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庞大数量的民工"回乡潮"引起各方关注.各级党和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和有利措施积极面对"回乡潮".民工"回乡潮"不能仅从直接表象去理解,而应更多地关注和准确把握民工"回乡潮"已经表现出来或尚未表现出来的经济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灾难事件中新闻与谣言概念及传播特性的探讨,分析了在灾难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新闻质量特性,并论述了当事件具有极强的模糊性时、谣言对处在信息匮乏状态的人们而言具有新闻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它对话题的关注,更表现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添加的"即兴新闻"。因而,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正是这种新闻的价值使谣言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发挥着"替代性新闻"作用,并与大众媒介的新闻一道共同建构起受众对事件的整体性认知。文章从谣言双重信息传播的角度,揭示了这种认知所包含的不客观和虚假成分的形成路径,探讨了在社会意义上通过谣言去发现真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李进 《各界》2007,(2):4
据2006年12月19日<绵阳晚报>热线行动栏目报道:"为让民工过个舒心年,江油市人民法院等相关单位加大对接收农民工多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的监察力度,重点监察建筑施工、矿山、服务、化工等单位,对出现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逾期不兑现者,将给予严厉的惩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民工及时领取工资".  相似文献   

4.
民工阶层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一个相对滞后发展的群体,关注他们生存状态及境界,对发展健全健康的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柳 《学理论》2012,(35):298-299
新闻法学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规范和限制记者实践操作的新闻法学在当今时代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还没有出台自己专门的《新闻法》,加之在现代化发展中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新闻法学的教学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很多领域都出现了"有法可依,尚不完备"的状态鉴于此,总结在新闻法教学中的不足,得出了关于新闻法教学内容的几点补充意见:一是案例教学法;二是模拟法庭法;三是头脑风暴法;四是小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涌入本地,继而产生了很多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怎样更好的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教育,成了当今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就如何优化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录·反馈     
《瞭望》2004,(8)
进城民工能相信谁 重庆/赵 凯 贵刊连续发了几篇有影响的关于农民工的文章,让我看到了政府和媒体对农民工非常关注。可是最近在重庆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进城民工很寒心。眼下是民工进城找工作的旺季,数十万民工涌入重庆市区,许多不法中介趁机骗取民工钱财。这些中介收取登记费和中介费却从未给民工找过工作,一些民工被骗得身无分文。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5,(10)
两会的话题离不开"国计民生",而普通百姓对"民生"问题很感兴趣,比如关注困难群体、保证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食品安全、矿山的生产安全、社会保障问题、房屋拆迁等问题。贵刊可否提供一个让普通百姓谈两会的平台,说说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一些企业亏损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民工返乡。面对大量民工返乡,我们不应只是看到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更应看到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一次良好机遇。民工返乡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就地转移劳动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返乡民工是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源、技术源、信息源、人才源,其价值不可低估。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积极引导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省进城民工的几个问题四川省政协学习委员会课题组一、进城民工的基本情况1.进城民工人数。所谓的“进城民工”,即是向省内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1995年,我省进城民工为1200万,出省650万,省内转移550万。流向省会以上城市占60%,约720万;...  相似文献   

11.
从2 0 0 3年起,我国出现一种从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向全国蔓延的“民工荒”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的必然结果,是民工对不公正待遇说“不”的无奈选择,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立法、政策、执法和教育等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对民工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对某市3所民工子弟小学校长的访谈为依据,从办学者的角度审视民工学校的发展困境,认为:本来就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民工子弟学校,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而强化了已有问题或产生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媒体新闻议题具有建构性,使其融入某种特定的态度、立场和主张偏好。影响媒体新闻议题建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商业收益、同行竞争、媒体形象、行业自律、政治考量、行政监管、法治考量等,它们对公共冲突主体的事实认知、情感波动、价值判断和行动意向产生影响。从对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来看,可以将新闻议题建构方式分为"挑火式""灭火式""化解式"和"转化式"。为鼓励"化解式"和"转化式"议题建构,不仅应当通过强化规制约束抑制和弱化"挑火式"新闻议题建构动机,而且需要更多利用横向制约消解"挑火式"新闻议题建构的效果和收益。  相似文献   

14.
进城民工对城市规范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生活环境的不同使进城民工认知城市信息(包括城市规范)的途径与进城前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进城民工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黄丽景 《学理论》2013,(6):142-143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专注民生发展、报道平民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三贴近"原则并受老百姓喜爱的新闻模式。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共服务性"、"倾向民生性"、"人文关怀性"的价值呈现,尤其是其报道过程中的平民视角,更是引起了老百姓的文化共鸣,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民众凝聚力出现不足。基于民生新闻的不足出发,着重讨论民生新闻的价值呈现,并针对民生新闻的不足提出优化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努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条件完善、收费低廉的教育服务记者最近在多方采访后了解到,北京一些非法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为此,北京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后关闭了部分非法民工子弟学校,同时加大保障力度,完善政策,尽量给农民工子女提供条件完善、收费低廉的教育服务。目前,在做好释疑解惑工作的同时,对非法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分流工作在有序推进中。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企业深化改革、转机建制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令人难解的怪现象:一方面大批职工下岗待业;一方面却雇着许多民工,或顶岗生产,或维修服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笔者经过调研,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使用民工顶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彼时职工无下岗、待岗之忧,凡是职工不愿干的、不爱干的、不屑于干的,宁可增加生产性开支,增加成本,也要雇用民工,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这一思维惯性至今还起作用。其二,认为使用民工经济上合算。民工实行计量包干工资,往往都是一  相似文献   

18.
留住民工的心林晨南国深圳除夕夜。香蜜湖度假村里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市委、市政府专为留深过年的各地民工举办的万人饺子宴正在这里热气腾腾地举行;由运输局、市团委和妇联联合为留深民工主办的“深圳是我家刃大型文艺联欢活动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同时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两则新闻。一则说的是某地一中学生在游泳池游泳时不幸溺水,有人提出救人要1000元。但泳池经营者只出价200元,讨价还价之际,这名中学生溺死泳池。另一则说的是某地一建筑工地上民工挖地下水沟时,突然遭遇塌方,两人被深埋在泥土中。现场的10名工友听到求救声后不仅无动于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文化新闻成为都市新闻报道的亮点。都市报文化新闻必须在定位上紧扣"都市报"和"文化新闻"两个关键词。目前都市报文化新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指导思想、题材选择、文化品位、报道形式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