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全顺 《理论学刊》2015,(12):116-121
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和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不同于西方启蒙。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化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以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这些启蒙思想和内在转变的理路具有不同于西方近代启蒙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派人中,严复是一个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一个热诚的爱国主义者。严复思想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众多学科,其译著又由古雅深奥的古汉语写成,研究难度颇大。三十年来,研究严复的论著出版不少,但严复研究仍有一个引人关注的辽阔学术空间。深化严复思想研究,将对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发展大有裨益,故需要学术界朋友们继续努力。我们有幸拜读了著名的历史学家罗耀九教授主编的《严复年谱新编》(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以现代化的视角,联系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脉络,阐述了严复不凡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台湾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经到过台湾,在文章里表达了对日本割台的愤慨,并和台湾板桥林家结亲.台湾学术界对严复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两岸学术交流频繁.严复在台湾的后人在台湾社会和两岸交往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严复已经成为两岸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品牌,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平汉 《世纪桥》2000,(6):52-54
十九世纪末,中国出版了一本振奋人心的杰作《天演论》,此书译著者就是严复.这位“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不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恩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中,严复着眼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严峻现实,从西方第一次既系统而又有选择传播进化论,提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救亡图存,为促进戊戌维新运动和中国走向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严复早期思想的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严复晚年的思想究竟是承前发展,还是渐趋保守,抑或是转为复古,仍众说纷坛.本文主要阐明严复在1914年提出一个重要的新概念——“执西用中”.这个思想是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有力纠正.这说明严复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富国的真理.这个思想过去少为人注意.它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与其前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严复在天津翻译的《天演论》,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启蒙著作。从1880年应李鸿章之邀到北洋水师学堂(今解放军交通运输学院址)任教习到1900年八围联军攻陷天津时离开,严复在天津生活了近20年。此后,严复又多次到过天津,并或长或短地居住过。  相似文献   

6.
谭明 《世纪桥》2003,(1):64-64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中国代史上杰了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林平汉著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文物版社出版)一书,反省了往昔的思想文化研究,重新审视丰富多彩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对严复思想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7.
严复对教育革新的倡导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汉 《世纪桥》2002,(6):60-61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为了寻求国家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他努力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主张“智、力、德”三者兼备的人才观,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精辟见解,描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科学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航 《世纪桥》2014,(2):64-65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10.
何干之以<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一书阐释他的新启蒙思想.他对"何谓启蒙"以及启蒙主体的自我解答,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激情言说,带有启蒙古典色彩的文化重建设计以及对"新启蒙运动"的多雏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展示着中国启蒙历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实学精神是黄宗羲启蒙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明清实学是他启蒙思想的思想渊源之一.黄宗羲通过对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否定的思想.同时,在以"实学"求"实用"的精神指导下,黄宗羲对未来的理想民主社会进行了设计,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在黄宗羲的思想中,实学精神与启蒙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4,(1)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和普及西方逻辑学做出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试图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出发,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与西方逻辑方法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郑银凤 《世纪桥》2014,(11):55-56
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中国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梳理了严复相关方面的教育思想,并对"三民"教育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航 《世纪桥》2014,(1):72-73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和普及西方逻辑学做出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试图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出发,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与西方逻辑方法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启蒙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思想发展潮流,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进行思想启蒙成为他终其一生的工作。“五四”以后鲁迅与其他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主要以开展传统批判为其特色,可是思想启蒙的目标任务始终没有变更。我们从思想启蒙的视角再次解读《祝福》《明天》《离婚》和《伤逝》四篇妇女题材的小说,会发现鲁迅进行思想启蒙的意识和思路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严复提出实现近代化的本根在于将工业文明的价值基石--"自由"理念内化为国人价值认同系统的核心思想.为此,严复对"自由"价值进行了三方面的演证在主体性方面,他剖析了中西文化根本精神之差异,为建构中国近代的"自由"人格提供了经验性判剧;在客体性方面,他揭示出自由乃人类进化的必然归宿,为创设中国近代的"自由"国度提供了理论底据;在实践领域,他认同西方"消极自由"的意涵,为"自由"进入中国近代化的实践领域提供了可操作原则.据此,严复尽管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中国近代"自由"理念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7.
严复与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汉  谭明 《世纪桥》2001,(2):50-52
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译著颇丰,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曾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8.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军 《世纪桥》2007,(9):98-99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并在近代得到了升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所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是中华民族高奏爱国主义的一曲凯歌。在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伟大力量。抗日战争唤起了上海人民的觉醒,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