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茂盛 《党课》2010,(8):84-85
我曾经在姥姥家寄养过五年,被姥姥赶出家门的那个早晨,母亲正在奋力地挥动扫帚打扫院子,她不说话,也不回头看我,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在哭泣。我喊了一声妈,她就遭了电击似的蹲在地上大哭起来。我知道,姥姥是不想供我读书才把我赶出门的,但妈妈不会,再穷她也不会让我辍学。  相似文献   

2.
服务快车     
我于前段时间请了一位女孩子到公司试用。她到公司后,工作表现很好,责任心也强,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公司。可是除了后勤工作,许多我努力想让她尝试、她也想尝试过的事情都没能做好。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她,但是,我们公司是一个小型企业,无法过细分工,无法让一个人专门来搞后勤杂务。前两天,我把打算辞掉她的决定跟她说了,她很难过。现在工作虽然已移交完了,但她仍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她希望能安排其他的工作给她,继续留在公司,我也希望可以再给她一个机会,让她尝试做业务,但业务部门不归我管,公司的领导也不赞成。我觉得很难办,也觉得对不住她。你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6,(6)
正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父亲爱念"老理儿"。他说:"这是老百姓的规矩,要是啥都不讲究,天不怕地不怕,想干啥就干啥,是要遭老天报应的。"父亲的一个战友在县土地局工作,很多人想通过父亲疏通关系。父亲板着脸,来者一概拒之。父亲说:"人家是公家的干部,不是为我当的官。我不图啥好处,也不管这些事。"不贪名利,生活简单,这是父亲的养生"理儿"。  相似文献   

4.
家有贤媳     
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只要一提起高燕,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婆婆王秀英说:"我这个儿媳妇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冯新平的母亲王秀莲是一位不爱多说话但明白事理的"五七"家属工,她的丈夫在2008年因病医治无效,当年9月16日不幸去世.现在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提起儿媳高燕,王秀英的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总是见人就说:"这哪是我的儿媳妇,根本就是我的丫头,甚至比我的丫头还要亲呢."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里终生含辛茹苦的刘姥姥看着贾府餐桌上的螃蟹宴,掰着指头儿算过一笔帐。她说:“这样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两,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刘姥姥这一声“阿弥陀佛”,道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对豪门巨富奢侈无度的强烈不满,更道出了平民百姓艰难度日的万般辛酸。 令刘姥姥痛心疾首的那种挥霍浪费,时至今日仍屡见不鲜。 据报端披露,某市新落成的市府办公大楼,顶上雕  相似文献   

6.
妈妈,我爱您     
正"妈妈,我爱您。"因为不好意思,这一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没有对母亲说出口。我的妈妈62岁了,在她的脸上总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坚强,遇到困难挫折时,她不放弃,总会乐观地去面对;她爱帮助周围的人,一直影响着我,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一提到"妈妈"这个字眼,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  相似文献   

7.
鞋样     
刚一入冬,姥姥就张罗着:"过几天都让孩子们来,给他们量量脚做新鞋穿。"到了姥姥家,她已经把做活的竹筐放在了院里的木凳上。竹筐里有好多颜色的布绳、针线,还有那本破旧而厚重的书。姥姥会准确地拿出每个人前年的鞋样,比画着,摸着我们的小脸蛋笑着说:"脚又长了,人也长高了。"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4)
照顾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盲邻居29年,盲邻居跟着她走进了她的婚姻,成了她的家人,成了她孩子的"姥姥"。她用最朴素的情感带给人们最深的震撼,提起她就会让人暖流涌上心头。29年前,24岁的长春姑娘陈玉华出嫁了。婚礼那天,陈玉华身边有个不  相似文献   

9.
王士琼 《当代贵州》2006,(22):55-56
2006年11月,贵州导游资格考试口试试场。一位新疆女孩坐在了身为考官的高冰面前。坦率地说,她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不出色。但当高冰问及她为什么要考贵州导游时,女孩说:“我曾到过许多地方,但只有贵州让我留了下来,我爱这个地方。”于是,她通过了口试。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爷爷丈人大号叫姚相元,家住宁安农场三队,今年77岁,党龄也有三十多年了.媳妇说,爷爷年轻时可"革命"了,早年在生产队领人下地,属于干起活儿不要命那伙儿的.三叔也作证说,有次跟爷爷干活,因为累得快趴下了,就歇了一会儿,结果被爷爷当众来了番"板锹教育".爷爷以前的故事都是媳妇讲给我的,我跟爷爷接触后,亲眼所见的事更够我这小党员学一阵儿了.  相似文献   

