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人     
一到学校,白小池就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十佳教师’自荐材料你是怎么写的?”陈校长劈头就问。白小池一脸茫然:“还能怎么写,就写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呗,重点高中升学率,各种竞赛得奖情况。”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说:“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这件事总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1954年,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办公桌上,放了一块黄黑色的铀矿标本。他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这玩意儿,怎么能造原子弹呢?”周恩来:“要请专家给我们上一课!”何长工:“主席,我是个二等残废,跛子爬不了山,你怎么叫我去地质部呢?”毛泽东笑道:“李四光是全国地质大军的司令,你是政委嘛!地质情况不明,矿产资料不清,第一个五年计划怎么干?听说你干得很起劲嘛!看,你们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这是…  相似文献   

3.
信息链接     
辽宁治理学生“恐寒症”谁乱补课就“下课”1月15日,辽宁省政府纠风办通报了2006年14起教育乱收费案件,其中涉及学校违规组织补课收费问题的就占了8件,3名中小学校长被调离原工作岗位,两名校长被撤职,1名校长被免职。  相似文献   

4.
故事三被践踏的“草帽”必须恢复尊严(下)第二天一早,梁雨润跟谁也没打招呼,便独自来到了史英俊家。“哎呀,是梁书记,你这么早咋就来啦?”刚刚起床的史英俊开门一看,吃惊不小。“对不住了,老史。”梁雨润边招呼边进了史家小院,道:“昨晚一宿没睡着,一直想着你家的事,天明就来看看。不妨事吧?”“哪里哪里,我做梦都想不到你会亲自来。说真的,你怎么会来我们家呢?昨儿个你给我的一番话,我听了就想,即使我家的事再没有人来处理,我也认了,因为我看到人民政府里有你这样的官在,我们庄稼人就心里踏实了。我真想不到你会来我…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天有点冷,但周利娜却感到很暖和。“吴书记,我就认你做干爹吧!”“周利娜双手紧紧地攥着400元路费,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倒在“亲戚”吴廷权面前。  相似文献   

6.
今年人春以来的天气格外反常,天总是阴沉沉的,常下雨,偶有阳光也只是匆匆而过。“曾校长,我上班了。”王玉环老师早早地来到了校长办公室。“不是叫你安心养病的吗?”“在家能安心吗,六十一个学生还等着我呢!”她强忍着泪水,急匆匆走出校长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8.
梁芷珊 《廉政瞭望》2011,(16):33-33
上司或老板总是这样的,你想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这些事情,你不需要对我讲,你去做就成了。”当然你不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你为什么不请示?自作主张。”  相似文献   

9.
赵亚兴 《奋斗》2008,(7):58-58
小时候.常去农村的姑姑家.有时一住就是一二个月。农村的事,自信还是十分熟悉的。特别是耕牛,还有那么一点亲切感。和表哥放牛,那头黑牛亡子,我扳着它的角,骑到它身上,一点脾气都没有。可是,一次,在机关里闲聊,有人说:“你说你熟悉农村.我问你个问题.能答上吗?”他问的问题是:“是牛耳在前?还是牛角在前?”明摆着的事,时常见到的事,可竟难住了我,真还说不出牛耳、牛角.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相似文献   

10.
警钟     
《廉政瞭望》2006,(10):40-41
“杀妻检察长”曾因5元车费枪吓的哥,医生借钱给病人竞被撤职,下乡慰问无人接风撂下灾民代表拂袖而去,领导忙换届,干部就“放羊”?,中国儿童中心原主任迷信“护身符”,单位竞发文为贪官求情  相似文献   

11.
最好的年龄     
徐露 《党建文汇》2007,(11):52-52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另一个小孩回答:“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作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  相似文献   

12.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13.
王治国 《党的建设》2011,(11):58-58
据《陕西日报》报道称,陕西省定边县群众反映,该县马莲滩沙地森林公园大量树木枯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定边县林业局局长孙怀胜竟然说:“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老百姓就是事多,好多就是缠访、闹访!”记者问:林业局对公园不是有监管责任吗?孙局长答:“我们的监管只是报项目、设计等。”记者又问:公园的面积有多大?孙局长说:“这个你没必要问。”  相似文献   

14.
沈新荣 《新湘评论》2010,(11):61-61
在晨练的时候你会看到,人们都是用一次性纸巾擦汗,路边扔得白花花一片。我想,如果被人们冷落已久的手帕能重新“得宠”,让大家减少使用一次性纸巾,不也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举措吗?  相似文献   

15.
沈新荣 《学习导报》2010,(11):61-61
在晨练的时候你会看到,人们都是用一次性纸巾擦汗,路边扔得白花花一片。我想,如果被人们冷落已久的手帕能重新“得宠”,让大家减少使用一次性纸巾,不也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举措吗?  相似文献   

16.
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  相似文献   

17.
刘岳 《前线》2014,(4):123-123,126
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一同被誉为“延安五老”。1927年7月,一片白色恐怖中,徐特立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长征时已经58岁。1937年,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在给他的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的这种革命风范,在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乔信明等红军将士这件事上,体现得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1933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后来被压送到南昌。蒋介石见到陈赓时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说:“校长也瘦了。”蒋介石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9.
易明 《廉政瞭望》2011,(24):6-6
一名立志考进公务员系统的朋友,几乎逢考必报。几番征战下来,也曾不止一次进入过面试环节,但最终还是遭遇滑铁卢。有人问:“你是不是被黑了?”他心态倒平和,笑而不答。有一次他私底下对我说,其实在好几次面试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裙带关,系的力量。我揶揄他:“那你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他笑说,“天涯何处无黑幕”,继续着他的公务员“征程”。  相似文献   

20.
什么人在上访,为什么要上访?安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宏伟说,面对上访群众,这是领导干部最先要分析、研究和掌握的。“当你西装革履时,要想一想困难群众穿得暖不暖;当你吃喝应酬时,要想一想困难群众吃得饱不饱。”这是李宏伟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李宏伟告诉记者:“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上访。上访者三番五次地跑省城、北京.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没有过不去的事,谁愿意费钱费时穷折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