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卫国 《检察风云》2013,(11):34-3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月1日上午,济南市民李晶在山东曲阜三孔景区门口背诵完30句论语后,成为第一个获得景区免费通行证的游客。当日共有347人因背诵论语合格,喜获免费游玩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孔庙、孔府、孔林。(见5月2日《中国青年报》)"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是曲阜新近推出的旨在弘扬国学的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政府对其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是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又怕对清政府形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曾国藩的任用上经常是用你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政府的疑虑.  相似文献   

4.
事情发生在1953年,夏末秋初……一声惊叫哄动全乡夜,靜极了,睡在大桥上和路旁的人們巳入梦乡,只有从海面上吹来的风使树枝沙沙发响。“呀……”突然从桥旁阿泉的楼房里发出一陣惊叫,接着又是断断续续的几声救命声,刹时敲門声,叫喊声响成一团,住在隔壁的水泉聞声从阿泉的窗上爬入。不一会阿泉家里挤滿了人,只見阿  相似文献   

5.
真高兴 《政府法制》2010,(20):28-28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大凡是杰出人物,都会有与之出生相关的神话故事,曾国藩也不例外。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叫白杨坪的小村庄。据说在他出生前,他年近70的爷爷曾玉屏在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有一条巨蟒从空中蜿蜒而下,旋绕进入卧室,  相似文献   

6.
刘金 《政府法制》2012,(29):19-19
曾国藩金榜题名后便留在翰林院。有一天,军机大臣穆彰阿收藏了一幅古字.说是西晋时期陆机的真迹.但他不敢确定。穆彰阿忽然想到会试时有曾国藩这样一位文笔出彩的考生,于是想叫他来给检验一下。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晚清封建社会的'中兴之臣',也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得到毛泽东、梁启超、冯友兰等人的高度评价。有关曾国藩的书籍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张鸣 《政府法制》2013,(11):43-43
传说,曾国藩著有《挺经》一书,书分十二章,讲的是为官之道。坊间还真的出了《挺经》,据说还挺好卖的。反正这些年曾国藩就是为官的楷模,凡是讲官场怎么混的人,翻来覆去都讲他。凡是带曾国藩字样的书,都好卖。其实,官场中人,真正能看懂《曾文正公家书》的,都没有几人。坊间的演绎的白话本,  相似文献   

9.
当亨利·沃德·比彻还是一个小男孩时,便从学校的一堂课上获得了一个一生受用不尽、极其宝贵的教训. 一天,老师把比彻叫到讲台前,要求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信心满怀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背诵了.可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集团与清政府之间属于两个相互依存的政治军事实体,既有共同利害也有矛盾冲突。他们在权力分配上又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不仅包含着满汉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处理稍有不当。就会酿成大祸。多年来,曾国藩恪守臣道,积极进取,一次次渡过难关,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1.
乔娟 《政府法制》2012,(29):37-37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人尤其是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都佩服曾国藩的治学为人,带兵做事和清正廉洁。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梁启超等人称其为“圣哲”,毛泽东在读《曾文正公家书》后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居然写上“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足见其对曾国藩的推崇。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手下人何以死忠于他?是被曾国藩的“诚”字感动,愿用生命来报答这种信任.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  相似文献   

15.
高墙、电网、钢枪,武警战士组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犯人们称这道屏障为“白色生死线”。在这条生死线上,邪恶对正义曾发起过一次次较量。2003年5月25日,在中国“非典”时期,河南省通许监狱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监所系统的死刑犯越狱案——矮小,却是个“高智商”,头脑灵活、诡计多端,专门给田、裴二人出谋划策;另外两人分别是刘志林和师习和,曾经也是狱霸。这5个人的简历在哨兵眼前不时闪过,这是哨兵在执勤岗位练兵时反复背记过的犯人情况档案。他们把20多名重点犯人编排成册,贴上照片,不厌其烦地观看、背诵,达到一看照片就知道是谁,一提名…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曾说,"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而曾国藩恰恰以长于识人著称《清史稿》载,"(曾国藩)第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而记其优劣,无或爽者".然而,如此长于识人的曾国藩,竟然也有"马失前蹄"的尴尬,清朝陈其元《庸闲斋随笔》记录了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7.
作为嘉道年间的湖南理学家,唐鉴秉承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色,结交了陶澍、贺长龄、贺熙龄和曾国藩等名贤,阐发了许多经世主张,做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  相似文献   

18.
从修身到治国:曾国藩廉政思想中的“廉、谦、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谦、劳是曾国藩廉政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也体现了儒家从修身到治国的致思路向。虽然从其目标上来看,曾国藩的廉政思想和实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及使曾氏家族特盈保泰、长盛不衰,但对于整顿晚清吏治腐败,抑制奢靡风气仍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廉政的内涵,强化廉政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都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据史料记载,咸丰皇帝曾因曾国藩在剿杀太平军时连输数阵,把曾国藩召回京城责问:“败军之将有何面目见朕?”曾国藩辩解曰:“罪臣真乃败军之将,罪不容恕,但臣带领众将士屡败屡战,浴血奋战,毫无惧色,誓与华夏共存亡。”咸丰听言转怒为喜,降阶相搀夸道:“好个屡败屡战之将,真丈夫也!”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败、战二字位置相易,使得曾国藩逃过了生死之劫,使他在皇帝的眼里由一个指挥不力的将军变成了愈挫愈奋的英雄,着实可见其作用之大。由此笔者想到时下一些“汇报领导”,不免又产生颇多感慨。之所以称之为“汇报领导”,是…  相似文献   

20.
太阳搂着姥姥睡了一天 眼看着姥姥老了。老了的姥姥盘腿儿坐在床上,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宽大的落地窗下,太阳一照就是一整天。下班回来,我经常逗姥姥: “又搂着太阳睡了一天吧?”姥姥的脑子没老:“是它搂着我睡了一天,不是我搂着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