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雪 《法制与社会》2012,(12):283-284
随着法律的日臻完善以及人们对私人空间保护意识的提高,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针对特定主体隐私权的研究,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隐私权研究较为匮乏.为此,本文以美国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为参照,首先介绍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点和必要性,然后浅析中美两国在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的现状,最后就我国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提出观点和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负面影响直接侵害的对象。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入手,分析青少年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比中美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从立法、技术措施、行业自律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解读《侵权责任法》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媒介,言论自由这项权利在互联网上也有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可是,当我们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自由空间时,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却因言论自由超出法律的规制,而显得岌岌可危。令我们欣喜的是《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福音。本文将着重分析《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意义,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牛洁 《法制与社会》2021,(17):15-16
为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免遭不法分子侵害,采用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的方式,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进行相关法律体系的制定与修改,法律对于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应针对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进行授予,通过确立明确抗辩权的方式维持双方权利的平衡,除此之外,网民进行网页浏览时,应及时清除个人足迹,通过提高我国公民自身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意...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然而,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各种网络侵权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人肉搜索”等,不法分子将当事人的隐私随意公布到网络上,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如何保护网络中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公民的隐私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作者的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对当前我国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其分析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政府更好地寻找相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加贝 《江淮法治》2009,(12):60-61
平心而论,某省这一法规草案的有关规定所体现出的倡导尊重未成年人臆私的初衷值得肯定,不论是从立法精神还是具体内容上来看,都堪称与时俱进.其中挑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勇气亦属可嘉。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在我国起步较晚,不仅在立法上显得滞后,人们的认识程度也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中国传统家长教育中又缺乏隐私保护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基因技术与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人自身的秘密在现代社会已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而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当代民法隐私权制度应将个人基因信息纳入保护范围 ,明确个人对自己基因信息隐私的知晓同意权、保密权以及对他人非法搜集、利用个人基因信息的禁止权等基本权利 ,同时规定侵犯他人基因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以回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民商法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10.
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试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是一个为了保护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和隐私权而创设的概念,它更多的应用在诽谤法和隐私法中。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但是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都承认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合理兴趣的考量,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非意味着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就应被完全剥夺,与社会利益完全无关的私密生活信息、私人生活场所、私人通信秘密应受到法律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应从范围、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方面和认定原则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文章提出了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陈淑文 《法制与社会》2013,(36):194-195
在网络普及的高校校园,学生们到底有哪些隐私权利,作为校方,在行使管理权的同时,应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权?本文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的各种情形出发,分析我国法律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比现实社会要快得多,肆意的侵权信息以及侵权言论在几秒钟的时间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度,这对于人们隐私权侵犯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讨论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全新网络隐私权在民法范畴内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前途最为广阔的领域,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已经将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因特网用户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电子商务等各种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以直接方式保护最为有效。本文对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方式进行了阐述,并对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承担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的不断加快,使得很多人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隐私权方面。为了保护自然人的网络空间隐私权,文章认为有必要对网络空间隐私权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的,通过分析网络空间隐私权,可以给这一新的权利以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隐私权属于隐私权的一种,是特殊未成年人的一项特殊人格权。理论上对该项权利的立法目的、特殊性质、相关责任主体以及救济制度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或空白,影响了实践中对该项权利的理解和保护,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保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隐私是这项权利的立法目的,也是正确认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关键。该项权利在主体、核心内容等方面与其它隐私权存在差异,权利的责任主体不仅包括司法部门,还包括学校、企业等相关社会成员单位。此外,权利主体请求侵权人履行民事责任以及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也有助于保护该项权利。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的部分冲突,应当理性去看待分析,通过实证的调查研究去判断是否解决这种冲突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以列举的方式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基本民事权利,人肉搜索公开个人信息涉及侵权法上的隐私权保护。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终审判决表明,网络环境中的个人隐私同样受到法律保护。本文首先对该案进行简要回顾并阐述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定位,然后针对网络环境中隐私权保护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条款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隐私权仅指公民在网络活动中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数据依法受到保护的人格权;对不同类型的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应采取不同的归责原则追究民事责任;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网络隐私权保护专门法、网络隐私权保护特别法的三层次的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时代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0年,美国私法学者布兰戴斯和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Harvard Law Review》)上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首次提出了隐私权(theright to privacy)的概念。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隐私权作为公民人格权利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和保护,并呈现出国际统一化的趋势。然而,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强化对网络空间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