨团"在媒体上很少见过,有谁愿意把这一"团体"的"行动"诉诸报端呢?  相似文献   

9.
最近,厕所在英国引发了争议。有报道说,自2000年以来,英国各地先后关闭了近千个厕所。地方政府关闭公厕的理由是,政府依法没有责任提供公厕服务,而且公厕还为贩毒、非法性交易等犯罪活动提供保护伞。此举招致诸多议员和民众的反对。公厕减少,有些人随处方便、一些长者不敢外出等社会问题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0.
张青 《新法规月刊》2014,(6):132-141
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规范法学所谓的"法治乱象",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法庭和法官的徇私枉法,而是由其固有的结构性条件决定的。而且乡村司法实践并非真如形式主义法治论所宣示的那样混乱、无序;相反,在貌似"混乱"的乡村司法背后隐藏着有序与正义的契机。但由于缺乏底线的程序规制,乡村司法的此种"公正"和"秩序"并非一种稳定和普遍的司法产品,而是因案件结构、法官个人因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任意性和偶然性,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公正和秩序。  相似文献   

11.
张西流 《检察风云》2014,(11):31-31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要求在5月1日后的广告宣传中禁用"驰名商标"字样,但是5月1日以前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印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在5月1日后仍可销售。自2001年问世以来,"驰名商标"被商家"利用"了十多年,也忽悠了消费者十多年。以至于在消费者眼中,"驰名商标"就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商品优质和名牌的象征。可以说,对"驰名商标"的尊崇,在消费者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张文化名片,一座不倒的精神丰碑,一个价值的坐标,"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以他自己短暂的生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什么是"雷锋精神"?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3.
马佳 《政府法制》2010,(14):26-26
汉朝至隋朝,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即一旬(十天)休息一日,称"旬假"。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毛泽东问刘少奇和周恩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回答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摆了摆手,说:"决不能使用暴力。"  相似文献   

15.
严州夫 《检察风云》2010,(14):11-13
"官场造假"丑闻屡现,令人震惊。然而细加分析,这不过是当前用人不正之风的一种表现,而且是综合性的表现,称得上是"用人不正之风综合症"。  相似文献   

16.
把"作家"、"博士"、"海归"和"贪官"放在一起,怎么都让人觉得古怪、别扭,无法接受。毕竟,作家、博士、海归是清高的象征;贪官贪污受贿,是遭人唾弃的对象。然而,奇迹就这样发生了,而且"作家"、"博士"、"海归"和"巨贪"这多重身份偏偏组合在同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汪风雄。汪风雄,原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北师大博士、美国访问学者,曾出版多本文集,其作品多次名列四川省图书畅销书榜首。  相似文献   

17.
张宏亮 《江淮法治》2011,(11):51-51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学校和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我认为在家长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实行寄宿制,同时设立"代理家长"制度。可以让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  相似文献   

18.
王艳  姚兆余 《法制与社会》2011,(10):172-173
"全职太太"是近年来我国家庭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作为一个群体,"全职太太"正逐步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城市"全职太太"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探讨"全职太太"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生存状况,对"全职太太"这一群体进行有关社会学的研究,通过她们的主观感受及所叙述的内容,能够真实反应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卫 《政府法制》2010,(8):33-33
"发福利了,发福利了。"蔡大姐一上班,就神采飞扬地在办公室里大声宣布。 大家马上围上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是什么好东西?""以前不是过节才发的吗?这不过年不过节,发的什么福利啊?"  相似文献   

20.
脱钩"三忌"冰宾窃认为,机关实体要和机关真正脱钩,必须做到"三忌"。一忌羞羞答答。要脱钩,就得干净利索。有的机关实体,一听脱钩,便差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某局机关所办的信息中心己一年之久,脱钩的呼声喊了半年,但到现在只是光听"雷声",不见"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