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我省部分地区散在发生奶牛低磷酸盐血症 (以下称低磷血症 )病例。该病有些病例在临床上常因确诊不及时或诊断错误而贻误治疗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 流行特点发病奶牛多出现在每年的 3~ 7月 ,尤其是在秋季遭受洪涝灾害后次年或在冬春两季气候恶劣变化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病畜中以妊娠后期或产奶量较高的奶牛居多 ;饲养管理不善、体弱多病的奶牛也时有发生。患低磷血症的奶牛主要分布在我省中西部地区及土壤中含氟量高的地域。2 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奶牛低磷血症分为 3种类型。骨软症型 :该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病牛食欲不振或…  相似文献   

2.
犊新蛔虫病是无饰科(Anisakidae)的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 Goeze,1782)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引起肠炎,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本病侵袭各种牛类,包括黄牛、水牛、牦牛均能得病,其中以水牛犊死亡率较高。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亚非各国感染率高危害性严重。我国广大农业地区流行极为广泛,河北省灵寿县犊牛感染率70%,湖南省芷江县调查各乡小牛感染率在37.5%~60%,四川省沫川县兽医站调查犊牛感染率为90%,湖北省钟祥县感染率为80%,福建省各  相似文献   

3.
牛皮肤乳头瘤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许多产牛国家都有发生。本病可直接影响皮张质量,并可间接影响生长发育或继发感染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贵州省历史上无本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4月,我们在绥阳县发现一头1岁黄牛全身皮肤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为皮肤乳头瘤病,在贵州为首次病例报道。现述于后,以引起有关兽医业务部门对本病必要的重视。 临床检查 此例为绥阳县红旗公社龙泉大队黄鱼生产队一位社员喂养的1岁本地公黄牛,1982年初畜主发现该牛皮肤上出现疣样赘生物,并逐渐缓慢地增大和增多。同年4月到县畜牧兽医站诊治。检查发现该牛体况中等,反刍、精神、食欲无明显异常。体温(38.7℃)、呼吸(38次/分)、脉搏(70次/分)均在正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宁强、略阳、洋县、勉县等部分地区,从1966年开始,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逐年有所增加,当地群众称之为“尿血病”。 我们从1975年开始对本病进行了调查研究,握掌了本病的分布、病区自然环境与饲养管理状况,先后排除了钩端螺旋体及其他传染病。通过饲喂试验,用当地群众称之为“小泡叶”(有的群众叫“野桑叶”、“山麻杆”)的植物喂猪,引起了猪的尿血,其症状与解剖变化同自然病例一样,证实了猪的尿血病为有毒植物中毒病。  相似文献   

5.
气肿疽是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黄牛 ,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以败血症及深层肌肉发生气肿性坏疽为特征。 195 2~ 195 4年 ,湖南省部分地区曾发生本病 ,195 5年起每年进行预防接种 ,至 1974年疫情已被完全控制。 2 0 0 0年 7月 ,湖南省湘南某村暴发本病 ,病牛死亡率达45 .6%。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7月 2 0日 ,湖南省湘南某村 2 0 4头存栏黄牛发生流行病 ,死亡病牛 93头 ,死亡率 45 .6%。主要感染 1~ 3岁龄黄牛 ,幼犊或 3岁以上黄牛也有发病。2 临床症状病牛发病情况和症状一致而典型 ,表现精神沉郁 ,食…  相似文献   

6.
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瘤病毒科、疙瘩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所引起的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1929年发现于赞比亚和马达加斯加,随后迅速传播至非洲南部和东部及世界其他地区。 我们于1987年9月在河南省扶沟、通许、民权、尉氏等地发现黄牛以皮肤上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结节、坏死、化脓等病状为特征的牛皮肤溃烂病流行,经对该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查,认为该病主要是由牛疙瘩皮肤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犬的巴贝西虫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欧洲、中南美、日本和美国均有此病发生。南京地区每年都有本病流行,并且发病的趋势在逐年递增。1987年5~11月本校兽医院前后诊治了一批以高热、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猎犬,我们对其中48例进行了较详细的病史调查、临床观察、血液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治疗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业师张丰扬老先生,擅长兽医针灸术,自幼随父学习兽医,年近九旬荷杖行针,确有独到之处。余随师运用针灸治疗牛腰脊闪伤症,疗效颇为显著。现作报道,以作引玉之砖,请同道者批评指正。 黄牛腰脊闪伤症在役畜中为常见多发病。当地群众和兽医称之为滚脊、拉腰痹、大肠瘊。通过246例临床治疗的病因、症状  相似文献   

9.
高寒阴湿地区黄牛不孕情况调查高得吼,窦晓峰付鹏志,李阎川(甘肃省张家川县畜牧兽医站741500)(马鹿乡兽医站)(刘堡乡兽医站)我国高寒阴湿地区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黄牛不孕情况报道较少。我县高寒阴湿地区多为近林地带,海拔1700~2200m,年平均气...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春季,笔者在豫、皖两省接壤的郸城、沈丘、鹿邑、太和、亳县等地进行耕牛骨软症调查中,发现一些地区犊牛癫痫发病率较高,遂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主,对犊牛癫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用国产丙戊酸钠进行了治疗试验。 (一)发病情况 本病流行区域以郸城县东南部的宁平、丁村、汲水、虎岗、张万、南丰、白马等乡和安徽省太和县城以北的高庙、李兴、洪山、桑营、清浅以及毫县双沟等乡最严重。据有关兽医人员提供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人类青少年,畜禽是否也患有此病,经查阅近年来的资料仅见有禽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记载,未见有大家畜和猪患此病的报告。 (一)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1982年2月,我们对一窝患病仔猪进行了调查,初步认为是仔猪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仔猪系哈白与长白的杂种。母猪四岁龄,体重200公斤,营养中下等,既往健康。于1982年2月20日足  相似文献   

