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职能和特征日益突出,这当然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乌鲁木齐市要谋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加速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建设步伐,实现“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是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一环。一、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以弥补市场失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机构也比较精干,行政运行成本比较低。对一个通过渐进式改革方式转入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转型,会引起财政切块的变化。要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首先还是经济要平衡较快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法制化的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3.
卞彬 《探索》2004,(4):48-50
在西方国家里 ,财政就是公共财政 ,而在我国 ,可以说是经过几十年的旧式财政运行机制与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碰击之后才悟此真谛。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公共政府的执政理念的角度 ,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特征 ,以期探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财政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其基本职能是凭借国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决定了财政活动必须以国家权力为保障,以国家法律为依托,不如此便不能保证财政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财政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为依据,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愈高,这一特征就愈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依法治国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也愈来愈快。 9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一部财政大法,仅有《国…  相似文献   

5.
一、公共财政内涵及范围的界定 公共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公共财政的内涵就是"公共性",在理论上称之为"公共财政",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财政".  相似文献   

6.
孙振民 《世纪桥》2010,(7):39-39
古罗马公共浴室财政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上的支持、皇帝个人的捐献,达官贵人的热情资助,而这都是罗马帝制驱动的强大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昕 《世纪桥》2008,(2):76-77
满足农村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许多问题,而探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公共选择理论与中国公共财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之所以将公共选择理论引入财政学领域,是因为财政问题本身的某些固有属性决定了大多数财政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吸收和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不仅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更是公共选择的财政。同时,中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过程应当是,也必然是财政管理公共化的过程,这是建立民主的、有监督的财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贯通或适用于财政实践的全部领域、用以衡量财政活动是否符合财政最终目的的实质性应然行为准则或行动逻辑,财政基础逻辑既是财政本质的体现和操作性表达,也是公共权力的应然逻辑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和呈现。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财政本质论——公权保障论,财政的基础逻辑也就是如何通过财政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来保障公共权力(财政事权)实现其应然目标的行动逻辑。而现代财政的基础逻辑则是现代国家主权在民的权力逻辑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和呈现,也就是循义利他的公共性逻辑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和呈现,即根据需求正义来开发和配置财政资源,以保障公共权力实现其根据需求正义来解决人的需求溢出的最终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以公共管理的基础逻辑(公共权力逻辑)为基础逻辑,是以公共管理之道(循义利他)统御理财(包括生财用财)之术的公共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10.
对财政要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财政本质是构成财政要素的内在联系。财政要素的形成有其历史过程,应对财政与公共财政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要对财政分配目的进行新的概括,即其目的是满足能体现国家(或政府)职能的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分配所凭恃的主要是政治权力,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和范围内,财政收入也运用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力。我国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同时要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覆盖的范围大而无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地方财政在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时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均等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面对这些要求,地方财政的资本运作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绩效管理能力受到挑战。地方财政应积极加强这些能力建设,更好地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通常运用不同的补贴形式,以刺激出口或限制进口,从而影响国际市场的货物流向。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从主体、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对补贴进行了界定,即补贴只有在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才成立:第一,补贴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第二,政府提供了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第三,补贴使产业或企业得到了利益。因此可以说,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即指一个企业或产业或一组企业或产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由此,财政亦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是发挥农业农村公共属性和正外部效应的基础,是协调农村中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以及社会公共需要之间矛盾的基本机制,是乡村振兴各要素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和有效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发挥财政对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建立现代的农村财政制度,建立乡村治理中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的现代预算制度,完善农业农村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参与对农业生产及财务活动的系列化管理形式,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对推进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剑川 《当代贵州》2014,(34):36-37
正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当"钱袋子"的家、作"钱袋子"的主,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实质体现。国家财政的"财"即是钱,"政"就是政治,两者紧密相联,体现了财权与政权的统一。而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是现代国家财政的核心,也是国家运用公共权力配置财政资源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16.
凌河 《当代贵州》2014,(3):34-34
正在现代国家,财政并非仅仅是"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政"的问题,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财政乃庶政之母,故有政必有财,财为政之资。基于财政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法治成为现代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确立财政运行基础及规则的财政法,其价值并不在于它是理财之法,而更多地体现为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其中,政府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社会状况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政府教育责任倍受社会关注,不可缺位。  相似文献   

18.
熊波 《学习月刊》2009,(6):15-16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渐由事权、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集权型财政体制向事权、财权逐级划分的分权财政体制演化。由于没有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配合.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成为了一种导致地区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体制。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调整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格局,重塑政府间财政关系:同时.科学设计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地区间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经理论界的一个基本课题。这一关系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时期尤为引人关注。当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财政要不要支持经济建设 ,怎样扶持经济发展 ,或者说市场体制下财政向何处去 ,发展方向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甚至相去甚远。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思考 ,以期促使该问题的解决 ,便是本文的初衷。一在实践中 ,一些同志主张财政从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退出来 ,有的甚至主张财政退出整个经济建设领域 ,其理由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在…  相似文献   

20.
税制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一种普遍制度。联邦主义既是一种关于联邦的政治哲学,也是关于联邦的政治秩序。财政联邦主义是联邦主义政治哲学理念在财政领域的提出,是宪政实践的产物。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并没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积弊,反而带来了新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于是新一轮税改被提上日程,而财政联邦主义的引入亦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