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6):76-78
不给锦上添花   大概是1972年,我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院副院长是唐恺,他是一位有名的法语专家,<毛泽东选集>的法译本由他最后定稿.一天,在校园里他碰到我--给我的感觉是他在专门等我.……  相似文献   

2.
每谈及自己的国画创作,张仃先生总说:“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我不止一次听他这么说过,在他家的客厅,在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室里,在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讨论会上,乃至在近期举行的《张仃山水写生画展》的展厅里,我又一次听他这么说。于是,我“追问”他。他回答我: “1932年,我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陈力这人有些“狂”,不象一个地道的庄稼人。他不安分,爱逞能,你看,他考虑的好些事情,都与众不同。有人说他是半天云里放鞭炮——想(响)得高。 其实陈力的可贵之处,正是他的这种“狂”劲儿。在“十年动乱”中,陈力就象拳头揣在袖筒里,有劲也没地方使。直到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福建九龙江畔,历史这才给陈力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时间真快,路遥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些年里常常想起他. 想起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他指着山下的县城说: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我当然信的,听说过他还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块石头使劲向沟里扔去,沟畔里一群鸟便轰然而起.想起在省作协换届时,票一投完,他在厕所里给我说: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俩的票比他们多!他然后把尿尿得很高.  相似文献   

5.
一 张慕飞1922年出生于湖北老河口的一个商家大户.18岁时,家里给他娶了当地商会主席的女儿为妻.张慕飞坚决反对这个包办的婚姻,在接新娘的唢呐鞭炮声中,他在新房里贴了一张古人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然后悄然离家出走.气得他母亲搂着新娘同前来的贺喜的亲友宣布:“他不要,我要!从今以后我要把她当我的亲生女儿看待,我要供她上大学!”  相似文献   

6.
马挺 《党政论坛》2011,(2):33-33
日本大学生中,关心政治的很少。十几年前,我曾在课堂上说过:50年后,中日必有一战。但是学生们哗然:马老师,您可别吓唬我们。可是最近,一个快要毕业的学生发电邮给我:“老师,我决定参加自卫队了……”在我的学生里,他应该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谢怀宁 《民主》2004,(4):36-36
在江西农业科学院旱作物研究所大楼里,我如约见到了戴兴临。眼前的戴兴临中等身材,40岁出头,普通话里夹带着家乡的口音。只见许多人围着戴兴临。“戴所长多给批些‘赣油13号’油菜籽吧?!”“我要买150斤‘赣花3号’花生种子!”“戴所长,我译的日文论文是否正确,请给看看吧。”……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热情有序地接待着一批批来访者。我们的话题从他的经历谈起,戴兴临出生于江苏盐城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家里在农田里干活,辛勤的劳作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也使他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相似文献   

8.
薛明 《民主》2007,(1):38-39
2006年3月4日,敬爱的叶至善伯伯去世了,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翻看他生前和我的合影及他赠给我的书籍。我与他交往二十八年,往事如画,一幅幅展现在我的眼前。大约1977年秋,我受叶圣陶公公的邀请,跟随我的老师叶至诚到北京玩,住在叶宅的客房里。中午,大门一响,一个高大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进门。老师喊了一声:“阿哥转来了!”我才知道他是师伯叶至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头,给我寄过《李自成》;叶老寄给我的黑白照片,也是他与儿子三午一起冲洗放印的。进门他对我点点头,我朝他笑了一笑。饭桌上的交流涉及面很广,叶三午尤其健谈。叶老、至善伯、至诚…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一月九日,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一间宽敞的会客室里,年逾七旬的拉娅·奥斯特洛夫斯卡娅老人对来访的中国学者说:“感谢我的书的中译本译者郭锷权,他把我的《永恒的爱》一书介绍给中国读者……”。  相似文献   

10.
我打谷志有     
王克明 《各界》2010,(6):18-21
为了让自己觉得打一个被批斗者没错儿,我曾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警惕他,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疏远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敢面对他。三十多年来,我十几次回我插队的余家沟,想靠帮村里做些事,来减轻心底的负罪感。但这种罪责压着卸不掉,一直沉重。直到我觉得必须清算自己,才走进他的窑洞,为了那一拳,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人生八十二载的漫长岁月里,有整整四十五年是在民进中央机关度过的。1956年参加民进组织后, 翌年三月,就被调到会中央机关当专职干部。从鼓楼辛安里到东郊霄云里,亲身经历了民进的重大变化,自己也由一位普通干事升到中层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茅青 《各界》2009,(11)
叔公向叔婆交代隐情 解放初期,我的二叔公茅以升遇到的最大一件麻烦事就是私生活的曝光,这给茅以升晚年生活蒙上了巨大的阴影.据以升女儿茅于燕(即我的表姨)回忆:1950年时,中国掀起了"忠诚老实"运动,每人都必须将自己的隐私全部讲出来,包括政治问题也包括家庭生活,这给以升造成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权桂云是我叔公以升的外室,解放后,叔公曾经问过权桂云是否愿意离开他,权桂云当时只有25岁,不愁找不到如意郎君,但权桂云却不愿意离开以升,以升内心当然也不愿权桂云离他而去.  相似文献   

