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红芳 《东南亚》2002,(2):17-21
一、菲律宾农业发展轨道菲律宾是个农业国 ,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0 %。全国约占一半的劳动力以农业为生。菲律宾的农业主要由农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林业组成。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菲律宾农村缺乏水利灌溉、仓储和交通设施 ,农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农业收成主要仰赖气候好坏 ,生产呈不稳定状态。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 ,农业的增长率一般在 2 %至 3%。一旦气候恶劣 ,自然灾害发生 ,农业增长便陷于停滞 ,甚至负增长。尽管菲律宾农业部门的产值在大部分年份里略有增加 ,但是 ,由于90年代后菲…  相似文献   

2.
石油工业是印尼国民经济的支柱。七十年代印尼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外汇收入,石油收入约占出口收入的70%和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由于1982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使印尼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经济低速增长,发展前景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印尼加紧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农业和矿业等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其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一、粮食作物部门,调整政策、生产速度和生产比例。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印尼实行优先发展稻米生产的农业政策,逐年增加稻米种植业投资,使之成为农业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对印度尾西亚居民的意义以农为生: 印度尼西亞主要是农业国。这一点可从1930年的人口調查中明显看出。当年20,279,643个男女就业人口,70%从事廣义农业工作(包括畜牧业、漁业与林业在內)。爪哇島务农的男子占74.4%、妇女占46.8%。外島(指爪哇与馬都拉以外的島屿-校者註)务农的男子占84.4%、妇女占73.5%。14,193,158个男女农业劳动者当中有11,996,800人或84.5%从事狹义的民間农业。其他大多数是在大种植园中工作的工人。1930年的人口統計中并沒有按他們所种的农作物种类再进一步分类。  相似文献   

4.
<爪哇史>是研究莱佛士殖民统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在<爪哇史>中,莱佛士认为爪哇农业具有巨大潜力,并驳斥了爪哇人人种低劣的偏见,借此呼吁英国政府永久占据爪哇殖民地.受18世纪末以"幸福"(Happiness)为目标的殖民理论的影响,参照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柴明达尔制,莱佛士设想通过土地税改革(Land-rent System)发展爪哇农业,以获取稳定的、巨额的殖民利润.  相似文献   

5.
拉美的农业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其中以人口分布、生产结构和劳动力三方面的变化最为突出。1950—1980年,拉美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增长了三倍。目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3%。拉美正逐步从农村社会向都市占优势的社会转变。生产结构的变化是:同期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城乡劳动力分布的变化是:农业经济自立人口由1950年占总人口的54%,下降到1980年的30%。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五十年间,通过大量吸收外国移民和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兴修铁路、港口,对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潘帕斯草原进行全面开发,迅速扩大了农业疆域。在原来畜牧业发达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种植业,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举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阿根廷终于成为世界主要的农牧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加工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对印尼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文章的观点大相径庭。或说印尼农村基本上仍然保持传统的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或说印尼农村自六十年代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已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占主导地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业的生产关系作为考察和论证对象的,是非曲直还在争论中,笔者也想谈谈不成熟的看法。凡是考察过印尼农业经济结构中的种植业部门者,很自然地会注意到粮食作物和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农业(本文指狭义农业,即种植农业)一直是缅甸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5/96年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38.3%(按1985/86年不变价格计算),在全国约1758.7万的从业人员中,有1227.2万人从事农业种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4%,全国总人口中,约有75%生活在农村。 缅甸的农业以私营为主,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也经营少量的农田种植。1995/96年度,在整个种植业中,国营部门占0.22%,合作社占1.58%,私营部门占98.1%。 缅甸农业集约化程度很低。1995/96年度,在全国的农户和农社中,种植面积在5英亩以  相似文献   

