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湘潮》1985,(6)
一九八四年《瞭望》第四十二期、四十三期刊登了《罕为人知的“党中央地下档案库”》一文,吸引了大批读者。文中说:“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七月,中央文库的保卫者是陈为人同志。为了保护党的机密文  相似文献   

2.
罗芳琼 《湘潮》2016,(4):218-220
韩慧英出生在河北省高邑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在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滚滚洪流中,协助丈夫陈为人(江华瑶族自治县人)用生命保卫了中央文库的安全,把中央文库大量党的机密档案和珍贵历史文献全部完整、安全地交给了党。1937年,她回到江华大瑶山,为江华的抗日战争胜利、江华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保卫文件1932年秋冬,陈为人出狱不久又接受了党的一项特殊的战斗任务。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疯狂的反革  相似文献   

3.
马昌法 《湘潮》2022,(7):32-34
<正>中央文库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设立的地下文书档案库。为了保卫这个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一批英雄在极端艰苦险恶的环境中英勇奋斗,而陈为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临危受命,精心保护中央档案库秘书处文件保管处的这些文件多达20箱,这些文件是我党极为重要的机密,是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结晶,是革命进程的见证。党中央决定,撤离上海迁往江西苏区之前,必须妥善解决好文件的保管问题。  相似文献   

4.
70年前,中央文库保管的重要档案材料被称为中共中央“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舍身保卫中央文库的陈为人。 受命 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5.
《求贤》2013,(1):50-57
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中。它们习惯上被称作“中央文库”,2万余件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6.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省委书记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名字叫陈为人。  相似文献   

7.
周锟 《党的建设》2014,(7):63-63
1929年至1937年,陈为人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2年起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今天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它们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机密”——两万余件从建党到“六大”的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在中共内部,它们被称为“中央文库”,组建于1930年。后来,中央领导机构由上海迁往瑞金,中央秘书处直属的档案却因安全原因无法随行。  相似文献   

8.
中央文库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堪称我党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从1927年中央文库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长达22年的动荡岁月和战火硝烟中,我党的“一号机密”就秘密存放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隐匿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眼皮底下。22年中,十余位地下党员接力守护着党的“一号机密”。  相似文献   

9.
党史博览     
中央地下文库的守护者3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党中央在上海设立了中央文库,也就是地下档案库,负责两万余份中央文件、苏区文件、红军文件和地方文件的收集和保管。1931年2月,中央文秘处文书科主任张唯一接到周恩来的指示,要求他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秘密安置中央的文件。张唯一四处寻找房子,终于选定上海金陵中路顺昌里的一幢独门小楼。文件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将20多箱文件进行编目、分类、装箱,悄无声息地将它们在小楼里安置下来。这是我党地下文库的第一个库址。不久后,革命转入低潮,上海形势十分危险,党中央撤往井冈山根…  相似文献   

10.
正"两弹一星"的总指挥、"大管家"、中央专委会主任周恩来为"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发射而呕心沥血的许多秘事,由于是国家的特级机密,加之周恩来历来反对宣传自己,而被尘封多年。现在,根据已解密的史料和亲历亲闻者的相关口述史料,撷取周恩来的历史功勋与严实精神之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1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周永康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中央公布的周永康违法乱纪行为中,有一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是"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泄露党和国家机密"。在近年查办的贪污腐败案  相似文献   

12.
李荣喜 《世纪桥》2009,(2):11-14
陈为人,原名陈蔚英,1899年9月26日生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百家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共早期党员,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党的档案事业的奠基人。他为保卫中央文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革命精神和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3.
李荣喜 《党课》2011,(10):92-95
陈为人,原名陈蔚英,1899年9月26日生于湖南江华县沱江镇百家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党的档案事业的奠基人。他为保卫中央文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事迹在潇湘大地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4.
李荣喜 《党课》2014,(8):106-109
陈为人,原名陈蔚英,1899年9B26日生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百家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党的档案事业的奠基人。他为保卫中央文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事迹在潇湘大地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代并无涉密人员的概念,只是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管理方法,有些职务或岗位类似于涉密人员。中国古代涉密人员大致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参与重大机密决策的宰相、将军、六部尚书等高级文武官员,如唐代翰林学士"进退大臣,常参密议",当时号为"内相";明代内阁"掌制诰机密重务",均属核心机密岗位,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官员自然应当属于现代所说的核心涉密人员。二是承担传递、经管、办理日常机密公文和  相似文献   

16.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但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1月23日《新京报》)真让人纳闷了:中央三令五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一些官员还是管不住自己的馋嘴,由公开吃转入"地下吃"。我们不禁要问:公款吃喝何以有"下有对策"的魔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了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陈为人。受命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在陈为人的住地明月坊。“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就是请你担任一项特别任务的。”是什么特别任务值得中央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布置呢?这要从10年前说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中央的文件要由一名中央领导人亲自保管。1923年中共中央设立了秘书,中央文件改由秘书保管。1926年…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7):118-119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国明历时两年多研究发现:从1927年中央文库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长达22年的岁月中,先后有10多位中共党员及其亲属用鲜血和汗水,让中央文库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这里记叙的事情,属中共中央级别的重要核心机密,即中共建党初期最高层、最重要、最原始、最机密的全部文档、文稿,其价值无论当时和现在,都难以用数字估量,而详知其中奥秘和事实真相的人恐怕寥寥无几。绝密档案辗转17年1931年上半年,时任中央军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长的周恩来就中央文件处阅处文件,提出了应区别不同情况保存和整理文件  相似文献   

20.
殷茵 《党史文苑》2008,(10):39-43
1930年10月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在文书处理中开始出现了“存文组宣毛”的代号。其中,“组”是中央组织部,“宣”是中央宣传部,后改为特委,“毛”是共产国际。与之并列、列在首位的“文”——中央文库(中央地下档案库),一直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鲜为人知。从1930年秋开始,中央文库几经辗转,数易其手,在险恶的环境中存在将近20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