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领域、农地产权与农民的土地发展权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产权博弈的方法来研究我国农地产权合约,得出我国的"土地发展权"是农民、村集体与政府三方长期博弈的均衡解的结论,并进而论证"农地发展权分享"合约将是我国在既有约束条件下利益各方基于理性选择的结果,从而为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农地发展权分享"的政策性建议作出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2.
农地发展权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耕地、农民利益及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但我国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文章通过现行的土地法律制度和政策,分析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缺失的表现、后果及原因,并探讨了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的内涵模糊、忽视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垄断农地发展权、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秩序不明确、"土地财政"促使地方政府变相或强行征收集体土地及司法救济途径的缺失等方面。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现存土地征收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彰显土地发展权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彰显土地发展权的新路径。然而,当前农地流转还处于探索和试点时期,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缺乏,组织管理机构缺位,流转主体思维理念转变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农地流转步伐。因此,必须在正确处理几个关系基础上,搞活农地流转,延续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5.
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三权分离”改革为促进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基本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其依据的法律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对农民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物权化属性发展,实现合作社类型的统一化,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政府非公共利益征地行为,给农民土地所有权造成严重侵害,这种无偿占有农民土地发展权行为是不合理的。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发展权的被损害过程,并提出保护农民完整土地产权和土地发展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以及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不足。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明晰农民的土地权益,完善农民通过农民集体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方式,保障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应有权益,完善农民土地权益被侵犯时的救济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于土地用途和所有权方面的原因,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首先要通过土地征收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这一产生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制度已不合时宜,既侵害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又不利于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治,也不能充分保护土地资源。应根据产权理论和行政征收原理加以改革,分别建立独立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和农地转用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行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主要集中体现在我国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草原法及土地管理法中,同时还深受相关农地政策的影响。该制度既有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应以尊重农民合法权益为价值目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主体;遵循财产权的基本原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性,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制度;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构建多元化的调整模式,使承包地调整制度能够真正遵循物权理念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和郑州大学中国土地法律研究中心于2010年2月3日在北京湖北大厦联合召开了“《土地管理法》修法建议”研讨会,与会的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二十余位知名学者围绕我国《土地管理法》修改总体构想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如何变革等重大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对话。本文采取实录的形式来反映会议的内容和进程。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有助于落实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保障国有土地收益。该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公共利益理论。经营城市说体现了“土地涨价归公”的要求,最终目标仍在于公共利益的维护。在制度设计和操作细节方面,国外土地储备的经验仍可给我们许多借鉴。土地储备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征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城郊土地被征用。在当前城市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和养老保障。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使农民既失地又失业,就会引发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从而影响城乡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征地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现行的农村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政府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大量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充当主体,从农村集体组织处低价征得土地,然后高价转让或以拍卖的方式,获取高额的土地差价。而以该土地为生的农民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底额补偿,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群体上访、暴力抵抗拆迁、生活困难等。因此,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难以协调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形势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并且使政府与农民达到双赢的状态,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制度确立不仅是农民财产权益保障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然而现实中违法征用土地现象严重,农地产权保护中主体虚位、产权虚置,权能残缺,国家对农地发展帮助权也存在缺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主体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发展,必须科学设置农地产权制度、完善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结社权、强化司法救济,为农地产权保护提供制度、政治、组织乃至司法保障;同时必须规范土地市场,保障土地合法流转.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安全有效的法律体系。这不仅给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带来了威胁,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与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集体组织、家庭成员以及征地补偿三个方面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保障机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现行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通过赋予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审查权、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和加强责任追究等方式完善集体组织内的保障,通过明晰户的内涵和分户的条件完善家庭成员间的保障,通过认定公共利益、完善征收程序以及健全补偿制度来保障征收中的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