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2.
门小军  刘杰 《国际展望》2022,14(2):99-122
桑德斯竞选运动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争取激进变革的新生群众运动对经济不平等现象蔓延的不满情绪,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扭转经济不平等核心诉求重新进入美国政治议程的选举体现。通过重塑政治话语,桑德斯竞选运动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从美国社会中的负面政治标签变成时代思潮,促使左翼政策纲领从边缘主张变成主流议题,激发了年轻人和激进左翼的选举热情,并唤醒了工人的阶级意识,催生美国激进左翼选举联合的可能性,其政治遗产对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民主党和激进左翼的政策取向和选举策略,将为若干年后“另一个桑德斯”的选举成功开启了“奥弗顿之窗”。桑德斯竞选运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美国激进左翼政治的重大进展,虽然较难引发美国政治机制的革命性变化,但却可以从推动形成和实施左翼政策纲领的层面促进美国国内政治领域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周期拉开帷幕,民主党内部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以桑德斯和沃伦为代表的进步派迅速崛起,逐步打破建制派掌控民主党公共话语权和议程设置权的态势,导致民主党内的路线之争愈演愈烈。两派的相互角力不断消耗民主党与特朗普相抗衡的政治底气和资本,并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将该党推向"左"转或分裂。民主党如此分化的局面是美国经济不平等、选民政治观念极化、"特朗普现象"以及"桑德斯主义"等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长远来看,民主党路线之争不仅将重塑该党未来的权力结构和发展方向,还将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转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政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在当代世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思潮,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各有其特点,发展很不平衡。西欧、北欧、南欧地区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诞生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政党在这一地区普遍影响力大,国际知名度高。在其他大多数地区,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拿来的"主义"。在有的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影响力非常小,在短时间内很难成长为国内主要政党。有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尽管在国内政治影响力很大,但由于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比较复杂,因而在看得见的将来很难给国家带来大的起色。  相似文献   

5.
美共主办的《政治事务》杂志2004年1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共主席萨姆·韦布题为《民主极其重要》的访谈。在访谈中,韦布认为在美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共产党要重视美国的民主传统,否则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将被边缘化。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民主十说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需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关系,坚持和贯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切实地将社会主义民主程序和形式落到实处,坚持民主决策,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反腐必须重在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必须同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官僚特权阶层进行长期和坚韧的斗争。民主集中制不可丢,权威主义不可取,必须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运作,实行有限的集权、有序的民主。民主社会主义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健全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始终存在着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科学与民主这两大传统。社会主义的科学或革命传统秉承了现代启蒙的理性精神,将历史、社会和政治问题视为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可以给予解答或解决的对象,因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科学传统,并为共产主义的革命和社会改造运动所继承;社会主义的民主或改良传统将自由和人类的自我解放理想从共产主义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将之兑现为以市场和民主为实证基础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这一传统为修正主义所开启。社会主义的这两种传统都存在着历史性的误区:前者有着难以抹去的乌托邦痕迹,以及对于政治或人的政治本性的根本遮蔽;后者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解决、克服或超越稀释为单纯的市场或民主问题,因而清除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然而社会主义,倘若要作为一项有意义的人类事业,就应当既要秉承正视人的政治本性的民主传统,又要秉承有效回答或解答资本主义问题的科学传统。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探索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基本问题。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制宪者在宪法安排中设下重重关卡,一个重要考量就是防止美国政治堕入直接民主的陷阱。他们的精心设计,让"民主"由人民亲自掌握权力的政府,变成了人民委托政治精英行使权力的政府。美国宪法规定的制度虽然将人民统统"扫出"了政府,但在实质上却体现了"民主制"的精神。美国制宪时期的历史启示在于,只有在民主制那些最具挑战性的维度被消除或限制以后,民主在政治上才能变得可欲求、可接受。在西方国家民粹主义暗流涌动、人们对民主前途忧心忡忡的当下,重温美国制宪时期的政治遗产,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为了与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民主话语权,美国政治科学家参与了一场规范民主概念的行动,这场行动最终确立了自由民主观在民主化研究领域的范式地位。苏东剧变之后,自由民主逐渐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遭遇了实践危机。面对危机,政治科学家对自由民主的批评和反思大多停留在政策领域,很少探讨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革命理论,政治科学家研究成果呈现的操作性批评的反复性和前提性批评的缺失性正是自由民主范式危机的表现,它预示着民主研究领域将面临一场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伊斯兰主义、军人干政、身份政治三个典型问题,分析它们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首先,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治转型表明,伊斯兰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伊斯兰主义既可以支持民主,也可以反对民主。其次,军人干政在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异常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应客观具体。就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而言,军人干政的形式、程度和作用各不相同:在突尼斯,军队基本未干预民主转型;在埃及,军队对政治转型进行全程干预并且不断变换角色;在也门,军队部落化导致了政治转型碎片化。最后,本文研究了身份政治对阿拉伯国家民主化的复杂影响。