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友兰与"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保友 《新视野》2006,1(6):52-55
通过考证,本文试图指明,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在李约瑟之前,就已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并尝试回答了“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这个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的问题。在冯友兰看来,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农”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以直觉为主、主客不分的思维方式,是中国未能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对“李约瑟难题”的探究,是冯友兰一生哲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发展过程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熊建文 《唯实》2010,(1):45-48
"李约瑟难题"可另读另解为: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同,导致经过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古中国的科学文化到近代仍然是中国古代实用科学,而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却成为近代科学的直接先声。这对当代中国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有益警示:没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科学发展,社会需求终究会枯竭,科学的发展方向也会因此改变。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学界对其从社会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等许多方面加以探讨过,本文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一角度入手,认为伦理主义与自然主义、保守主义与经验主义、功利主义与直觉主义这三个基本特征构成了阻碍与束缚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单淮 《理论学刊》2002,(3):108-110
“李约瑟难题”是真而不是伪。“李约瑟难题”之解在于17世纪以后中国与欧洲在社会形态上的“非同态性”、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形态对科学技术的低内在需求、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对知识分子以及对知识劳动价值社会认同的“缺失性”和满清统治者游牧民族的局囿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与中国文化接触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此后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科学界及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许多探讨.近期,楚渔先生出版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再次触及这个问题.在目前儒学热逐渐升温的情况下,楚渔先生的见解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彦 《湘潮》2013,(8):75+78
"李约瑟难题"给学术界抛出了一道"高次方程":为何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呢?基于STS分析的视角,本文从时间维度认识之异切入,聚焦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以耗散结构理论来试回答李约瑟难题。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方式偏封闭的近代中国文明系统中正熵不断增加,无法进步;而思维开放的西方文明系统由于获得环境负熵,使得整个系统不断进化,特别是在科学方面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之谜     
江南尘 《奋斗》2006,(3):57-57
仰望领奖台上的叶笃正和吴孟超。忽然想起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问世,陈景润就成为1978年“科学的春天”里绽放最美的花朵.西方科学界说.陈景润“以赢弱的身躯推动了群山。”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阅读的亢奋,感念科学精神洗礼的清爽与舒畅。  相似文献   

8.
难题     
正~~  相似文献   

9.
诚信和理性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两轮,政府是国家发展的主导者,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主要原因就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充满理性和诚信精神,这为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市场需求的大发现,这为欧洲社会的整体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引力;三是在发展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主要原因就是在专制集权体制下,一是缺少诚信和理性,二是缺乏需求,三是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其中宗教文明差异是最关键和最深层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差别就是宗教文明差异。也正是宗教文明差异,才最终为中国与西方走向分岔提供了一个最关键和最主要的一个解释变量。另外,从中国历史源头和历史长河看,由于宗教文明的欠缺,再加上专制集权制度的浓重,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作用而形成合力,最终导致中国产生了所谓的“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不利于推动转型发展的问题、不利于满足人民所期盼的问题、不利于消除民之所怨的问题、人的活力不足问题等,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的形势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这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共同需要。要在领会内涵上、在改造客观世界上、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必须从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考评制度、加强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组织领导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绿色GDP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绿色GDP的核算方式,能更确切地反映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并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西部大开发中,对改善和保护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加强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等方面,将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至少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人类必须搞清楚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类应该努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成为可能.宁夏在实施反贫困战略和进行大开发时,也应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部地区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它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构想、发展布局、目标导向、调节机制、发展模式等内容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西部大开发则是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必然要求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关键。近年来,党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坚持民主制度时重程序轻内容,营造民主氛围时多形式少实践,听取民主意见时喜赞同怕反对。因此,要想提高党的基层民主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必须努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提高党员民主意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二是严格落实民主制度,营造浓厚民主氛围;三是主动搭建民主平台,大力加强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以来,党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外交工作、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这些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科学发展观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发展问题成为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时代性的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对发展问题极为重视,作过许多重要论述,把发展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用哲学思维方式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树立全新的发展思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社会关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对于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