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摘录     
马属动物土霉素渣中毒 马属动物因投服土霉素致中毒死亡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吉林伊通县某生产队因马、骡发生腺疫,遵医嘱买回土霉素渣拌饲料喂牲畜,一日二次,每次600~900克,连喂三日后,发现一骡突然死亡。又陆续发病15匹,其中马7匹、骡8匹,占服药数的88%;死亡7匹,其中马3匹、骡4匹,占发病数的46.7%。 (申太昌摘自:中国兽医杂志,2,23~24,1986) 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腹泻 作者用鲜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急性肠卡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共98例,治愈90例,治愈率91.8%。其法:取鲜桦树内皮,马500克、牛600克、  相似文献   

2.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3.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马属动物“猝死症”的调查石全有李长有鄯来平肖一李生福(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810800)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底,青海省民和县塔城、东沟和柴沟3个乡的马属动物发生急性死亡。发病26匹,其中骡22匹、驴4头,均死亡,致死率100%。将病料送...  相似文献   

5.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6.
产气荚膜梭菌 (魏氏梭菌 )病是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为D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 ,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常发生于绵羊 ,山羊也可发病 ,该病暴发于马属动物尚属罕见。笔者在兽医诊疗工作中 ,曾遇到两起小区域暴发于马属动物的产气荚膜梭菌病。病例 1  1995年 12月 2 9日 ,民和县东沟乡麻地沟村范某饲养的 10岁黑骡 ,晚间无任何病症进圈而早晨死于圈内 ,因死因不明而未做尸体剖检即将死尸深埋。 1996年 1月 1~ 8日 ,该村和相邻的张家庄村连续发病、死亡 18匹马属动物 (骡 15匹、驴 2匹、马 1匹 ) ,疫情上报后 ,立即…  相似文献   

7.
1997年春季,山西省吕梁地区的部分县(市)发生牛、猪、骡、马猝死。据对临县、交口县、离石市等五个县(市)的9个自然村统计,共死亡大牲畜120匹,猪100头。其中临县克虎镇尉家洼村有30余户人家,2~5月死亡牛6头、驴7头、骡3匹、猪8头。经过流行病...  相似文献   

8.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9.
1984年8~10月,在弥勒县吉山区脚落召村的马骡发生一种以运动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发病23匹(马14匹、骡9匹),占38匹马、骡的60.5%;死亡21匹(马13匹、骡8匹),致死率91.3%。血液涂片镜检16匹,检出有锥虫的10匹,检出率为62.5%,曾用205治疗,虽锥虫转阴,但病情仍继续恶化和发生死亡。从最早死亡的2匹马脑中检出脑脊髓丝虫后,根据前期治疗情况,诊断为马、骡锥虫与脑脊髓丝虫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0.
岷县骡驹焦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类动物的焦虫病是由马焦虫(Piroplasma caballi)或纳脱焦虫(Nuttallia equi)经蜱传播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性血孢子虫疾病。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黑龙江的珲春县发现,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如原兰州军区同德军马场1963年因本病死亡马172匹,吉林省扶余县1958年爆发马焦虫病,发病马261匹,死亡89匹。有资料记载骡、驴可感染焦虫病,但无显著临床表现。而骡驹爆发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1974年2月,崇信县黄花公社崾岘生产队的马骡突然先后发病,半月左右连续死亡3匹。我队立即派人配合县畜牧站进行调查和防治,使疾病未再扩展,病畜亦皆治愈。现将对此病的初步调查和防治情况报告于后,供参考。 一、发病和防治 (一)饲养情况;该生产队位于山区。共有马6匹、骡8匹、驴8头及牛47头。马类牲畜分别喂养在六个窑洞中,室内的温度、通风和卫生情况尚好。近两年,该队未从外地购入牲  相似文献   

