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艾滋病疫情有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等特点,目前广西毒品蔓延的形势是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吸毒人员增加,毒品消费市场扩大等.经分析可知,吸毒感染艾滋病仍然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监测资料显示,吸毒者共用针具是现阶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课题组对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两个地区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情况进行了调研。1.静脉吸毒的人员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比率越高;2.不同地方、不同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主渠道和比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1):F0003-F0003
云南警官学院禁毒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禁毒问题研究,根据毒品与艾滋病泛滥的情况,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滋病规划署和全球基金等国际机构合作,先后开展了青少年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公安民警预防艾滋病,注射吸毒人员社区帮教等项目。  相似文献   

4.
毒品违法犯罪最终都是围绕着毒品消费(吸毒)而展开的,吸毒既是毒品违法犯罪的一种,又是包括毒品违法犯罪在内的其他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的吸毒人员以无业的男性青少年为主,吸食毒品类型以传统毒品为主,但吸食新型毒品现象发展蔓延迅速;诱发吸毒原因十分复杂,有习惯因素,也有误信其助兴、减肥、提神、治病等功效的因素;预防和控制吸毒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和打击管控力度及强化社区帮教、加大禁毒科技投入等多策并举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云南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与盛产罂粟类毒品的缅甸与老挝接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自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类毒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云南进入中国境内,云南成为中国禁毒的前沿。由于罂粟类毒品的滥用,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成为云南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毒品滥用与艾滋病传播的这种内在联系,使云南的禁毒与防治艾滋病紧密联系起来,为了做好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工作,云南采取了诸多的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措施,其中,全面开展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教育是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摇头丸”滥用者时,没有人会想到以“摇头丸”、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K粉)等“新型毒品”会迅速在我国蔓延,特则是在边疆地区,新型毒品犯罪态势严峻,有明显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时期边疆地区新型毒品的蔓延态势,分析新型毒品蔓延的原因,对贯彻落实〈禁毒法〉、制定新型毒品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两个最大毒源地,已经成为毒品重灾区。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云南省会昆明市的毒品问题现状,以有助于遏制昆明市毒品的蔓延,笔者对昆明市盘龙区吸食毒品者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当前昆明市盘龙区吸毒高危人群的主要特点是城镇、年轻、男性、无业。  相似文献   

8.
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 ,吸毒人员增加 ,大宗贩毒增多 ,涉毒区域扩大 ,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面对毒品对我国危害有增无减的形势 ,继续很抓以云南为重点的堵源截流工作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遏制毒品的流入和蔓延 ,加强跨境替代种植的国际合作 ,积极探索禁吸戒毒工作的新途径 ,是禁毒工作面临新挑战仍需加强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毒品问题处在蔓延的高峰期。北京市不仅吸毒人数持续增加,而且是毒品过境地区,虽经多年打击处理,其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毒品案件的特殊性和毒品危害的严重性及斗争的长期性,在禁毒工作中应深化禁毒工作的认识,把遏制新的吸毒人员的滋生作为切入点,坚持破大案与打“零包”并重,加大禁毒工作的财力投入,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样才能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浅议我省全民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和艾滋病疫情,建立全民禁毒防艾教育工作体系,大力开展规范、系统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认清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和艾滋病的侵袭,积极参与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加强禁毒防艾工作,有效遏止毒品和艾滋病发展蔓延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2005年6月8日至13日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市调研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打一场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的人民战争,务求必胜,争取用10至15年时间有效控制毒品危害和艾滋病在云南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地区吸毒与艾滋病预防现状研究之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吸毒与艾滋病预防的工作,拨专款并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国受毒品和艾滋病危害较重的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进行监测和治理。但是鉴于目前所使用的减低危害的有效措施在民族地区实施有诸多困难,并且这些有效措施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有抵触的地方。因此,对民族地区进行吸毒与艾滋病预防现状研究,应立足于我国民族地区禁毒斗争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创建中国特色的减低注射吸毒和艾滋病危害有效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下云南毒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发展观看云南的毒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云南毒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自身特征为:一是发展落后,特别是经济落后是云南毒品危害形势严峻的突出原因;二是边疆地域特殊是云南毒品问题最直接的外在诱因;三是民族、宗教分裂势力及境外敌对势力与毒品问题交织,使云南毒品问题非常复杂。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治理云南的毒品问题,从而把握本质,达到标本兼治,禁绝云南毒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毒品危害是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只有完善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才能有效地杜绝吸毒违法活动的蔓延。公安机关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坚决防止对吸毒人员的失控漏管。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公安禁毒历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 ,自 1982年至 1999年 ,云南省共破获贩毒案件 7万多起 ,缴获毒品 80余吨 ,易制毒化学物品 15 0 0余吨 ,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 10 0余万名 ;全省吸毒人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 5 7787人减少到目前的 4万余名 ,基本控制住了吸毒蔓延发展的势头。近 5年来 ,云南在国家禁毒委的指导下 ,开辟了境外禁毒、境内堵源截流和省内禁吸戒毒“三大战场” ,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毒品是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它无情地残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让成千上万的人意志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乃至违法犯罪,制造出一幕幕家庭和社会悲剧,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吸毒是主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行业场所管理,多管齐下,控制毒瘤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毒品,这个全球性公害,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我国又死灰复燃,重新蔓延开来,并正在向青少年渗透。另外,由于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和好奇,在毒贩的诱骗下而导致吸毒、从事贩毒的青少年人数也呈上升势头。青少年毒品犯罪,特别是青少年吸毒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较为突出,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研究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可以显现毒品犯罪问题中男女的差异,有利于预防女性毒品犯罪问题.由于性别不平等,边疆地区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毒品犯罪的非暴力性及暴利性加剧了贫困女性涉毒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应该纳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19.
浅谈当前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击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是压缩吸贩毒空间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蔓延速度快、毒品种类新型化、毒品来源多样化、吸毒人员以青少年为主、容留场所具备高度组织性和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给公安机关打击容留吸毒犯罪带来很大困难,结合深圳市近年来的实践做法,以"重典治乱"为中心思想,在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创新打击手段,广泛开展宣传,以解决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云南和新疆作为西部省份,分别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两大毒源地,境外毒品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入境,使两地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蔓延发展的态势.新疆毒品犯罪活动,存在许多与"金三角"地区毒品犯罪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从新疆当前毒品问题发展的态势和严重性上看,成为"第二个云南"的可能性日益加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