在国家内部,身份政治是阿拉伯国家冲突性和竞争性政治的重要认同来源和社会机制。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政治思潮,导致地区国家基于身份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甚至干涉他国事务,导致某国的民主进程被外部干预阻断。总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异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民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俄国经验和中国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民主的概念与内涵大而化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论断提出之后,以扩大人民民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人民民主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成为理论界需要首先回答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的政治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这不仅导致了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缺失民主"的攻击,而且使得群众对"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质疑。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无产阶级专政"、"一党制"与"社会主义民主"之间并无矛盾,而且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国外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许多新主张和新思路。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出民主"一直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国际关系中新现象、新问题 的出现,美国的"输出民主"战略从内容、形式到手段都有了新的发展。而其中某些发展与美国国内的"新保守 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新保守主义"思潮的突起最终导致了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强化。伊拉 克战争是美国用武力"输出民主"的典型案例,是中东民主改造进程的开始。这一进程随着布什的连任仍将继 续。美国的"输出民主"战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有可能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5.
中东剧变及其民主政治发展,为伊斯兰主义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伊斯兰主义的温和派,特别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和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采取谨慎而行之有效的策略,稳健地参与和推动本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与此同时,它们的政治战略和指导原则也经历着深刻的重大变化。它们试图重新定位、超越原先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向"非神权"的、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容的"公民政党"转变。尽管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但在能够举行相对公正自由选举的条件下,由于在社会中下层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这些组织有可能在本国,乃至中东地区相继上台执政。伊斯兰复兴党已经在制宪议会选举中获胜,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6.
西方民主发展的政治进程事实上伴随着批判民主的传统,民主一直以来被看作坏东西。熊彼特对人民主权和选举的置换实现了民主的创造性转换,使得竞争性选举摇身一变成为了民主的本质。这种异化后的民主不仅丧失了民主的内核,而且导致了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转型国家的政治衰败,第三波民主化带来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民主的回潮。西式民主"失败"有其内在逻辑,涉及民主与法治的矛盾、选民政治分裂与离心型民主政体的结合,以及多元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张力。为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就需要破除对民主的简单化认识,实现广泛参与的民主;加强法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推进"民主"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大提升了推进民主的地位,特别是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更是将推进民主作为全球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美国推进民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推进民主要服从于美国总体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这就使得美国在推进民主时经常采用双重标准并且将推进民主作为贯彻总体对外政策的一张牌。美国推进民主战略客观上有助于民主政治在世界的扩展,但是却会对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与安全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处于后现代社会阶段,各种新社会运动层出不穷。其中,环境议题已经成为对民主政治体制的重大挑战,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都已经或正在把环境问题纳入自己的政治议事日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社会主义被广泛理解为一种重新界定左翼和政治生态主义未来的世界性现象,从而使得不同的地方、国家和区域的应对举措得以实施,最初的福利国家逐渐转型为生态国家。而从严格的生态社会主义视角来看,如果没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的转型,绿色民主就不会成为现实。绿色民主的"敌人"不仅是资本主义模式的直接捍卫者,而且还包括各种后现代思潮中将其主要目标定位于超越"左—右"对立的那些人。在当代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新自由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后现代民粹主义的兴起给绿色民主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要想真正实现绿色民主,左翼力量就必须团结起来对抗这种现象,消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际环境、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学主流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视角就是近十多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民主能为国家建构和有效治理做些什么?反过来,善治对民主政治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受国家治理视角影响,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党—国家民主、基层民主、法治民主、弹性威权主义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民主化几个层面形成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福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言论来维护和强化其"历史终结论".一是以"国家要素缺失"为理由为美国自由民主危机开脱,牵强短视地看待国家和政府的作用,颠倒黑白地宣传美国"政治信任"的情况和作用,撇开民主制孤立地批评特朗普;二是为自由民主制的"优越"辩解,不顾真相地赞扬美国联邦制"实验创新",主观地臆断"民主或将重生",不切实际地策划政府改革;三是以西方中心主义评判历史,用单一民主观抹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逻辑混乱地评判中国抗疫实效,恶意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深入分析和批驳这些言论的错误之处,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