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保安》2003,(8):54
居民身份证法扩大了身份证件发放的范围,规定现役的人民解放军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可申领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可以根据自愿,申领居民身份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人、武警也需要以普通公民身份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活动,如储蓄、保险、旅游、乘坐飞机等。此外,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也需要相应的身份证明。新规定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方便其参与社会活动。居民身份证号码原来为15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建立和施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号码在原居民身份证号码的…  相似文献   

2.
1984年以来,我国开始建立和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实施18年来,全国累计制发居民身份证13亿个,实有持证人近9亿人。居民身份证在便利公民参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强国家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社会管理和身份认证,1997年国务院决定,社会保障号码(现更名公民身份号码)使用IC卡,公安部开始了新一代居民身份证的研制开发工作。2001年6月,国务院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民身份证法草案是国务院于2002年10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对1985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居民身份证条例》作了修改,主要的修改内容是:将居民身份证改为公民身份证,将居民身份证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每个公民唯一的、终  相似文献   

4.
国发〔1999〕15号(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是国家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也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便群众生活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务院决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一、公民身份号码按照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警讯快递我国居民身份证号码将由15位升至18位据报道,强制性国家标准《公民身份号码》日前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1999年7月1日起实施,7月1日以后,居民身份证号码将由原来的15位数升至18位数。深圳查获一特大制贩假证窝点深圳市宝安区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6.
豫政办〔2000〕1号(二○○○年一月二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国发[1999]15号)和全国编制公民身份号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确保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在我省顺利实施,现就我省编制公民身份号码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07,(22):21-22
第一条 为了规范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长期固定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了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有必要在我国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为此,国务院于一九八四年四月六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在北京市先行试点。试点经验证明,这个试行条例基本上是可行的。公安部根据北京市试点的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对试行条例做了一些修  相似文献   

10.
<正>黄双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主管派出所工作指导、户政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以及治安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工作。198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到公安部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政策研究工作。直接参与了户籍制度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制修订、《居住证管理办法》制定、集中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重错号纠正、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国家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等公安重大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运用也逐渐普遍起来,而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信用卡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漏洞,使信用卡诈骗罪也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金融诈骗罪领域中的一项主要犯罪活动,而实践和理论的分歧使此项犯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的争议,作者拟就此问题作详细的解释,为防范犯罪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备受关注的许霆一案,使人们开始关注刑法中有关信用卡的犯罪。冒用他人信用卡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之一,也是认定犯罪的难点之一。刑法仅规定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而没有规定对其他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如何认定。应考虑到行为人实行前一非法行为的方式,及与后一冒用行为的关系,来确定行为的性质与罪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方面相关法律,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对我国在审理有关信用证欺诈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我国在信用证例外制度方面的立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14.
卡网技术与运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当前应用 IC卡中存在的问题 ,首次提出卡网的概念 ,并初步设计出卡网运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交通一卡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C卡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各样互不通用的卡,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公交一卡通”的实现可满足百姓“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愿望。本文主要介绍“交通一卡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类新型犯罪。对于假借信用卡非法获取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是否一概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犯罪,国内外理论和立法并不统一。以我国信用卡交易的实践及其交易规则为基础,分析我国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行为构造;在借鉴、考察国外相关立法和未来信用卡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提出: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犯罪,我国刑法中的信用卡诈骗罪兼有传统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双重属性。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实践中对相关犯罪行为定性上的分歧,并能适应未来信用卡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犯罪是伴随着信用卡业务而滋生的一种犯罪,文章详细阐述了信用卡犯罪行为的认定,为正确开展侦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随之提出了侦查中应注意的六个环节,为破获此类案件提供了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18.
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立案应谨慎,严格刑法入罪,对信用卡透支到期不还的行为不能都以犯罪论处,刑法重在打击恶意透支行为。侦查机关应分析犯罪分子作案规律,严密布控,伺机抓获现行,或从涉案信用卡入手挖掘侦查线索。侦查人员应注重现场勘查,从犯罪分子遗留信息如监控录像记录、指纹、通信和住宿登记信息等入手突破案情。还可以通过对POS机商户的业务进行排查,发现可疑线索,集中查处一批信用卡诈骗案件。侦查中,应注意针对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证据收集,如伪造的或作废的信用卡、催收记录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消费卡式消费合同日渐走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其消费行为的稳定、简便、时尚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加强对消费卡式消费合同的法律监管,明确规范消费卡的发行、使用以及资金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行为,防范消费卡式消费合同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智能卡诈骗犯罪,是全球经济犯罪的全新类型,更是有组织跨国犯罪团伙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智能卡诈骗犯罪的犯罪途径,即主要通过信用卡、透支卡和储值卡实施犯罪。并介绍了目前澳大利亚防治智能卡诈骗犯罪的三项策略:智能卡发行商策略,商家策略和技术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