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乡土》2016,(4):50-51
正中国寺庙菜的发展,是与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后自身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自东汉时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饮食习惯也随之引进,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的盛世,及至明清的普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生活。佛家人慈悲为怀、戒律森严,首先戒杀生,因为佛家的观念是众生平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不能杀戮,更不可佐食,这就决定了佛家菜是纯素。佛家素食的烹饪,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多样,由纯素到仿荤,由寺内到市肆相互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和法律制度及其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环保思想和法律制度.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佛家提倡的"众生平等"等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在立法上,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立法来或多或少地确认和发展这种社会文化."和谐"观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也是文化的直接栽体.儒、道、佛三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资源.儒家提倡"敬",道家提倡"静",佛家则提倡"净".儒家强调"敬","敬"突出的是恭敬的态度、认真的作风和虔诚的精神;道家强调"静","静"突出的是保守自我,是不为外在事物所左右、所束缚;佛家强调"净","净"突出的是内在精神的自在、清明与空灵.儒、道、佛三家,其所突出的具体因素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就心性论而言之,不管是儒家,是道家,还是佛家,都强调本体一境界一功夫的一致与贯通,都强调融功夫于境界,融境界于功夫.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的四个维度论述中国梦,即中国梦的本体论、境界论、工夫论和"宇宙论"。从本体论看,梦是生命的圆满、心灵的飞翔,中国人的心灵是特别富于历史感的心灵,中国梦是古国新生的梦。从境界论看,中国人以仁爱为大人之心、君子之德,仁者通天下之志,与百姓众生同梦,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仁者之梦、大同之梦。从工夫论看,每个中国人做好自己的梦、尽自己的本分,就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传承文明、探索新知、融会贯通、资政育人,是学人本分的梦。从"宇宙论"看,贯通中西古今,纳民主于王道、导自由入和谐,就是中国梦的政治、文化宇宙,是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我们梦想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平等与自由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  相似文献   

6.
毛国民 《前沿》2013,(3):58-62
净土宗和禅宗源于大乘佛教,坚信众生同具佛性和众生皆可成佛的思想,极力追求众生平等、普渡普救,社会最底层、最多数的芸芸众生都可以成佛。这些理念与中国之“自然平等”思想和儒家的“人世”情结相通或互补,成为其在中国盛行不衰的根源所在。然而,他们在人性理解上存在差异,并因此导致他们在成佛方式上的差异。只不过这些差异,还不至于影响到“禅净合流”的脚步。  相似文献   

7.
云溪子 《小康》2023,(1):76-77
<正>对于“知足”与“不知足”的是非,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有区别地辩证分析。中国名刹,浙江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们多认为佛家是“出世”的,我以为这副对联倒很入世。在我看来,对联讲的是对待人生和世事的应有态度,告诉众生,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遇事有一半称心如意就应该满足了。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这虽然是佛家的说法,却也是经验之谈。根据自己的类似体会,我曾经写过“知足常乐”之类的小文章。  相似文献   

8.
东芳 《前进》2015,(3):23
人生在世,有贫富之分,也有境界之别。世上有作为的人,都希望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勋,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真豪杰,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能达到此境界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实际上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家财万贯或一官半职,也不一定是境界低下的人。境界与财富无关,与权势无涉,关键是看他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迌 《台声》2008,(8):80-82
盂兰盆会 “盂兰盆”原音是梵语“乌兰婆孥”,是“救倒悬”的意思。佛家认为,痛苦的人生就像倒挂在树头上,苦不堪言,为免除众生“倒悬”之苦,佛家便在庙中诵“盂兰盆经”,并且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这种风俗,据说是起源于“目莲救母”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崔岱远 《传承》2008,(1):52-53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代表的是人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属于佛家所说的"空"的范畴。所以孙猴子所争的往往是个名分,比如争个齐天大圣的空衔啦,争个可以出席蟠桃大会的入场券啦什么的……总之,都比较虚。相对而言,猪八戒就比较务实喽。他一有机会就睡,永远都想着吃,时刻惦记着留在高老庄的媳妇儿。本来是因  相似文献   

