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 ,美欧之间在世界观、安全观和治理观等方面的分野是造成当前美欧分歧的主要观念性成因。其直接结果和集中体现 ,是伴随着冷战后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迁而出现的美欧集体认同的危机。美欧各自的利己身份和集体身份的重新定位给传统的大西洋关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与变革。在大西洋关系结构性变迁的可能前景中 ,相比美欧分裂并对抗、美欧和解并合作而言 ,美欧形成新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平等关系 ,更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从布什政府对台军售看美台军事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布什政府第一任期 ,美国扩大对台军售 ,提高与台湾军事交往的级别 ,加强了与台湾的军事情报交流与合作和对台军事人员培训 ,甚至直接参加台湾的军事演习 ,明显提升了美台军事关系。但在落实布什上台仅两个月时草率做出的向台湾出售一笔先进武器决定过程中 ,美台之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数轮讨价还价 ,至今这笔交易仍然还有很多未知数。这一艰难的执行过程反映了美台军事关系的一些变化 ,呈现出美台关系的一些新特点。其政治含义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美印三边关系的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发展。美国能否利用印度平衡和制约中国,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印关系的发展。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只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印度就不会被美国利用来制约中国;而中美之间的战略目标虽有相当多的差异,但也存在不少利益交汇点。根据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分析,中美印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与中美印有关的国际合作机制在发展。中印之间和美印之间有一些共同价值观,中美在价值观上也并非完全不同。中印战略文化的相似之处大大多于美印之间。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中印是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但都不愿挑战国际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大国——美国的领导地位,也不想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而是主张在遵循国际法准则、平等和相互尊重、合作以及推动多极化的基础上推动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美印有必要建立相对均衡的三边关系。如各方处理得当,中美印有可能避免“安全困境”,建立起“双赢”或“多赢”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新的国际秩序正逐步形成。世界各国正加紧其战略调整 ,大国间的关系将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里展开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美、欧、日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 :既相竞争 ,更多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5.
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实际上是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台独问题既是危害和冲击"两岸三边"关系架构的"破坏性"因素,也是台海两岸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而在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的"台独公投",既是陈水扁激化岛内族群对立和危害两岸关系的直接根源,也是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的角力焦点. 相似文献
6.
要展望某一种三角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这一三角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要件一一检视.本文将沿着这一思路,对中美日三角关系及其未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归泳涛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6):80-97,I0003,I0004
冲绳美军基地是美日同盟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维持军事优势的战略要地。在70多年来的历史中,冲绳基地及其驻军的规模、结构和任务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但其战略价值始终受到重视。围绕冲绳基地的争议集中于海军陆战队,美国计划将其大部移驻关岛等地,日本则担心此举会削弱美军威慑力。近年来,美国的全球战略先后转向反恐战争和大国竞... 相似文献
9.
归泳涛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6):80-97
冲绳美军基地是美日同盟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维持军事优势的战略要地。在70多年来的历史中,冲绳基地及其驻军的规模、结构和任务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但其战略价值始终受到重视。围绕冲绳基地的争议集中于海军陆战队,美国计划将其大部移驻关岛等地,日本则担心此举会削弱美军威慑力。近年来,美国的全球战略先后转向反恐战争和大国竞争,其基地政策随之走向分散化、小型化,冲绳基地的战略价值和美日同盟的分工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应对所谓导弹威胁是美军的首要关切,美日会否在冲绳部署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将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2021,35(5):102-116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在战略定位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战略思维上奉行"零和博弈"思维,将对华战略目标调整为竭力掣肘中国的崛起进程,进而在战略手段上开始对中国采取全面的打压和围堵,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在中美关系波折不断、摩擦频发的战略背景下,为了实现"以台制陆"的目标,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对美国对台军售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实现对台军售的"常态化",决策程序的"便捷化",军售模式从"官售为主"向"官商并举"的调整,以及售台武器性质从"防御性"向"进攻性"的转变;另一方面则通过将台湾纳入美国"印太"安全战略框架,扶持台湾当局发展"非对称战力",强化美台防务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深化美台情报共享与合作,推动美台多层次军事交流等方式,使得美台安全与军事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1.
多重三边关系影响下的中亚地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总结和分析中亚的态势,提出在中亚存在的多重三边关系.首先,作为中亚区域的核心三角关系: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国家、俄罗斯、中国三边关系; 其次,跨欧亚区域的三边关系,包括俄罗斯、欧洲、中亚国家,其中包含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全球层面的三边关系,例如:俄罗斯、美国、中国的关系,俄罗斯、欧洲、美国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中亚地区内部的多元化以及外部的多样化共同深刻地影响这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中亚外部环境的基本形式,三边关系应以尊重国家基本安全利益为目标,并考虑在不可避免的合作与竞争的外部行为过程中采用共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缅关系的转折:1954年——以外交部解密档案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中缅两国总理互访,不仅确立了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增进了了解,减少了疑虑.1954年的双边往来开启了两国高层直接接触、交流的大门,打破了建交初期双边关系冷淡的局面,两国关系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此后,中缅关系迅速发展,迎来了"胞波"友好时期.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1954年中国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在周边推行睦邻友好外交,而中国政策的这一转变也得到了缅甸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近二十年来,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波动,而每次波动都伴随着俄罗斯对自己国家身份定位的变化.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没能融入西方,普京与美国在反恐行动中的合作也没能使其成为西方的一部分.俄罗斯东西方身份定位的不断摇摆和对大国身份一味地过度追求,对其国家利益建构和对外战略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俄美关系良性互动的形成.同时,美国对俄罗斯身份定位的认同与否,也影响着俄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大韩民国成立,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处于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中的中韩两国建构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敌对身份关系。建交后,中韩两国开始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关系。从金大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卢武铉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李明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两国的角色身份呈积极的认同关系。展望未来,尽管两国间存在诸多妨碍积极角色身份建构的因素,但继续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愿景。因此,中韩两国建构康德文化下的朋友角色身份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对布哈林几个经济理论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结合俄国的实际,针对当时苏俄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结过去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因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民族类型";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消除二元经济之间的差距;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保持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来中、美与东盟的三边互动关系——以权力转移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东盟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中、美和东盟在经贸、政治和认知方面形成了互动关系。由于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转移效应和政治领域东亚一体化的排斥效应等因素,中美在东亚的权力关系发生了转移,东亚秩序经历了结构性调整。三方在经贸、政治和认知的互动相互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使得东亚的权力转移在和平中实现。互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三方调适和合作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是随着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共同利益的过程.建构共同利益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未来双方要进一步发展关系,应继续致力于共同利益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中美欧关系是 2 1世纪国际上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之一。虽然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仍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 ,但中美欧三方实力关系显现多维化 ,从长远来看将趋向均衡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影响的上升 ,中美欧结构性共同利益正在增加。中美欧关系趋于成熟 ,良性互动增加 ,但单边主义和“零和游戏”思维仍是妨碍中美欧合作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结构变化与东亚一体化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可能结构,从而展望在不同的结构下东亚一体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分裂伊始,南北双方就陷入了安全困境,不得不追求一种依存性的安全保障,即借助与大国结盟来取得军事优势。在有关朝鲜半岛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有美国的参与,形成美日支持韩国、中苏支持朝鲜的二元对立格局。纵观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发展,同盟的作用力,既可以有力地促进半岛的和平进程,也可以阻碍、中断半岛的和平进程,甚至让半岛继续长期处于分裂的对峙状态。 相似文献