12.
检测T、B淋巴细胞,以往多采用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荧光标记以及电镜观察等方法。自Mueller(1975)、Ranki(1976)以α-醋酸萘酯酶(ANAE)的反应产物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测定了马、骡、牛、羊、猪、鸡等家畜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值。但尚未见有关青海高原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的报道,因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的健康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进行了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择临床健康马52匹,骡74头,驴60头。其中母马40匹,骟马12匹;1~5岁  相似文献   

13.
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以及辽宁、内蒙、陕西、甘肃等地区,母驴怀骡驹后,到妊娠后期,每年都有部分出现不吃不喝的拒食现象,称为“驴怀骡临产前拒食症”,也有的地区叫妊娠中毒症。若措施不利,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据涿鹿县1973年15个家畜配种站的不完全统计,1972年共怀骡的驴509头,患临产前拒食症者69头,占13.55%,其中死亡母驴25头,占36.23%,死亡骡驹45头,占65.21%。 近几年来,我们走访了宣化、怀来、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县、社配种站、兽医院和部分社、队,调查了防治驴怀骡临产前拒食症的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蛇毒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任世俨(甘肃省平凉地区畜牧兽医站744000在兽医临床上家畜被毒蛇咬伤的病例屡见不鲜。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诊治蛇毒中毒家畜124头(匹、只),其中牛31头、驴20头、马11匹、骡7头、羊50只、鹿5头,治愈121头,治愈率达98%...  相似文献   

15.
1983年3月9日,我县巷道乡五里墩五队15头大牲畜突然发病,很快全部死亡,其中马5匹,骡2匹,驴4匹,牛4头。发病率为39.4%,致死率高达100%。将病料送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做毒物化验和细菌学诊断,分离出魏氏梭菌,将菌株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分型,最后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故将此病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 (一)发病情况 1983年3月9日上午9时,某社员将一匹7岁骡子和一匹14岁马牵到水井饮水槽旁饮了先一天盛满的一槽水,下午5时骡子突然发病,7时死亡。接着凡早上饮了该槽内先一天水的牲畜,大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保证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开展马属家畜(马、驴、骡)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迫切和必要。 线虫病是马的常见多发病,危害极其严重,已有的防治药物都不够理想,因此,解决马的线虫药物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马焦虫病是危害马匹严重的血液寄生虫病,常常造成马匹大批死亡及对马匹的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本病在我省的流行,有越来越广泛的趋势,自1959年北京农业大学实习队在海南州兴海地区初次确诊以来,随后在海北、湟源、果洛、海南、玉树等州、县陆续发现。1975年春与同学去刚察县进行生产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马焦虫病在该县比较普遍,其中以伊克乌兰公社红光大队最重。在4~5月份,红光大队两个生产队马匹先后发病,并造成大批死亡,最严重的一群放牧马71匹,死亡31匹,死亡率达43.67%。现主要将伊克乌兰公社马焦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作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8.
新生骡驹溶血病是军用马骡生产上遇到的严重问题,新生骡驹发病率高达7.5%,死亡率100%,对军骡生产危害很大。发病原因系由于马、驴杂交后,部分妊马初乳中存在一种“抗驴抗体”,新生骡驹吸吮初乳而产生溶血病,以至发病、死亡。 我所同志们,以敢于革命、大胆创新的精神,深入马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此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9.
家畜卵巢疾病,往往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发情,使繁殖母畜不能配种怀胎。我们在白水、澄城县等地重点调查,当年不发情母畜,马、驴为17.7%,牛为63.5%。奶牛为30%左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草药羊红膻试用于家畜催情。四年来,用粉末内服的方法,先后试治不发情大家畜191头(匹),治愈165头(匹),治愈率为86.39%。 (一)药物 本试验用羊红膻,系伞形科茴芹属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采于我省宜君县棋盘公社、白水县云台公社、  相似文献   

20.
1982年9月29日~10月1日,马跑泉乡社员,用复种高粱苗喂牲口,3天内有骡1头、马2匹、驴1头发生中毒。经救治3例治愈,1例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