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因编辑婴儿"违反了国内与国际医学伦理规范,触及了伦理底线。虽然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基因技术规制的立法体系,但是该事件仍然有悖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生命权、知情权、隐私权以及法律主体制度提出了挑战,对既有的法律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医疗本应以风险预防为目的,然而在追名逐利的功利主义观驱使下,人被物化、工具化,悖离现代法律所孜孜以求的人的尊严终极关怀。人的尊严是现代科技发展所必须恪守的伦理与法律底线。我们必须理性、冷静对待新科技,必须对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医疗进行严厉的法律规制,在秉持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的尊严与福祉的目的终极关怀下审慎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权",而"人道"的核心就是捍卫每个人的人权."人的宝贵与尊严"对于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当一个人强调自己生命的宝贵与人格尊严的时候,他同时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尊严.法律追求公正与正义,它保护某个人的生命与尊严同时,对其他所有的人施以同样的保护.一个人如果为追求自己的不当利益,公然践踏法律的明文禁令、残酷剥夺他人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那他就同社会准则、道德和秩序格格不入,法律就不能再偏袒他的生命.否则,法律的天平就会失衡,法律的不公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人们不能在口口声声追求法律公正的同时,却以杀人犯受到法律制裁时的心理感受而决定法律的取舍!  相似文献   

3.
<正>西方法律思想史作为法学的灵魂性学科,其发展就研究而论是立言,就教学而论是立人,就中国法制进步而论是立功,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地位与功用,其兼及中外、贯通古今的知识跨度铸就了该学科融贯性的知识丰度。因而,从事该学科研究与教学是需要长期知识积累和思想积淀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史彤彪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律思想与法律文化研究,尤工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出版了《威严与尊严——中西法律文化宏观比较》、《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法国大  相似文献   

4.
自《联合国宪章》以来,人的尊严即成为国际法律规范与国内法律文件中屡屡提及的重要概念。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宪法第一次明确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内容,是对公民尊严不受侵犯权利的补充和扩展。实践中我国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尊严权。但是,我国人的尊严权保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出发,论述了我国法律保障过程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保障我国公民尊严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法学角度研究人的城镇化的核心要素问题,认为农民城镇化的核心要素是农民的尊严和权利,并从城镇化人本主义和法律社会原则两方面加以论证。建议着重维护农民在城镇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6.
依据“入口—出口”的制度设定逻辑以及《民法典》关于生命尊严和撤回权的规定,可解释出患者享有生前预嘱撤回权。患者可亲自行使撤回权,亦可委托代理,但未经许可,法定代理人不得撤回。患者亲自行使时,对其行使能力要求应采浮动认定机制:原则上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如果撤回的预嘱内容是“拒绝维生治疗”时,可降低行使能力标准。生前预嘱撤回方式的选择围绕“如何让患者更有效地行使撤回权”展开,内蕴便捷患者行使和真实性证明二元价值之争。我国患者可采一切能证明其主体能力和内心真意的撤回方式,体现对真实性价值的倾斜和对便捷性价值的兼顾。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承诺作为一种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源于现代刑法对个体意志自由的尊重;但被害人承诺的范围并非任意,对生命权的承诺就是一个例外。这归因于自由的真谛是做法律许可的事情,逾越了法律的藩篱,个体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生命权是享有自由的载体,对其放弃的承诺是毁灭自由权主体本身,因而刑法禁止被害人对其生命权的承诺。生命权体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具有不可让渡性;但基于尊重生命尊严和保障生命质量的目的,安乐死或许是被害人承诺对生命权例外之例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公安部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关于驾驶证注销制度进行分析,指出该规定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等上位法的多项规定,建议尽快对其进行修改,以维护我国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初的“躲猫猫”开始,“喝开水死”、“摔跤死”、“做梦死”……接连发生的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从查明公布的几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个别地方的少数执法人员,的确存在着对在押人员刑讯逼供、放纵牢头狱霸等行为。频频发生的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受损,成为社会的不和谐之音。因此,给在押人员以人道的待遇,彻底终结非正常死亡现象,切实维护涉案人合法权益,既是对公民生命尊严的尊重,也是对中国法治尊严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该书《序:法律人的“希波克拉底之誓”》中写道:“这是一本发人省思的书,不只法律人该看,非法律人但关心台湾法治发展的普罗大众也该看。在书中的第一章,作者即下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标题:‘人的光明,法的黑暗?’文中反讽地指出,法律人地位日隆,但法律尊严却荡然扫地的荒谬现象。书中语重心长地指出:‘社会如此善待法律人,法律人自己呢?  相似文献   

11.
“人的尊严”思想的法律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尊严”是二战以来许多重要的法律文件所确认的重要价值。“人的尊严”的观念发端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而在康德的笔下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法律上,“人的尊严”成为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是个人确保其自由、独立身份的护身符,也体现了人的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由“人的尊严”思想可以衍生出法的主体性原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常常聚焦于生、死、爱、性、存在等既具体又抽象的主题上,体现出一种距离和穿透力。在其诗歌《新生》中格丽克描绘了季节之美,动静之美,爱之美,进而诠释了生命之美。同时又通过将美与生、死、爱相映衬展开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并悟出生命的意义:尽管死亡是必然的,新生还是带来无限美好的遐思。  相似文献   

13.
塑造拥有健全的理智和自由的心灵、敬畏生命的意义、良知和正义感,是所有教育追求的理想。作为善与公正的艺术,法律教育的特质在于,培育法律的正义观念与神圣情感、崇尚平等自由与人的价值尊严、虔敬的法律信仰和伦理美德。公正是法律的至上理念,法律教育追求的终极之善即如何通往正义之路。  相似文献   

14.
精神疾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应当并且已经进入了司法控制的范围。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设"依法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作为特别程序的一种,建立强制医疗程序的基本框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和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强制医疗程序作出进一步的规定,有必要对其法律构建进行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赢”的“良法”。工会组织作为重要的涉法部门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充分行使本法赋予的职权,针对存在的问题,“多手”齐下,发挥维护法律尊严、促进法律实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诚信原则的适用--源于一则案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作为我国《民法通则》所宣示的一项基本原则 ,其在民事司法中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具有最高的指导作用 ,而不是直接适用于个案的裁判。当我们滥用了这一“帝王条款”的核心价值和功用 ,法律的尊严也将遭遇挑战和侵害。  相似文献   

17.
强制医疗程序是《刑事诉讼法》新增的特别程序之一,对于其庭审应当如何进行,法律并没有详细规定,实践中的做法也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完善强制医疗程序的庭审模式,从而有助于法官做出正确的裁决。  相似文献   

18.
王充(公元27—约97年)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论衡》是他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论衡》一书中的《论死篇》是王充无神论思想的代表作,文中尖锐地批驳了人死灵魂不死的谬论。  相似文献   

19.
人的尊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及其尊严。二是理性、非理性与超理性。理性表征着人的尊严,但超理性象征着人的最高价值。三是自主、自治与自决。自主是一种观念或理念,也是一种能力。四是自律与义务、责任。自律要求人必须在理性选择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愿望、情感和需要,与义务、责任等紧密相连。五是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其结果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离婚过错赔偿是修订后的《婚姻法》中确定的一项新的重要制度,它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有着重要作用。离婚过错赔偿需具备一定条件;离婚过错赔偿限于《婚姻法》第46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离婚过错赔偿范圈包括人身和财产两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