11.
彭秀勤 《学习导报》2013,(14):19-20
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个给予自己爱、宽容、微笑的启蒙教师,因为喜欢她,我和小伙伴们轮着扮她、扮她的学生,过老师的瘾,做教师的梦,记得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个给予自己爱、宽容、微笑的启蒙教师,因为喜欢她,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找来木板,涂上墨汁,弄来粉笔,轮着扮她、扮她的学生,过老师的瘾,做教师的梦,乐此不疲,这个梦干净得让人舒服、纯净得让人向往。  相似文献   

12.
装作看不见     
隔壁的一对夫妇,无论什么时候,两人脸上都溢满笑容。那份幸福感辐射过来,让我更加感到我婚姻的不幸,我和老公每天都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天,我出去买菜,很巧,她也是一个人出门买菜,因为她老公出差了。我不禁向她诉说我婚姻中的种种不快,听我说完后,她问:“你还爱他吗?”我想想说:“应该还爱吧,如果他把那些毛病改掉的话。”她呵呵笑了:“爱了,就装作看不见。”  相似文献   

13.
<正>我父亲评价母亲有一句话,说她:"矮小而高大,柔弱而坚强。"母亲,一米五几的个头,四十多公斤的体重,很难想象她如何高大,但她做出来的业绩却不得了。她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也不像是个坚强的人,但她的一生却离不开"坚强"二字。从她生命最后那段住院治疗就能看出来,这个老太太实在不一般。大夫向她宣布,她所患的食道癌已是晚期了,而且发生巨大占位性病变,不能进食。要想活下去,就要切开胃壁,进而还要切开气管。一般人如  相似文献   

14.
正姥姥是小脚,她那辈分的女人兴裹脚。姥姥脚小,可走起路来很快。那年,父母在山上林场工作,我住在山下姥姥家。上学了,姥姥早早起来为我做饭,然后催道:"快起来,吃完饭我送你上学去!""姥姥,你脚那么小,咋送我呀!"我边穿衣服边嘟囔",还没有我走得快呢!"等我吃完了饭,姥姥帮我背好书包,领我去上学。那时我们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春节期间,肖美丽到表哥家拜年,一进门她就看到表哥6岁的儿子龙龙正放开嗓子在唱林依轮的《爱情鸟》:"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  相似文献   

16.
萧宏 《党史博采》2006,(11):19-22
2006年8月9日上午,在主题为"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2006上海书展的签售现场,美丽的她以一身朴素清爽的蓝衬衣和白色西服外套,出现在汹涌的人群面前,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她长得与她外公实在太像了,尤其是那双眼睛,深深的双眼皮,温和的神色,简直是一模一样,甚至下巴上也有一颗明显的痣.那特有的微笑也酷似外祖父.  相似文献   

17.
正"鞭打快牛"是民间的一句俗语,讲的是"快牛"干活快还要挨打,"慢牛"磨洋工却不挨打,最终"快牛"觉得太不公平脱犁而逃。现实中,有的单位也存在这种"快牛""慢牛"现象:干活多的人往往出错的概率也大,就容易受到批评或处罚;干活少甚至不干活的人几乎不出错,也就不会受到批评或处罚,久而久之,不但消磨了认真做事人的激情,还带坏了单位的风气。这种不良习气也成为当下一些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  相似文献   

18.
父爱     
<正>母亲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温柔的、善良的。她给子女的爱更是伟大的、神圣的。然而,我觉得父亲的爱也是伟大的。在我小时候,父亲就非常疼爱我。上学时,父亲告诉我:"咱们家几辈人没有一个识字的,没文化干什么都不行,出门办点事更难,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9.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20.
老闲当老贤     
<正>退休后,我送自己一个雅号"老闲":老是年龄,告老还家;闲是生活状态,"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虽没"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却也闲人,闲居。"老闲",名副其实也。老闲生活的最大变化,一个字:让!本人自以为是个又慢又急的人,办事爱拖拉,可一旦做起来,又比较急。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得拿到手,一会儿也不愿耽搁。开车也很少让,爱开快车。妻子责我:"一坐驾驶座上,就跟打了吗啡似的!"退休后,我有意识地收敛急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