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像孩子般缠人,每次去看她,总是眼泪汪汪地拽着你不让走,每次她打电话来,总是说:"芸儿,你什么回候回来?"且不说50多公里的路途,就是繁杂的工作也将我绕得分不开身去经常陪她,况且母亲不仅耳朵不好,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每次她打电话,不是问你什时候回来,就是你等半天她不说一句话,或莫名其妙地说了句,就想听听你的声音。每次母亲来电话,我都要解释半天,可她仍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母亲节了。小时候,我爱跟母亲撵脚,有一次跟着母亲到城里叔叔家走亲戚,母亲牵着我的手,走了很久很久,我非常累了。叔叔家怎么那么远呢,远得好像永远都走不到。我不停地问母亲:"快到了吗?还有多远?"母亲安慰我说:"快了,快了!"我走几步就要  相似文献   

3.
正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因为孩子多、开销大,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母亲从未打骂过我们。母亲没上过学,但在教育我们时却常常语出"金句"——"人要走得正、行得正,脚正不怕鞋歪""说话要知深浅,做事要懂倒正""心宽不怕房屋窄""处人要有长远劲儿,淡淡泊泊长流水儿"……这些平淡无奇的道理,成了滋养我们成长的原生态营养。此外,还有两句话令我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4.
在环县演武乡村民梁国霞的地里,一行行沟垄勾画得规范、整齐。谈起她膜粮食的好处,梁国霞的心里装着一本账:过去旱地种植玉米,每亩最多能产400多斤,除去籽种、化肥钱,一亩地最多收入200元。去年自家种了3亩玉米、2亩豆子。玉米亩产都在1200斤到1500斤,豆子也收入了几千元。春节期间,仅豆子收入就给家里换回了一辆摩托车和一台电视机。  相似文献   

5.
亲情无限     
正母亲住院了。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想象的画面,母亲在我的印象中永远都是风风火火、能干利索的形象,从来不曾因为身体不佳会倒下,而这一次,母亲确确实实是倒下了,而且,她的双腿已经痛得不能走路了。现在想来,多年前就曾多次遇见这样的场景:我没有声息地走进母亲的卧房,看见她惊惶地把撩到膝盖上的裤子匆匆放下来,似乎要掩饰什么,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正百善孝为先。3月2日是元宵节,在山西长治八一广场,一位50多岁的男子背着80多岁的老母亲,挤在人群中看民俗表演,这张照片被称为"最有温度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背娘"的男子叫程英锐,是长治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已年过五旬,他母亲已是85岁高龄。在元宵节民俗表演现场,围观群众多,程英锐担心母亲看不见,又怕母亲被挤着,就背着老母亲看完了表演。"小时候娘背儿,娘老了儿背娘。"程英锐说,被抓拍成了"网红"十分意外,但能够尽自己的责任和孝心,非常欣慰。  相似文献   

7.
家中有个1尺长、6寸宽、4寸高的檀木匣子,那是母亲的一件嫁妆。在60、70年代,它是母亲珍藏得似乎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件宝物。贵重的不是匣子本身,而是母亲往匣子里放的各种各样的“票”:什么布票、粮票、煤油票呀,生病时才能得到的糖票呀,以及家里每次将养了一年多的猪送到食品站后才得到的5斤猪肉票……小时候每次随父母上街前,我总是眼巴巴地盯着母亲藏在抽屉里上了三把锁的那个木匣子。倘若他们从里面拿了一两张“票”,那么保准我在街上能吃到一小碗米粉,或是可扯一块蓝布做一件羡慕已久的新裤权,或是可屁癫屈癫地替父母拎回一,…  相似文献   

8.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  相似文献   

9.
<正>从我记事起,就看见母亲有一台缝纫机,上海产,蝴蝶牌的,母亲总是把它擦拭得锃明瓦亮。每次放学回家,总能看见她坐在缝纫机边做衣服;经常半夜一觉醒来,她还点着灯在缝纫机上穿针走线。我的记忆里,她总是不停地咯噔咯噔地踩着缝纫机低头劳作,有时抬头看看我,开心地一笑,用手摸摸我的脸。她的手细长、柔软,一直都是很热乎。母亲的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缝纫机帮她把会过日子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供应的布票有限,几  相似文献   

10.
据<瞭望>杂志报道: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对场下的人们说,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儿呀,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1.
正来疆工作多年,回想每次的探家旅程都是那么的美好又短暂,也曾经多次邀请母亲来疆同住,母亲总是以"恋家"为由一直坚持着在老家独居。母亲总是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家里有事也是自己扛着,从不给我们添麻烦。记得那是2015年9月25日晚上,我在单位棉花场值班,接到老家婶婶打来的电话,"孩子,近期天气不好,雨水较多,你妈前天不小心滑倒了,骨盆都摔裂了,怕影响你们工作不让我告你……"听到母亲滑倒受  相似文献   

