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山特区区委书记汤志平:“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7J-d~特区的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首先在理念上要跨越、超常规。”万山特区区长张吉刚:“万山特区是资源性桔竭城市.这个名字虽然不好听,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避忌.只有正视这个现状.万山才能有明天,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剑锋 《实践》2010,(6):55-55
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相似文献   

3.
背景资料     
☆1982年,联合国“世界老年人问题大会”在维也纳召开。大会报告《老龄化的2000年——对社会的挑战》,预报了人类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同年,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  ☆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老龄宣言》,并确定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主题为: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1994年12月,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召开“中国老年人供养问题对策会议”。同月,国家计委、民政部、劳动部、人事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联合颁布《中国老…  相似文献   

4.
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不同,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型国家,庞大的老龄人口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前不久,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引发各方热议. 正视"养老危机":中国正快速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中国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2025年将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之前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中国的"养老危机"正逐步显现: ——危机一:老年赡养负担大.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就当前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比较大的问题,讲一下我自已的看法和认识,供同志们参考。大家知道,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一个重大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而经济体制改革又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所以,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中提出来,在“七五”过程当中,仍然要把改革放在首位,在改革和建设一个方面,比较的说,要把改革放在首位;进一步说,要使我们的建设给改革创造  相似文献   

6.
1.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2.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3.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4.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5.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6.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7.生活若剥去理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0):56-57
劳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尊重劳动,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并提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其实,劳动光荣并不是个新问题,但为何今天要重申“劳动光荣”这个命题呢?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11):62-62
汪玉凯在9月19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十二五”规划对未来行政改革做了详细的规定。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其中之一是理念上要有变革。现在有三大理念,应该加以强化、确立。其一,政府不是社会财富创造主体,而是营造环境的主体。企业、公民、个人才是社会财富创造主体。政府要给社会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二,法律不授权,  相似文献   

9.
政坛好声音     
<正>"今天的中国社会为什么要强调伟大?伟大不是让我们比别人地位高一点、有特权,这个伟大的背后是牺牲和奉献,是责任。一个真正敢于伟大的政党,是能带领人民创造奇迹的政党;一个勇于伟大的政党,是能让人民信赖的政党。"——近日,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新华网特别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节目中称,实践的发展让我们有资格自信。"一些官员犯错误乃至犯罪,在最初也有过犹豫、纠结甚至  相似文献   

1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谈利色变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恩格斯早就指出:“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 然而,君子求利,取之有道。这“道”自然有多种含义,但我认为首要的一层含义应该是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对此大致有三种道德选择: 一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无疑是崇高的,是我们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国家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共产主义道德就是精神文明的一个方面。列宁说过:“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这是指共产主义道德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当今,我们已经摆脱了劳动剥削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把每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为我们社会“升到更高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五讲”“四美”的中心问题是道德问题。加强道德教育是“治国育民”的大事,我们要把它深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广阔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2.
经常无意中听到一些人脱口而出:“我们要对历史负责”。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历史”二字其中之一的解释是:过去了的事实和对过去事实的记载。   究竟哪些人能对历史负责 ?怎样才算是对历史负责呢 ?这里面是有些文章和讲究的。先说哪些人才能对历史负责。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今天的经历和所做的事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由此可想而知,有资格对历史负责的人必须是掌握着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主要命脉的人,一般同志有责而不是很大的责任。   怎样才算是对历史负责呢 ?湖北省竹山县某乡镇党委书记说得好:“对历史负责不是口…  相似文献   

13.
人们喜欢把欠债称之为“今天花明天的钱”。其实,稍微考察一下这个“明天”.可能是一个长达70年的明天。而且,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欠债。报载:2007年绍兴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是76亿元,但到2008年11月初仅为6亿元,同比萎缩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5,(4):24-25
今天,我想首先强调的观念是“: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不讲“信”,那人类就没有办法存在下去。所以我要强调,并不是仅仅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才有“信”的资源,西方也有,各大文明中都有它的资源。其次,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面临的诚信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处在非常微妙的状态,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1,(4)
每隔24小时,明天便悄悄地变成了今天,今天又悄悄地变成了昨天。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昨天便没有今天、明天。可是,笔者在发行《党史月刊》时,竟遇上了三两个“今日派”、“明日派”的代表者,堂而皇之地要我去找“昨日派”。说什么:昨天、今天、明天,井水下犯河水,写昨天的书,要找爱昨天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0,(8):30-32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  相似文献   

17.
●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要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增加知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  相似文献   

18.
茶陵曾是一个有名的“老、山、边、穷”县。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大胆改革,奋力拼搏,使茶陵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自觉置身于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方针。讲发展,决不是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更不是高投入低产出的无效增长。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总是提醒“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1994年,我们按…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退休决不能褪色!更不能离党!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掉队、决不下岗!我们要牢记——‘奋斗终生’是我们永远的誓言!‘奋斗终生’是我们毕生的希望!” 这是老党员李英儒在南开区华苑街道党工委召开的表彰大会上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向党保证》,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及社区全体离退休老党员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学习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把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和提高。做学习型领导干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过形象的比喻:“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我们掌握的那点知识,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就好像一个杂货铺子,没货了办不下去,需要进货。而我们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