9.
缅甸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居于首要地位。目前,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农业部门占64.2%,农业产值在生产部门(按:不包括交通运输)的总产值中约占55%,农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60%以上。缅甸是世界上主要大米出口国之一。农业以种植单一作物稻谷为主,在全国2,500多万英亩播种面积中,稻田约占51%,其他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均不大。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缅甸农业陷于停滞和倒退。近几年,缅甸政府大抓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缅甸农业为什么经历了十几年的低潮时期?它是怎样取得复兴的,其成就如何?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殖民地马来亚是宗主国的农业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也是英国垄断资本的投资场所和巨额利润的泉源.出口原料——天然橡胶和锡——的生产是马来亚的经济基础.英国垄断资本在马来亚的生产、对外贸易和信贷金融体系中占着统治地位.英国公司的资本有三分之二投在橡胶种植业,六分之一投在采锡工业.根据官方的不完全材料,3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1.
一、巴达维亚糖业的开始众所周知,爪哇是世界有名的蔗糖产地,它是在荷兰东印度公司采取了鼓励蔗糖生产的措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爪哇,自古以来就种植甘蔗,这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所引进的。在荷兰人来到爪哇的时候,爪哇的制糖业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方一样,只是用土法提炼蔗汁。在选择制糖业的地区时,本来就应该考虑到以下这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3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5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2.3%。70年代以来,印尼不仅工矿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的进步也十分引人注目。1970-80年,印尼农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1%,1981─88年为3.7%,1989─93年也超过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印尼农业发展的成就在印尼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相似文献   

13.
本书论述了1850年至1980年期间中爪哇北部沿海乡村贡多萨里的社会组织变化,并着重对其土地占有和劳资关系的变化,也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其社会分化的过程进行分析。近来,爪哇乡村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已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该乡村的主要看法是,它是一个基本上清一色的小农社会。虽然殖民主义的决策者们早在十九世纪就已提出了上述看法,但这个平等的农村形象却是克利福德·吉尔茨在其题为《农业的衰退》一书(1963年)中所塑造的。他的主要论点是,他坚持认为殖民主义对爪哇的剥削以及水稻农业的生态特性共同导致了一种独特农业组织的产生。这种农业组织之所以能够持久地吸收农业经济中迅速增长的人口,不是由于提高了生产率,而是由于保  相似文献   

14.
同几乎所有的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东盟国家(除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外)的大部份人口都从事于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致占东盟从事经济活动总人口的65%。在过去十年期间,东盟国家之中有四个国家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实际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亚从53%下降到43%;菲律宾从33%下降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是一个农业国家,七十年代末期,农村人口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1980年底,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为90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0.1%。菲律宾有可耕地1,400多万公顷,到1978年已耕地约为1,20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86%。战后以来,由于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国民经济,改造经济结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以1972年固定价格计算,农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946年的44.3%降为1981年的25.6%,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尼日利亚农业现状及中尼农业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贤 《亚非纵横》2011,(2):51-57,60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其发展一直受到极大关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屡创新高,中国有比较丰富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但由于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在农业种植业方面偏向经济作物,近年来农业发展相对缓慢,至今粮食不能自给。中国和尼日利亚在农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尼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尼粮食短缺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中国农业走向非洲,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泰国是个不发达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达80%.自立人口有四分之三从事农业生产.稻谷是占统治地位的作物:92%以上的农户在生产着大米.泰国在工业上极不发达.国内现有工厂主要都在从事农业原料的加工.泰国农村经济的性质从多方面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三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增长速度较快、农业种植业结构多元化、农业架构比较合理等特点。东盟三国政府支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早期主要是开拓土地耕种面积和土地改革,中期主要是推行绿色革命和促进农村农业企业的发展,近期注重持续农业的发展。东盟三国政府提供较为完善的农业信贷机制也是农业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20.
泰国坚持以农立国,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尤其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繁荣农村经济,首先要解决农村的“四通”,即资金融通、商品流通、运输畅通、信息(包括技术)灵通。这四通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泰国近年来农业有很大发展,六十年代期间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5.6%,七十年代期间为4.7%,1960—1980年期间为4.5%,1960—80年期间农产品出口值年均增长率为12.6%。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总产值的比重,从六十年代的33%提高到七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