12.
正犹记我在《燕赵晚报》主持"走读非遗"栏目时,上个星期刚刚采写了西部大山里的闫三妮民歌,尚沉浸在那酸酸怨怨的原生态山歌中,下个星期就来到东部平原,搜寻晋州小曲的遗韵。想那山歌已经如此之好,平原上的歌手又能唱出什么"花儿"来?结果令我震撼——他们,那些平原上的盲艺人,真的是把歌唱出"花儿"来了。正得儿月得儿里得儿什么样子花得儿,正月里开的一朵迎得儿春花。迎得儿春得儿花得儿开得儿你曾见过它得儿,  相似文献   

13.
半亩土地     
李庆锋 《党课》2014,(24):82-85
母亲坐在屋门口,端详着小院里的景物,那神情像是陌生来客的样子。母亲在这处房子里住了40多年,或许这是第一次这么细致地看一看自己的家。她瞅瞅这儿望望那儿,一会儿出神,一会儿四顾,似乎在追忆着什么,就连角落里的小草、旮旯中的石子她都聚精会神地凝视。以往忙碌得连自己的家都顾不上多看一眼的母亲,这回该静静地享受一下小院的阳光了——一场脑血栓的突发阻止了母亲劳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真相     
在银行存款时,得了一个精致的电子秤,方便又好用。此后去市场买菜,回家后有时会拿电子秤称一下。每次都发现份量刚好,有时还会超出一二两。有段时间,母亲来城里。母亲十分细心,无论买什么菜,都会用电子秤称一下。母亲经常说:"现在市场里的小贩真讲信用,从来不会短斤缺两。"我也很高兴。前几天,去买明虾,每斤五十多元,回到家里用电子秤一称,足足多了一两。母亲很高兴。我却纳闷了,这么贵的虾,商贩怎么可能多给我。我怀疑是不是这电子秤有问题,取了一袋从超市购来的一斤装的白糖,称了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08,(7)
小时候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供销社门口,每次我都忍不住朝布店张望,因为那里面有各色各样漂亮的花布,它们整齐地摆在柜台里,撩拨得我们这些花季少女心起涟漪。虽然渴望能穿上漂亮新衣,但是,我们姊妹几人从不敢向母亲索要,因为,我们知道布票是限量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在宁夏海原县杨明堡。小时候,老听奶奶唠叨,说"二十五年(指‘民国’纪年,即1936年)过红军时"怎样怎样,说红军"穿得烂得很","都瘦得不像人了,看着可怜得很"。"走路都跑着呢。到家里来,连话都顾不上说,一边躲飞机,一边在缸里挖点面,就那么生舔着吃。咱们家里穷,连白面都没有,就是糜面、莜面,那么粗,也都不嫌,看着吃得香的!有的还有个小茶缸缸,有的啥都没有,在院里拾半个瓦片片,用瓦抄点面,边跑边抓着吃。""天上一阵儿黑飞机来了,一阵儿黄飞机来了,飞得低的都快擦着崖畔畔了。响声大得人都要  相似文献   

17.
<正>我无数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想母亲了。从床上爬起来,想给母亲写信,而每次坐在电脑前,总是呆呆地,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情形孜孜不倦地重演。从我十八岁离开母亲,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现在,尤其是最近,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已经花白头发以后,思念愈发深重,想母亲会想得心很疼,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疼。母亲健在,已经八十六高龄,却是一头青丝里间插白发,还只能算“挑染”。一大把年纪了,身体有些佝偻,人矮小了许多。我每次回家一定要回到她和父亲  相似文献   

18.
春风的写意     
童心未泯的春风蹦跳着跑了出来,一路上撞醒沉睡的大地,抚动路边的嫩草芽儿,弄皱一池春水,撩起满腔春情……这时的天空被你纤柔的手指擦得像碧透的绿宝石,远山也脱去了灰暗的冬装,活泼起青春的倩影,明媚的阳光充盈着整个透明的世界,一切都被你安排得那样和谐自然。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鸟儿似地在蓝天上自由快乐地飞翔。老人们舒展开僵硬的身躯,柳笛流淌出缠意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在论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曾用了一个很生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与大地”。传说安泰的父亲是海神波赛东,母亲是地神盖娅。安泰每次与敌人作战都能取胜,这是因为他每次在与敌人决斗感到力气不足时,就把身子往地面一靠,大地母亲就会传给他无穷的力量。后来,他的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7,(19)
母亲在鄂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我母亲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有30多个,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的课都要备。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搭餐,母亲忙着搞完30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还要接着上课,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