13.
毛启邠 《民主》2005,(8):30-33
在我人生八十二载的漫长岁月里,有整整四十五年是在民进中央机关度过的。1956年参加民进组织后,翌年三月,就被调到会中央机关当专职干部。从鼓楼辛安里到东郊霄云里,亲身经历了民进的重大变化,自己也由一位普通干事升到中层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4.
感谢生活     
痛苦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平安。痛苦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幸福。痛苦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体验。繁华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安宁。繁华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沉静。繁华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高潮。  相似文献   

15.
舒芜 《瞭望》1993,(Z1)
1992年9月2日上午9时,南京石子岗殡仪馆正在举行吴白匋教授追悼会。此时,我在北京家中,重新展读白匋先生给我的最后几封信,和他的诗词集《凤褐庵诗词》、《热云韵语》。 这两本诗词集,是自费油印线装本,写印装帧,俱极精工。《凤褐庵诗词》是解放前之作,包含《凤褐庵诗剩》一卷、《凤褐庵词》三卷。《热云韵语》是解放后之作,诗词混编,三卷。白匋先生自少年时代,即用功于诗词,平生所作甚多,但是他编集子的时候,去取极严,如《凤褐庵诗剩》这个书名,即可  相似文献   

16.
方寸写人生     
正认识勇孝是在约三十多年前,那时我是书法爱好者,勇孝比我进步快,是省书协会员,而我的作品还没有参加过省展。当时勇孝不认识我,我对勇孝却是有几分敬意的,原因是我的老师王玉斌先生求勇孝给我刻了一方印,作为一个初学者,能有一个篆刻家给刻的印,是十分荣幸的事。后来,勇孝开了酿名斋,在周易这个更大的领域里有了不凡的作为。2013年勇孝有一件事找到我,事就是他最早给我刻的那方印。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下午,庄严的人民法庭里正在公开审判一起故意杀人案。在被告席上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罪犯。他,就是原某厂刚满十八岁的青年工人李某。他为了给哥们出气,竞用匕首刺死了一个与自己无冤无忧、素不相识的青年人。他在最后陈述中悔恨地说:“我不知什么是违法,也不知什么是犯罪。我所以从一个工人变成了罪犯,就是不学法,不懂  相似文献   

18.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凶恶的敌人夺去了元帅的一只眼睛。但是,我们的元帅几十年来就是用一只眼睛为中国革命的事业日夜操劳。每一次要给毛主席的报告、总结,他都是亲自动笔,从不交秘书代写。从他身上,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废寝忘食”。记得有一次,他连续几天埋头给毛主席写材料。吃饭的时间到了,请他吃饭,他总是“嗯”一声,可是手上的毛笔却总不见放下。我们都  相似文献   

19.
记不得1979年的元旦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了。忽而无边的沙漠尽头镶一片蓝丽的天,忽而连绵的戈壁托几朵白白的云,只有车窗剪辑的风景象幻灯一样在眼前闪过。但当在餐车里,父亲举起那杯玫瑰红葡萄酒说,咱们也过新年的时候,我心里明白,父亲结束了他38年的军旅生涯,我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十年就这样开始了。那一天,我们全家正坐在由乌鲁木齐开往上海的特快列车上。 父亲从新疆军区转业后,我们一家来到了浙东南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我刚来到北平学裱画的时候,就认识了周怀民先生。当时他在京华艺专任教,所画的画常送到我师傅张子华经管的柜上装裱。 因师傅忙,有时就将裱好的画让我给周先生送去。他的夫人见我穿的衣服鞋袜破烂不堪,每到换季的时候,就给我二元钱,叫我去天桥买双鞋穿。有一年冬天,周先生见我穿一件小棉袄,冻得直发抖,他对夫人说:多给他几毛钱,叫他买件绒衣穿在里边就暖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