12.
牛球虫病在国内研究不多,仅有少数报道,国外对本病虽作了大量工作,但多数是针对犊牛的。本病在镇宁县已流行多年,此次调查发现多为成年牛发病。材料和方法(一)临床检查和剖解观察 按常规进行血、粪和一般症状检查(二)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病村庄进行普查,调查发病牛只的年龄、性别、流行情况、发病季节、饲养管理状况、牛的来源等。  相似文献   

13.
牛瑟氏泰勒虫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 ,其临床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 ,严重的可引起牛死亡。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新引进牛和改良牛的发病率、病死率均高。本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我国自贵州发现本病以后 ,相继在许多省 (区 )有发生本病的报道。因此 ,建立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是防制本病的关键。1 材料和方法1.1 虫体抗原 将感染瑟氏泰勒虫的黄牛红细胞接种给免疫缺陷小鼠 ,当小鼠红细胞的染虫率达到15 %左右时 ,自心脏采血制成抗凝血。1.2 免疫荧光用载玻片  12穴载玻片 ,由日本带广原虫病分子…  相似文献   

14.
卟啉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中间产物,参加亚铁血红素的合成。卟啉症是先天性代谢缺陷的一种分子病。据文献记载,可发生于各种动物,已报道过某些品种的牛发生本病,猪罕见。 1986年6月14日,在农贸市场的猪肉检疫中,发现1例罕见的“乌骨猪”。经检查,胴体上的全部骨骼(椎骨、上肢骨、下肢骨、胸骨、肋骨)均呈深棕色;脂肪浅黄色;肌肉色泽稍暗,肝脏棕褐色(其余内脏已被煮食或卖出)。人和鸡吃此猪肉、内脏后未中毒。取病猪的骨、肝脏作切片镜检,未见异常。病猪骨骼由四川农业大学张化贤老师鉴定,确诊为遗传性先天性卟啉症,又称先天性卟啉血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发现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黄牛体内寄生一种血吸虫,经鉴定确为牛血吸虫(Schistosoma bovis Sonsino,1876),系国内首次记录。 据文献记载,牛血吸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有时也寄生在马、骆驼和其他哺乳动物,偶然亦可寄生于人体内。牛血吸虫主要分布在南非、埃及、意大利、印度、马来亚和印度支那等地,有的地区牛感染牛血吸虫十分严重,如在南罗德西亚有69%的牛只寄生牛血吸虫(Condy,1960)。牛和其他哺乳动物感染牛血吸虫病的临床衷现和病理变化,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所引起的病变很相似。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苏尼特左旗地区家畜中流行一种以麻痹型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有扩大蔓延趋势。为控制本病流行,自1985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等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先后从牛、绵羊、猪的脑组织及脑脊液中分离出6株致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左旗为我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自1957年以来,发生一种疾病,损失较大。对其发病原因还未弄清,因其症候为拉稀,所以当地牧民称为“骆驼拉稀病”。 1972年春,我们组织了调查组,在当年主要暴发地区温都尔图公社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查明本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除拉稀外,还表现有营养不良和幼龄驼的跛行等症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在不同海拔地区黄牛睾丸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精功能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了PGP9.5在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黄牛睾丸组织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PGP9.5显著分布于平原黄牛和高原黄牛睾丸Leydig细胞中,间质血管周围或血管壁内为阴性,生精小管内初级精母细胞为阴性,其余生精细胞为阳性;PGP9.5在平原黄牛Sertoli细胞为强阳性表达,而高原黄牛阳性信号有所减弱,仅在Sertoli细胞顶部呈弱阳性表达;PGP9.5阳性信号高原黄牛和平原黄牛表达均在睾丸头和睾丸尾较强,睾丸体最弱。结论:PGP9.5在不同海拔地区黄牛睾丸生精小管及Leydig细胞中均有分布,表明PGP9.5影响精子发生和激素合成等生殖机能活动;PGP9.5在高原黄牛Sertoli细胞中的分布明显较平原黄牛弱,提示高原环境对睾丸生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动物的膀胱肿瘤是比较罕见的,然而在世界的某些地区牛的膀胱肿瘤却比较多见。国外不少研究者对牛的膀胱肿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反复地指出牛的膀胱肿瘤与慢性地方性血尿症的密切关系。多数研究者将其病因归咎为长期少量地采食了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相差十分悬殊,有的甚至达到成年牛的90%。而在那些没有慢性血尿症流行或缺乏蕨分布的地区,本病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20.
据北海道新闻1984年7月15日报道,被称为羊“致死病”的慢病毒感染症(瘙痒病),已在日本北海道十胜地区首次发现。已发现的55只羊已全部捕杀,但对本病的原因,疗法以及对其他牲畜和人的影响都还不太清楚。据全北海道进行感染情况调查后声称:“仅为局部地区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