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8年11月至12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共展出闽台族谱100多部,其中从福建带去的有50多部册。族谱记载了各姓家族迁台的人数和相关史料。展览期间,连战仔细观看了从漳州带去的《连氏族谱》后说:"我的祖先是  相似文献   

2.
章韦 《政协天地》2008,(9):16-17
展出的是族谱流动的是血缘积淀的是文化2008年8月8日,参加2008台南大学生海西乡土文化研习营的38名来自台南大学、致远管理学院等台湾高校的营员们,得知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展馆里收集了600多部族谱,集体前来一饱眼福。在"历史上漳州百姓迁台人员一览表"前,来自台湾致远管理学院的王冠尹看到自己的姓氏"墙上有名"时,激动地叫同伴帮她  相似文献   

3.
基层视线     
《政协天地》2012,(7):41-43
海峡两岸(漳州)宗亲文化交流中心在漳州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以宗亲文化为主题的对台文化交流中心,设有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民俗风情馆、史料文物馆和漳台族谱对接网"三馆一网站",收藏有漳台族谱1200多部,其中台湾地区的族谱近500部。揭牌期间,还举办了漳台宗亲文化、文史资料图书展,共展图书499种1580余册,汇聚了漳州涉及漳台宗亲文化研究的著作和2005年以来漳州市、县(市、区)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等。(漳州市政协办)  相似文献   

4.
文史 《政协天地》2008,(9):19-19
漳州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从现已查知的有开台始祖原始记载的漳州民间400多部族谱看,明清期间,漳州各县向台湾移民至少有98姓,2006年漳州姓氏普查中又发现6姓。  相似文献   

5.
姚春玲 《政协天地》2008,(12):43-43
海峡两岸首次以地缘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11月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专家学者100多人围绕"台闽地缘关系对两岸发展的促进作用"、"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两岸姓氏宗亲血缘地缘关系"、"闽南族群迁台历史"等闽台地缘关系方面问题深入研讨,并展望两岸如何在全球金  相似文献   

6.
陈政,陈元光父子自唐初奉命入闽后,为开辟漳州树立了殊勋。一千多年来,其子孙筚路蓝缕继续开发漳、泉,后裔繁衍播迁各地,溯自明末以后,有的陆续移居澎湖、台湾,与闽粤移民一道,为开发宝岛台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系根据目前见到的闽台陈氏族谱资料,探讨台湾陈姓三大主要源流之一的颍川陈氏开漳圣王派移垦台湾的有关问题。作者先后查阅了《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厦门图书馆藏本)、《颖川陈氏开漳族谱》(云霄山美藏本)、《颍川陈氏族谱集成》(有文编,光绪29年)、《和邑东槐陈氏宗谱》、《平和芦溪陈氏家谱》、《漳浦梅林陈氏族谱》,《平和大溪陈氏世系》、《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所录《武荣诗山霞宅陈氏族谱》等谱牒资料,并到平和县等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于台湾南投,成长在闽南漳州,闽台两岸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注定了我与闽台研究结下不解之缘。1980年从平和县篆乡村重回漳州后,我在漳州市进修学院任编写员,后到漳州市方志办任副主任。编书修志工作,在旁人眼中是清苦而冷门,但我却在这份清苦中独善其身,关注社会、注重思考,数年间参与编写了《汉语大词典》、《漳州市志》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由于地缘上的接近,福建地区的人民成为迁台移民的主体。这些早期的福建移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台湾,不仅带去了大陆先进的农耕技术,也带去了祖籍地的文化传统。经过几  相似文献   

9.
为海内外"漳州人"知根识源、寻根谒祖绘制"血缘地图"。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为《漳州姓氏》题写序言。对接体现两岸一本同源的族谱。筹建"漳州开台文化公园"。讲述漳州"大姓、著姓、特姓"家族文化和祖祠宗庙故事。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非常鼓舞人心。福建省的对岸是台湾,闽台农业合作是农业的一大亮点,搞好闽台农业合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促进祖国统一也有很大意义,中央非常重视。我们要抓住“十一五”期间大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把闽台农业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1997年“一办两部”正式批准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开始(当时只有福州和漳州两市),台商来闽兴办农业企业1700多家,我们从台湾引入优良种苗2000种,先进农  相似文献   

11.
《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不久前在台北举行。这是海峡两岸首次举办的族谱和家传文物联展。从各地赶到台北的台湾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各界人士,纷纷翻阅、咨询、按续自己的宗谱,听随展专家的讲座。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观众达6万多人次,在岛内掀起了一股“寻根”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明代,漳州迁台姓氏目前已知最早见诸古谱文字记载的有杨、丘、卢三个姓。此时迁台姓氏大都零星分散。明清时期,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台湾,具有时间长、规模大、自发性、径直性等明显特点,为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明清以来,漳州人迁徙台湾有过4次高潮。  相似文献   

13.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相同的文化基因,给闽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依托先天优势,2014年以来,闽台在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接。 《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出版 2014年9月29日,在《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发布会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说他要“吐吐苦水”。  相似文献   

14.
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源远流长。有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时,台湾原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甚至还不知道牛耕和  相似文献   

15.
信息短波     
《人民政坛》2011,(2):30-31
《福建省促进闽台交流与合作若干规定》开始立法调研工作本刊讯(通讯员林丛)2011年1月7日上午,《福建省促进闽台交流与合作若干规定》立法调研组到漳州调研。为了推动闽台交流与合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闽台共同繁  相似文献   

16.
不到两年,我三度探访"漳州110"。有人问,"是什么一次又一次吸引你去福建?你在漳州到底收获了什么?"在抵达漳州之前,"漳州110"于我只是一个写在纸上、挂在网上、存在于大家口中的一个概念。2019年4月,当第一次站在漳州街头、走进"漳州110"基地、参观完"漳州110"事迹展览馆,我明白了"漳州110"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体会到"人民的保护神"到底代表着什么,懂得了"漳州110"于人民公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颜思齐为什么被誉为"开台王"?闽台粤颜氏宗亲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必须把时光拨转到400多年前的大明万历年间,我们从闽南的青礁村说起。青礁故里27日下午,阳光灿烂。我们从厦门海沧中心区域出发,驱车前往青礁村,一路繁华,自不必多言。西北行约半小时,就来到了青礁村。青礁村位于海沧区西北岐山东鸣岭山麓、九龙江入海口港汉岸边,形似"倒地金钩",与漳州龙海角美白礁村相邻,有农田700多亩,7分旱  相似文献   

18.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9.
王亮 《两岸关系》2014,(11):45-46
<正>秋意深深,古韵浓浓。北京迎来了两场重要的闽南涉台活动——《台海文献会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首发式暨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座谈会和"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9月29日,由全国台联、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台海文献会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党组书记梁国扬以及中组部、国台办、商务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嘉宾共1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正"闽台相似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是漳州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也正因为多方面优势让我留在漳州创业,而这片创业热土也帮我实现了人生梦想。"钰丰乐器(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陈永茂回忆起在大陆20多年的创业历程时说。钰丰乐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是一家台资吉他企业。陈永茂说,目前工厂每月可生产尤克里里5.2万把,最高时约占全球尤克里里市场份额的18%,成为尤克里里全球最大产值工厂、最大研发生产基地。在钰丰乐器公司产品展厅,各种式样、大小的乐器挂满墙面。据陈永茂介绍,"目前公司产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