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行先试属于法律试行的立法模式,以人的有限理性为理论依据,试图在集体行动中形成自发秩序,是国家推进和社会推动相结合的社会改革方式。通过对"先行先试"立法模式进行制度经济学上的供给需求分析,先行先试立法模式是依赖市场主体利益而进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以法律供求均衡作为法律试行效果的检验标准;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先行先试立法模式付出的成本为试错成本和边际成本,所获得收益为立法的学习收益和反思收益。这启示我们,需要在法律试行过程中坚持立法科学和立法民主的结合,实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互动,从而实现法律运行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权益被侵犯现象时有发生,而现行劳动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法律执行不力等原因进一步造成农民工维权困难。应进一步完善劳动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大执法执行力度,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工提高技能素质和法律素质,这样才能既"治标"又"治本",最大化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律人类学"法律多元"的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的法制,通过辨析法律的"镜子理论"和"剪刀理论"来认识国家法的特性,达到对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并超越关于移植法与本土资源的争论。任何过度疏离于社会的国家法律,无论它来源于对外国法律的移植还是本土的创造性立法,对民众和社会来讲都可能是"外来法"。国家法律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对社会需求缺乏有效回应,导致国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过度的"外来法",这是当代中国法制的一个重大危机。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发展方案应致力于提高国家法律的内生性、提高法律对社会的有效回应能力,而法学研究更应回归到法律深嵌其中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可操作性诉求,对近些年的立法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的情况下,"可操作性"已经用于对立法质量的评判。现在,这一观念有向司法领域蔓延的趋势。该命题所表达的单向、简单的思维倾向,很容易产生对法律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从而会影响到司法的品质。虽然我们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资料证明"法律可操作性"的标签化程度及其危害有多深,但是,从学理上先进行定性分析还是有必要的。用"可操作性"作为原则和标准,对立法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是法律的可操作性诉求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把现有的"法律的可操作性"的思维倾向,用于处理司法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适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法律监督”探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法律监督关乎当前我国检察机关的定位,也是检察学的基础性问题。但这一术语既非我国特有,也非我国所独创。回顾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李六如为首的学者对苏联检察功能的概括,"法律监督"其实是"法律守护人"的流传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法律用语为例,来说明《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特点,表现为法是维护礼的武器及把礼制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等方面。《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特点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道德在规范层面上和事实层面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悦悦事件"折射出整个社会群体道德责任感的缺失,但是一旦为道德立法,法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就会受到损害。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见死不救不能入刑。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处在加强对个人财产权和公共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的重要时期,而"国有化"和"私有化"在这两个方面构造了一个法律困境.我国政府事实上已经开始面临这样的法律困境了我们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征用;对公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征用;我们正在实施的对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传统国家经营的公共行业如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的对私人经营的开放和特许;一些行政垄断行业的逐渐改革--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国有化"和"私有化"措施.政府怎样去面对这样一个宪法难题是值得思考的.我们目前的做法是在立法中寻求解答,即修宪;但这不可能是长远之计,我们的宪法不可能永远如同一部行政法典那样"年年更新",宪法需要稳定.这必然要求政府去寻求另外的法律解,而司法之解无疑是最值得信赖的.  相似文献   

9.
水权是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一直未有定论,这就需要我们回到“水权”概念的源头——美国,对其加以深入考察。根据美国学者和立法实践对于“水权”(waterright)的界定,水权是对流淌于天然通道的江河、湖泊、溪流、泉水、地下含水层等公共水体的权利,水权只是指水资源使用权或水使用权(包括水资源使用权和商品水使用权),而不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或水所有权。这是由美国所具有的法律文化、法律思维、法律理念、法律传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塑化剂的标准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本文探讨了"塑化剂风波"发生后,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行业协会等机构分别采取的应对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包括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主动、行业监管欠缺力量、企业自检机制不完善以及下游企业缺乏隐患意识等问题,结合国外对于塑化剂的监管以及2011年台湾塑化剂风波后的应对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民法解释之依据与解释方法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不仅包括法律规范内容含义不明确、不清楚时的解释,还包括对法律规范的有无进行的判断、在没有法律规定时进行的漏洞补充和价值补充。依解释法律的主体及效力的不同,民法的解释一般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而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体系、目的、历史、比较等方法。法律漏洞的补充与法律条文的解释有时并不能截然区分而有所交叉,因此有必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吴英"案的出现有它一定的客观原因。吴英的行为反映了当下众多民营企业的现实发展问题为扩大经营,通过支付高息的方式吸引民间融资,但一旦经营失败或资金链断裂,就可能深陷高利贷漩涡无法自拔。对吴英的审判暴露出现有法律和金融体制在应对民间融资问题上的滞后性。要规范民间融资,必须在把握吴英案背后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法律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吴英"案中的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包含了法治的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机制,使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的干部受重用;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法律规范切实可行,实现"善法"之治;必须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落实"规则公平",保障程序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渠道;必须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论刑法立法解释的不必要——以法律的不确定性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从法律的确定性到法律的不确定性这样观念的嬗变,司法中心主义逐渐代替了立法中心主义。语言的开放性导致法律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刑法立法解释不可能解决法律的不确定性所可能带来的弊端.刑法司法解释完全可以取代刑法立法解释,刑法立法解释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专家法律意见书”从性质上说不属于证据,而属于学理解释的范畴。目前,我国法律实践中的专家意见书存在亟须规范的问题,包括以“学术权威”压迫“司法权威”、以专家意见干涉司法独立等。参考国外相关的立法例.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应拒绝接收“专家法律意见书”,并采取相应的替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走了一条由简单到成熟、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立法质量不高、立法的民主性欠缺、立法中体现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存在某些立法空白。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紧添补立法的空白点,将修改现行法律放在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开展法律清理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少数民族立法,是中国近两年封建统治者民族统治和民族立法经验的总结,是清代各民族融合和各族封建法律交汇的产物和反映,其中治理西藏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民族立法的成就,成为清朝法制发展的突出标志。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清政府逐步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既连续又有阶段性的立法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其中‘’从俗从宜”治理西藏的法律思想和法制建设作一探讨。 “从俗从宜”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方针,它是由《礼记正义》中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齐…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史因逐渐远离前几十年的在法学中的核心关注地位而引起学界反思的当下,法律与文学这一法理学运动在进入中国法学研究领域后,却转向了借助文学材料分析中国历史问题。本文试图以苏力和黄宗智的研究为例,从史料范围、研究方法和法学/社会理论的运用三方面探讨"新法律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过劳死”侵害了劳动者包括休息权在内的基本权利,但在现行制度体系内却无法找到有效的保障路径。“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因此,在社会的需求、医学技术的发展等基础之上,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逐步构建和完善“过劳死”法律保障体系,是人权保障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形式,对此类犯罪活动的定罪,目前存在法律适用上的矛盾,造成公安机关侦办此类案件的现实困境。对于"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社会的宣传与防范,整合各警种优势资源进行打击,藉以推动此类犯罪的规范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