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郑亚楠 《法制与社会》2011,(9):241+251-241,251
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精确,即译入语能够精确表达出源语的真正内涵。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术语翻译的精确性直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然而译者在实践又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实现语言功能和法律效力对等的法律翻译目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目的语中不存在确切对等词的现象。本文探讨了汉英法律术语翻译中的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香港出版的《中国法律》(2004年2月4号)“最新法律法规”栏,载有英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全文。经阅读,发现问题多多,不得不评。时下,法律界似有一种错觉:香港的英文地道,不会有错。但事实不然。  相似文献   

3.
法律术语翻译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法律文化语境。法律文化语境包含诸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有法系、法律部门和法律解释的价值取向等。法律文化冲突常常表现为:术语代表的概念或制度在另一文化中无对等语;术语语言表层相同或者相似,而概念内涵相异或者相反。应对冲突的策略是:语言表层相似但内涵不同的,可以创造新词或者"套用"加注释;找不到对等语的,需要剥离概念核心内涵,再在译入语中进行创造性表达,并确保两种文本的读者反应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4.
法律其实就是语言的法律。法律语言的法律词汇系统主要由法律专门术语和法律专业词语有机组合而成。法律专门术语是生成法律文本语言整体系统的核心要件。《大清律例》数以千计的法律术语,展现的是清代法律语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昭示了中国古代传统法律语言体系的整体性法律观念及清代法律语言文化的时代特征。《大清律例》法律语言障碍的分析和疏解,主要体现为对其法律术语外化符号表现特征的理解和阐释。从不同视阈考察《大清律例》法律术语符号体系,归纳总结其饱蘸中华法系独特性格特征的法律专门术语外化表现形态,揭示其存在的专属性汉民族传统法律术语文化精神的客观规律,是研究清代法律语言文化整体价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法律法规名称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法规的名称往往揭示了法律法规所要调整或规范的对象、主要范围或主要内容,故而至关重要,但目前鲜有学者对我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进行探讨。在权威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英译本中,法律法规名称的翻译在术语、语法及句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中西方思维、文化及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表述上的不同。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观之,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需正确选用术语、注重译入语的语法和句法表述习惯,尤其是参照外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表达方式,方能最终实现我国法律法规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姜顶  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5):307-308,323
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是法律翻译研究的核心和难点之一。各路学者对法律术语及其翻译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大多关注具体术语间的对比和分析,而没有从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做出全面的分析和阐释。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对法律术语翻译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术语外文翻译的精确和统一,是中外法律交流新形势的要求。比较中西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考察国际英文文献对相关概念的使用,本着求同存异、约定俗成的原则,探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信访,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责任、行政处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等等行政法学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在当前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术语的翻译在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也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法律术语的翻译除了要求语词之间在语义上要基本对应外,还要力求做到译出的法律术语与原文本的法律术语在法律功能上基本对等。根据英汉法律术语的自身特点,针对翻译中遇到的具体情形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英汉法律翻译的质量,译者必须重视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英语法律术语的汉译。  相似文献   

1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与亚非欧国家地区间合作、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构想.从海运贸易角度来看,由于沿线国家存在着海事法律冲突并且缺失配套的区域性统一海商实体法以及海事国际私法制度,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着法律风险与挑战.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法律一体化为视角,在进一步完善中国与沿线各国间法律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涉外海事关系法律适用问题提出创设区域性统一国际私法典以及构建由我国主导的区域性统一海商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政 《法律科学》2000,(6):99-107
从知识传统的角度来看 ,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的概念、术语、原则、制度与理论框架主要渊源于西方的法典类型。它在我国新型法律体系以及在大学学科课程中的地位 ,是在本世纪最初十余年间以挽回法权为主旨的立宪修律活动的直接推动下 ,通过日本法律顾问的讲授和留日法科学生的译释等途径 ,迅速确立起来的 ,并由此为中国民事诉讼法近代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日本、韩国都有比较统一的法律文献引注格式,但中国还没有。为了促进中国的法律界建立一套统一的法律文献引注规范,本文首先对这些国家统一的法律文献引注标准的发展及其格式作些介绍,然后对建立一套适用中国国情的法律引注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术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法律术语的构成,并且从内涵的规定性、外延的确定性、术语的不可替代性、语义的概括性等四个方面探讨法律术语的特征。对法律语言的运用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法律语言体系中,法律术语作为复杂的法律概念综合体,具有法学专门涵义,蕴含着法律思想的精华,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语言核心词汇。法律术语风格明朗、特点鲜明,具有文化独特性、单名单义性、庄严性和凝练性。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应遵循其应有的风格特点,恰当运用形式翻译和功能对等翻译两大策略,从而实现翻译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解释是重要的法律方法之一,是对法律规范的涵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所作的说明,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和步骤,是司法过程的题中应有之意。不同于英美法系的法官一般拥有完整的法律解释权,我国目前法律解释体制是混乱的,其法律解释主体多元的特点与实际的司法实践具有严重的不适应性。本文试图从制度上统一规范法官的法律解释权具备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这一角度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7.
法律职业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华 《法学论坛》2002,17(4):108-112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法律职业化。所谓法律职业化 ,简言之 ,就是“法专家”的形成和组织化。中国没有法律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历史。目前 ,随着对法制的重视和加强 ,中国的法律职业正在形成 ,也存在不少困难 ,但前途光明。今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向职业化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法律的职业化建设中 ,法律职业道德又是一个基本因素。而司法权威、法官的任职等也与法律职业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法律本质理论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金华 《北方法学》2009,3(1):131-140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因素开始推动法理学和法律本质理论向前发展。法学界围绕法律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相互关系,对法律本质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力图论证法律本质是正义性、阶级性、社会性和物质制约性的统一,主张用马克思关于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相统一的原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互关系的原理、法与法律关系的原理来深化和发展法律本质理论,建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集自治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法律本质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代法律新词对日语词汇的借用及其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法律新词的确大量地借用了日语的译词,但以往的研究者过高地估计了20世纪初日本译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香港、澳门主权回归后 ,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 ,但目前该领域无法可依的矛盾突出。鉴于内地和澳门地区现行冲突法在立法体例、具体的法律制度、采用的法律术语、法律传统、法律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相同和相似之处 ,两地有条件率先就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作出尝试。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内地与澳门区际法律冲突的特殊性 ,并对解决两地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提出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