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轼于"乌台诗案"幸免于难后被贬黄州时所作。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里所云"沙湖"在黄州东南30里。那一天苏轼在去沙湖路上遇雨,本来是带着雨具的,但途中以为不需要就让人带走了。不料后来竟下起雨来,同行的人一下子就被雨给打乱了:我的衣服要湿了,我的鞋子要脏了!心里先紧张起来。但苏轼觉得,不管紧张还是不紧张,雨始终都要打到身上来,又何必为这件事情而狼狈呢?所以他说:"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就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  相似文献   

2.
正一代文豪苏轼,有两桩趣闻时常被人提及。苏轼曾评论花鸟画家黄筌"观物不审",说他所画飞鸟"颈足皆展",事实上,有人却指出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苏轼因此呼吁,君子必须"务学而好问",谨防"观物不审"。在《书戴嵩画牛》中,苏轼又讲述了一个蜀中杜处士的尴尬事。杜处士收藏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却被牧童看出破绽:牛争斗时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画上的斗牛却翘着尾巴,显然画错了。  相似文献   

3.
贪泉与廉泉     
据《晋书·吴隐之传》载:距离广州20里的石门,有一眼泉,叫贪泉。相传喝了贪泉的水便会产生贪得无厌的欲望,使人贪赃枉法。但是,吴隐之赴任广州刺史时,经过贪泉痛饮其水,并赋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到任后,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卸任时家无余财。不久,吴隐之出任尚书,始终不改其廉洁秉性,就连为女儿操办婚事,也只能将一只狗牵到市场上出售,  相似文献   

4.
胡剑芳 《学习月刊》2012,(16):52-53
人间瑶池,万国咸宁。香城泉都,令人神往。作为市区一体的咸宁市咸安区,山青水秀竹翠,桂香洞奇泉温,是享誉中外的中国桂花之乡、中国嫦娥文化之乡、中国温泉之都、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和千桥之乡。这里是香的王国,泉的世界,竹的海洋,洞的故乡;这里的桂花是李清照笔下的"花中第一流",是宋之问赞颂的"天香云外飘";这里的一城十二泉,个个有沸波,泉泉有传奇;  相似文献   

5.
中秋记忆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每至中秋,皓月如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思亲之情涌上心头。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中秋秋,皓天空如明月,心头。悲欢离缺,此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常是人们表达相思之情的佳句。"的词句,常是人们佳句  相似文献   

6.
我曾多次去过琅琊山,琅琊山的美景让我为之倾倒。这次工作之余,恰巧挤出半天时间,我又重新感悟到了琅琊山的清幽、险峻和秀丽。琅琊山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窈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人胜。数百年的松树、古梅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淙淙流淌,酿泉、紫薇泉等散布山嶂,归云洞、雪  相似文献   

7.
偶读《晋书·吴隐之传》,始知“贪泉”源出于此。文章说富庶的广州成了当时贪脏纳贿的渊薮,朝廷派来的官吏无不变成贪官污吏,时俗把广州北面的石门之泉叫做贪泉。意思是说官吏们之所以贪婪成性,是因为来广州途中喝了此泉水的缘故。朝廷欲革其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吴隐之立志刹住这股贪风。他认为官吏们是  相似文献   

8.
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载,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  相似文献   

9.
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称的苏仙岭,山顶白云袅袅,山涧泉水淙淙,蜿蜒曲转的郴江绕山脚北去。从山脚的“桃花居”沿石阶而上,就是有名的“白鹿洞”。洞旁的石壁上镶嵌着一块文物瑰宝——“三绝碑”。之所以称“三绝”,是因为此碑“三美俱”:一美,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踏莎行·郴州旅舍》词;二美,大文学家苏轼对此词极为欣赏,秦死后,苏轼叹道:  相似文献   

