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道小至一个人、一个组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恒的哲学命题。 长汀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奠基与开端之地,也是福建工人运动发轫与萌生之地,闽西自然而然成为福建革命史和福建工运史的源头。拜渴先烈,聆听足音,追溯与重温这段历史.不仅需要,而且必要。常怀敬畏历史之心,才能做好工会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搞得好与差,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协调密切相关。而正副职之间如何正确处理相互关系,对领导班子的团结协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玉平  吴珊 《学习月刊》2014,(8):110-112
城管,一个在新闻媒体上高频率出现的名字,一个网络点击敏感的名词,一个游走在法律与民生之间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张国庆 《廉政瞭望》2009,(12):56-57
一个是美国历史上惟一的五星上将总统,一个是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总统。 艾森豪威尔与胡佛,成功与失败,绝不仅仅是运气,二人的领导力决定着个人与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这里与繁华无缘、与市场无缘;远离大本营,生活又单调,但这里却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一个展示青春活力、促自身发展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3-3
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7.
政治学中有一个理论,在一个民主和稳定的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特权,大量的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其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治产品是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一个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弱肉强食。那么,又如何在这种竞争中寻找和谐呢?答案就是,在博弈中寻找均衡。要使一个社会达到一种和平与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度地贪婪,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一个人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  相似文献   

9.
姚待献 《党课》2010,(22):65-67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系统,领导干部面临的公共行政环境日趋复杂多变。领导,不仅是一种权力的运作、职业的声誉,更是一个风险与责任并重、压力与挑战并存的岗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以两者的二元分离与对立为前提的。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国家与社会的界分与疏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近代以后,国家与社会关系开始出现两条理论路线的分野:一个主张以国家为中心,强调国家的作用与价值;一个强调以社会为中心,倡导个人与社会的能力与意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分别是这两条路线的代表,而近代自由主义则走中间道路。近代西方学者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与界定,是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1.
天来新生记     
蔡仕光 《当代党员》2011,(11):60-61
一个寻短见的年轻人,一个见义勇为的医生,当他们相遇,一个关于爱与新生的故事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2.
刘源 《学习导报》2014,(7):41-41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历史价值与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否真正了解人民的疾苦和需求,是否能真实地面对现实条件下人民利益的诉求与发展方向,将决定我们执政党能否肩负起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4,(9):40-41
有时候,一个人特别的表情瞬间能给人强烈的现场感,在恶念与良知、鲜血与泪水、正义与罪恶的撞击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当事人被定格的画面,还有他们那些值得记录和反恩的瞬间。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2,(20):1-1
一心为公是官德的第一要义。这是政治立场、政治标准。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公与私,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最影响人格与人品的大题目。历史上向来就以怎样对待公与私而分成贪官、清官。一个普通人的私心顶多是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和自己的孤立,一个有权的人有了私心,就...  相似文献   

15.
滕盛萍 《前线》2023,(2):77-79
“斑马线文明”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气质。用好北京冬奥文化遗产,塑造首都“斑马线文明”新品牌,通过宣传教育与示范引领共举,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并重,部门联动与市民参与同行,推动礼让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敞开胸怀,释放着无处不在激情的城市,这是一个在变革中,进发着生机与活力的城市,这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包容诸多文化元素、颇具民族特色的城市,这是一个以递进速率发展、催生的一个新的大都市。这就是7月13日至19日,在参加“全国省级党刊聚焦北部湾大型采访活动”中,以全新面貌走入我视线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17.
江汉波,中央苏区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很多党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张健甫,一个比较著名的近代史专家,但对大多数党史爱好者来说就可能比较陌生了。其实,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是从江汉波到张健甫,从一个职业革命者到一个知名学者,这是源于我党早年一次会议对持不同意见者的错误批判与处分。  相似文献   

18.
书缘     
赵武松 《学习月刊》2012,(23):13-14
曾读过很多名人关于与书结缘的自叙,每次读来都会为之动容。我不是名人,也不是大家,甚至连一个成功的人也不敢奢论,唯有无愧的是,我是一个喜欢书,爱读书,与书有缘的人,于是也想冒昧写点与书有缘的经历和心语。  相似文献   

19.
微史 《廉政瞭望》2011,(19):65-65
文人与盗贼,本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至少一个在梁上.一个在梁下。然而,当二者相遇时,总是不免擦出出乎意料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杨飞 《党课》2013,(12):105-107
在众多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章疯子”章太炎,一个是“刘疯子”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名重一时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他们均有着学问大、脾气怪的共同特点。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几与他的学问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