11.
猪年说猪     
正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属相,这个属相跟随人的一生,是民俗信仰生活中最普遍的事。2019年为农历己亥年,生肖为猪。《六十甲子纳音歌》中"戊戌己亥平地木",为木猪年。"猪"位于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位,每当猪年到来时,都会引起人们对生肖文化的哲学思考。有人说,十二生肖反映了中国"众生平等"的观念;有人说,十二生肖反映了中国对动物"各有所长"的尊重;有人说,十二生肖反映了事物循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2,(4):60
其实,现在中国的改革困境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已经改不动了。"在改革初期,提出"摸石头过河"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可能是摸石头上瘾了,连河也不想过了。  相似文献   

13.
一笔者近日拜读高瑞泉先生的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简称高著),该著以平等观念为中心,揭示出中国思想史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长期纠结。颇有意思的是,先秦诸子各自差异鲜明可见,惟独在平等观念上可以找出很多共识,甚至在后来的佛家思想中,也以独特的话语形式来表达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4.
也谈"communitas"人类学视野下的一种旅游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中的"共睦态"体验首先应该是在旅游者身份被"夷平"的基础上产生的,"共睦态"必须有特纳所说的"反结构"特征.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在平等、单纯、谦和,甚至忘我的状态中,抛开世俗的偏见、身份、等级与财富.在此基础上,旅游者才可能毫无芥蒂地交流,共享关与愉悦,进而产生息息相通的情感,甚至产生一种如格雷本所说的"神圣"而严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鼠年说鼠     
赵书 《北京观察》2020,(1):62-64
2020年为农历庚子年,在《六十甲子纳音歌中》又镶入纳音"五行"慨念,"庚子辛丑壁上土",为土鼠年。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广泛的民俗信仰,以动物记时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抒发了“众生平等,各有所长,循序渐进,轮流做庄”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6.
韩建夫 《求索》2012,(11):71-73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里,"境界"一词的涵义一般指向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层面。现代新儒家大都善言"境界",并以不同维度构建新的境界论。其中,唐君毅通过对《易传》"感而遂通"内涵的揭示和阐发,并借助佛教"观"的概念证成了相对圆融的生命境界论,呈现出颇为独特的思考路径。而且,以"感通"重构的儒家境界论,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变通观。  相似文献   

17.
不随便"附和",坚持讲真理,说真话,这不仅是一种态度和方法,也是一种修养和积累,更是一种境界和智慧。"附和"者,怕必有一番难言之隐。无论在一个单位抑或一个地方,如若扭曲的权势炙手可热,谁还敢发表不同意见?否则,到时被穿了小鞋自己还反应不过来哩!可只要自己稀里糊涂说好言对,给了人家面子,那定然是相安无事的。从决策的过程,决策的规范看,让人充分发表意见,让不同意见的人发表意见,这是民主的表现,这是群思广益的过程,于决策而言,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明的人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出现之前,从人性的存在方式上看,经历了从"道德人"向"经济人"的跨越。"经济人"的人性缺陷及其所造成的生存困境表明时代需要新的人格内涵。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们在追求"真、善、美"方面进入全新境界,实现了人性的生态化转变,产生了"生态人"理论,这一理论具有深远的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性别平等就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也已经进入了立法者的视野.从法社会学、法经济学视角看,是组织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背离使单位不能自觉促进性别平等就业.而通过制度分析及制度比较,可以发现未来性别平等就业立法的努力方向以及使性别平等就业问题成为法律问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这次视察活动是九届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组织的最后一次活动,省残疾人联合会作了精心的安排。大家一起看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理事长把省残联的工作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残疾人事业的确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是一项最人性化的事业,有幸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用佛家语言叫"积福积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