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法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并按尊卑长幼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封建伦理,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有历史记载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然历经唐末与五代十国的宗族观念与宗法关系发展到宋代却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宋初宗族观念开始淡化,宗法家族组织变得松弛,这也是宋代健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作为中国古代的国家民族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中华民族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它本身具有的世俗性特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性格,使得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在与国家政权分离后还可以顽强地存在于国人的意识之中,无论是在宗教观念还是宗教仪式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国人的宗教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世俗性特征,使得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变成了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得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直到现在还是国人接受其他宗教形式的底色。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宗法宗族制度对妇女婚姻生活的消极作用比较大,主要在婚前剥夺女子受教育权利;婚约的缔结主要从宗族利益考虑;婚后生活受到夫权、族权的严格控制;强迫妇女守节等方面有所表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倡男婚女嫁轻钱财,重人品;反对索取重聘厚奁,嫌贫易富,操办奢靡,讲求排场等陋俗;严禁溺杀女婴.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化生存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特殊际遇,网络化生存首先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从而解构了传统伦理精神栖身的物质根基。在新的生存方式基础上孕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与个体性的网络文化精神,消解了传统的封闭性、一元性、等级性与整体性的伦理精神,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伦理变迁的内在矛盾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同居相为隐"是古代刑法原则,有其自身的历史沿革过程与传统文化基础.其中,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宗法制度是相共生的.因此,"同居相为隐"这一古代刑法原则的形成与确立有其历史必然性.通过中国古代法与现代法的根本精神的比照可以明了"同居相为隐"原则的内涵.对该原则的历史责难介入了"伦理与法律的冲突"这样一个传统的命题,最终的意旨在于通过考察传统亲伦精神,能够对我们现代的立法精神、价值趋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系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它是在继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尤其是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上,经过凝练和升华而形成的,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内在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伦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伦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种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理清中国夫妇伦理思想的发展线索.中国夫妇伦理思想有两大传统即男尊女卑的礼教传统和追求自由恋爱、夫妇和谐的传统.中国传统夫妇伦理思想的萌芽、形成、定型、发展、变迁、转型都始终存在着这两大传统.  相似文献   

8.
如何利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伦理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关键在于选择好易为大众接受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充分吸收中外历史上伦理思想的传承方式 ,结合现代精神 ,其传承方式主要有 :一是充分利用人才选拔与任用中的道德标尺 ;二是充分利用民族化的语言和方式对大众进行伦理思想教育及引导 ;三是利用好现代传媒、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选择好载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前境况出发,论述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本质特征,阐述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升华和超越,指出现代伦理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光大和发扬,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也就不可能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继承和发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不告不理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我国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有关的著述对之的分析分散、零碎 ,远未深入 ;本文从不告不理原则的历史发展入手 ,对该原则的现代蕴涵、要求、意义 ,该原则与司法审判定位之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状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倡导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所应具有的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诚信是立人之本、家庭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道和为政之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合理成分,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有三个特点一是伦理与政治一体化--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石;二是伦理与宗教的互补--中国传统伦理的委身与选择;三是非理性--中国传统伦理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论诉讼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宪法通过适用而进入诉讼程序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 ,文章对宪法适用在我国还未进入诉讼视域的原因从表层和深层作了分析 ,从法理上阐明了宪法进入诉讼是必要和可行的 ,最后提出了双轨制的宪法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困境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在于强调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礼法并用、修身正己、致公无私、内圣外王、举贤任能等.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解不开的人伦文化情结,等级身份行政伦理体系,忽视伦理制度的构建,忽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个人道德,忽视社会公德的建立,强调主观责任,忽视客观伦理要求,怀有大同理想,忽略社会发展要求.缺少民主自治观念,注重血缘关系,缺乏民众监督意识.我国传统行政伦理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官员的道德教化,引导官员加强自我修养,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伦理教化一定强制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察机制,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转变权力本位思想,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极大困扰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把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加以筛选的灌输到市场主体当中去,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相承接。  相似文献   

19.
观照中国传统殡葬伦理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殡葬活动为追求情感的需要,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不可忽视.为解决殡葬活动产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张与矛盾关系,绿色殡葬应运而生.但相较于我国流传近千年殡葬伦理思想,绿色殡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在我国目前的地位与作用,相当尴尬与艰难.它必需寻找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在这方面,环境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正好契合了这一问题的需要.绿色殡葬在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需对绿色殡葬理念与中国传统殡葬伦理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清理,推动中国传统殡葬伦理的生态与绿色转向,从而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从殡葬伦理的视角开拓出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诉讼及时原则作为各国普遍承认并为国际司法准则确认的重要原则,在我国长期以来被混同于诉讼期限的遵守、诉讼效率等。诉讼及时原则强调诉讼活动,包括审前活动和审判活动,都应当不拖延地进行。我国应当根据诉讼及时原则的要求修改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