10.
归功于臣     
正卫灵公在天寒地冻的季节让民众开挖城池,有个叫宛春的人劝谏说:"天冷时干这个拖泥带水的活,恐怕损伤百姓。"灵公说:"天冷吗?"宛春说;"您穿着狐皮大衣,坐着熊皮褥子,屋里又生着火,所以不冷。但是老百姓衣服破烂不能缝补,鞋子坏了也不能修理。您是不冷了,百姓可冷了!"灵公说:"你说得对。"就下令停工。身边的官员劝谏说:"您下令开挖城池是不知天寒,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12.
神奇八面山     
“人行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一线猿猱路,险如蜀道难。”这首古诗吟咏的就是位于桂东县西南边陲的八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八面山总面积8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86%,主峰高达2042米,属典型的纵谷岭脊中山地貌,高山耸峙,层峦叠嶂,奇山秀水,林海茫茫。走进八面山,她的万种风情可尽收眼中。八面山上,令人神往的“百里洞天”、形象逼真的“玉女摔跤”、使人发思古之幽情的“神仙墙”、令人柔情百结的“盼妻归”等景点,千百年来都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在八面山这幅千古画册之中。八面山的奇险神奇,曾引得历代诗人墨客到此吟咏。至今,沿八面山回环曲折的古…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3,(10):77
兴文石海,纵跨地质沧桑五亿年,融"亚洲最大石海"、"地球特大天坑"、"世界最雄伟的卧虎形岩石景观"、"中国空间规模最大溶洞"于一体,四绝共生,品位独特,这里的石海天坑是美国阿里西波大漏斗的三倍,是四川省内首家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评定的世界地质公园,被国际地质学家誉为"兴文式"喀斯特地貌王国!景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核心游览区14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溶洞183个。地表有溶沟、石芽、石林等景观;最长的洞穴天泉洞,洞道总长10.5千米,总面积14.8万平方米,总体积270万立方米;小岩湾天坑长径650米,短径490米,深208米,坑口巨石上有胡耀邦同志的亲笔题  相似文献   

14.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晁错《论贵栗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似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做事不同凡响,令人惊羡;人格出类拔萃,受人尊敬,都可以形容为卓越。《三国志》里说"英才卓越,超逾伦匹",评说的是人物。《南史》里说"任情卓越,轻财爱士",讲的是一种品格。苏轼《答李廌书》赞赏"词气卓越,意趣不凡",指的是诗赋作品。卓越既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人"和"事"是统一的,德才整体上突出,是人格的卓越;某方面突出,某件事突出,是一时一处的卓越。事是人做的,谁做了卓越之举,当然可算杰出之人。古往今来卓越都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谁敢轻言自己卓越呢?但卓越离大家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6.
古今那些贪官以其恶劣的行径走上了自绝之路,他们留下的悔恨诗也促人警醒.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所有罪犯在站到绞刑架下时,都会成为劝人为善者",此言甚是. 在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陈番,因贪赃枉法被处死时,居然索笔题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此诗言简意赅,可谓"情"到深处,意境独特.  相似文献   

17.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有一则趣事:苏轼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途中与弟弟苏辙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于是兄弟二人去买面条吃。粗粮做的面条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直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  相似文献   

18.
重读苏轼     
正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名句为大家所熟记。提到苏轼,不能不提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的一些内容过于急功近利,损害了百姓利益,因而不被变法派赏识,被迫离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保守派执政,本该重新被起用的苏轼却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新法,又不得保守派认可。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到遥远的海南岛。  相似文献   

19.
##正##读书学习,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领导干部尤其重要。领导干部挤出时间来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充电,不断感受新理念的激荡,不断经受新思想的洗礼,对自身成长、对事业发展大有益处。多读书多学习,锤炼领导干部的"人格"。读书学习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一种精神生存和升华的方式。北宋文豪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读书学习可以形成和改变人的气质和品位。人格,是精神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正景区名称:织金洞地址:织金县官寨苗族乡景区特点:公园占地面积170平方公里,海拔900—1670米。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中科院下辖的《中国国家地理》曾对织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