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究影响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系统复杂性密切关联的社会利益的分化引起了社会结构性系列矛盾,加剧了社会系统内部的资源竞争,以致社会冲突的频度与程度不断升级,这构成了当代我国犯罪的社会基础。鉴于当代流行犯罪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分化的持久和显著作用的倾向,必须认真审视当代我国犯罪,尤其是侵财犯罪的社会结构意义,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确定犯罪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伴随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各类社会矛盾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集中爆发。腐败问题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灾害事故频发,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滋生,中国正在进入高风险社会。犯罪是风险社会各类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必然达致的激化状态。正视我国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梳理风险社会条件下的犯罪特点,立足于风险社会的宏阔视野,以科学的态度超前谋划犯罪防控,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整合与犯罪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化造成社会杂乱、不稳定局面 ,原有的社会整合、控制基础已被削弱 ,新的社会整合基础尚不稳定并落后于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 ,必须对社会分化、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进行整合 ,使社会良序发展 ,才能控制犯罪的大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对当代社会系统的二种一般描述范型的剖析,可见当代我国社会系统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参考框架,可以对犯罪防控体系的社会意义和系统性特征作出界定。根据社会系统、犯罪原因系统与犯罪防控体系之间的逻辑联系,犯罪防控体系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原有防控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缺陷,构建当代犯罪防控体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有目标设定、可控性形成条件、结构重组等等,应以跨学科的多维交叉分析视野,对我国当代犯罪防控体系进行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劲松 《新东方》2002,(4):9-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阶级阶层的内部分化、一些利益群体被重新激活、新的利益群体萌生、利益主体交叉流动现象增多,并呈现出低度社会分化将向高度转变、贫富差距拉大趋势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畸形分化将走向规范、社会心理趋于稳定、群体意识增强的趋势。变化的原因包括宏观政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因素。对于这种变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应该以全面的科学的态度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为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恶性化的特征和趋势。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出妥帖的解决办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图运用帕森斯的社会发展和变迁原理来解释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提出加快教育发展以使社会维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协调发展等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从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并指出研究犯罪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打击犯罪,更重要的是为了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产生的一个后果之一是女性犯罪逐渐增多。最近30余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逐渐推进,社会结构明显转型,价值观念明显变化,我国女性犯罪率也逐渐上升,女性犯罪问题显露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传统犯罪学向来是以成年男性犯罪为基本标本的,对女性犯罪关注较少,因此,女性犯罪问题及其解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当今我国女性犯罪问题的研究有多维角度,社会角色及其转变即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9.
犯罪社会对策体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犯罪问题的重要的对策体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需要我们必须妥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化解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矛盾,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犯罪社会对策体系,发挥其在防控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种种因素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按照"犯罪原因结构"理论,从犯罪行为发生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方面来对当代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犯罪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文章通过对辽宁某些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状况的分析,阐述了流动人口犯罪对辽宁社会经济、管理、治安、文化的影响,以期达到抑制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建设依赖于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分化重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国防建设,国防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颜怀坤 《前沿》2010,(20):91-94
建立一个社会资源与社会负担得到合理配置的正义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迫切需求。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与重组明显加快,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公正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敏感性增强,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如何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以及通过何种方式与机制来建立公正社会,以此缓解这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梅艳玲 《前沿》2010,(20):43-45
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这一变迁以两个方面的转型为标志:第一,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转型;第二,由初级工业化向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社会群体分化加快,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拉大,利益主体日趋分化;收入来源多样化,不规范收入引人注目;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利益主体关系紧张化;改革转型阶段风险分配的不平等利益分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加速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利益的分化,弱势群体已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凸现出来,构成了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政府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变迁中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从高度集权的总体性社会和总体性社会组织,向社会资源控制权力的多层次化、多元化和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转变中形成的。社会群体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利益群体博弈的复杂性造成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而我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就在于国家要同时面对原发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遭遇到的多个时代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孙远太 《理论月刊》2012,(7):128-131
社会整合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础。我国正在推动社会建设,其政治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对社会整合提出挑战。社会建设通过提升社会福利、发展社会组织和重塑社会认同,客观上促进着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文化整合。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处理好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文化整合之间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帮会犯罪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流动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19.
转型是当代中国的重要命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当前,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剧烈变迁导致的社会控制体系减弱、社会结构分化、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单一、社会资源支持匮乏等.要在维系社会秩序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社会顺利转轨,就应该强化行政力量的引导、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形成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20.
犯罪的实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犯罪理论缺少对犯罪的认识论分析,将犯罪当作社会现实行为。社会现实行为是犯罪的行为模式基础,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犯罪是其中的形态之一。犯罪乃是一种较激烈的社会冲突行为。法律在规定社会存在的各类行为时,拟定了很多条件,这些条件不是社会现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因此可以说,犯罪的性质是社会虚拟行为。犯罪违反了国家刑法规范所设定的虚拟行为系统,但它也有自身的规则,也是一类社会现实行为。犯罪的价值取向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与其他合法的社会现实行为没有根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